统一大业启动中,困台穷台经济动作已经开始了
经济行动开始了
近几天的新闻,相信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8月2日晚,82岁高龄的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千里迢迢飞越太平洋,坚持窜台访问;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加剧中美关系紧张程度,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当晚几亿人给一个82岁的老太太“接机”,哀叹为什么没有实质性的操作。

其实这也是把国际政治想得过于简单,“战略定力”还是要有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佩洛西访台还没结束,这边的经济行动就开始了。
8月3号早上,多个部门宣布了对台湾省实施制裁。包括停止输入台省海鲜水果,停止对台供应天然砂。
国台办:惩戒。
国台办宣布对“台独”顽固分子关联机构予以惩戒,点名“台湾民主基金会”、“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以及宣德能源、凌网科技、天亮医疗、天眼卫星科技。

对上述基金会采取惩戒措施包括,禁止其与大陆组织、企业、个人合作,依法惩治为上述基金会提供资助或服务的组织、企业、个人,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禁止大陆组织、企业、个人与为上述基金会捐款的宣德能源、凌网科技、天亮医疗、天眼卫星科技等企业进行任何交易、合作,禁止有关企业负责人入境。
绝不允许他们“吃饭砸锅”!
商务部:决定暂停天然砂对台湾地区出口。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日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暂停天然砂对台湾地区出口。相关措施自2022年8月3日起实施。

海关:暂停台湾地区柑橘类水果和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大陆。
据海关总署官网消息:依据大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兹决定自2022年8月3日起暂停台湾地区柑橘类水果和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大陆。

此外,1日晚,海关总署暂停台湾100多家食品进口,在岛内引发强烈关注。
海关总署1日晚公布部分台湾厂商违反相关规定,紧急停止输入。
这是依大陆海关总署24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限制未完成更新注册的台湾厂商产品输往大陆。

台湾联合新闻网2日称:
目前不少岛内食品业者,在大陆海关总署的状态被变更为“暂停进口”。
其中不乏知名业者,包括维格饼家、郭元益食品、维力食品、味全食品及泰山企业等。
台湾对大陆有多依赖
台湾去年外贸总额约占了GDP总值的95%。

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更在去年首次超过美国、日本,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从台湾省与大陆的贸易情况来看,在大陆购买的1800亿商品中,半导体为主的电子零部件,高达1043.4亿美元,占比55%。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美国、法国、英国、韩国、印度等国均出现贸易逆差,连备受关注的新兴加工贸易国家越南5月也出现了17.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德国作为传统的工业强国、出口大国遭遇30多年来首次贸易逆差。
7月4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工作日和季节调整后,德国5月的外贸逆差为10亿欧元。
这是德国自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另一传统贸易大国日本情况更糟。
日本财务省发表了5月份的贸易统计速报,速报显示日本当月的贸易数据继续出现逆差,逆差高达23847亿日元,这个数字是自从1979年开始有纪录可查以来第二高的数字。
更关键的是,这已经是日本经济连续第10个月的逆差。
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大国纷纷转为逆差,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史中,都是极为罕见的事。
但是台湾地区的总顺差额达到了276.9亿美元,其中对大陆顺差517.8亿美元!

可以说,台湾之所以能保持顺差,基本是大陆兄弟给他们贡献的。
更确切地说,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两岸是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
台湾省进口高精尖的设备,生产尖端电子零部件,而大陆则从台湾省购买这些零部件,再加工制造成终端产品,最终出口到世界各地。
大陆整体出口越旺盛,从台湾采购的零部件必然越多。
四个台湾的支柱行业:
1、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6%
2、光学产品:出口占比10%
3、化工产品:出口占比10%
4、塑胶产品:出口占比10%
五个典型的台湾企业:
1、台积电:主营芯片制造,细分行业TOP1
2、大立光:主营光学镜头,细分行业TOP1
3、健鼎科技:主营PCB印刷电路板,细分行业TOP1
4、台塑:主营化工材料、塑胶等,细分行业TOP1
5、鸿海:EMS和液晶屏幕(群创等),细分行业TOP1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大陆实际上也离不开台湾的产业。
若大陆对台实施经济制裁,限制或禁止进口台湾产品,台湾外贸将首当其冲,可能会减少近三分之一。
接着制造或生产企业很快受到波及,许多企业将因产品不能出售而关门倒闭,经济将出现严重倒退。
会有效吗?
当然,以上说的是我们最极端的制裁情况,那确实可以有效打击“台独”的嚣张气焰。
但就目前来看,所用的经济手段并不能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
之前,大陆就禁止过台湾凤梨、凤梨释迦、莲雾输入,导致台湾凤梨外销大减90.7%,莲雾少了51.6%、芒果少了45.4%,茶少了58.5%,岛内农民抱怨连天。
然而,农业仅占台湾省GDP的1.8%,去年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11亿美元,在1800亿的贸易总额之中所占比例非常小。
有人说天然砂的禁令一出,台湾急缺天然砂,供需失衡,价格飞涨,两倍三倍的涨,还买不到,于是很多公共工程、工业、住宅工程只好停工。
然而,从大陆进口的砂石仅占台湾需求的8%左右。

从总量上看也不算完全依赖大陆,可以从其他进口渠道补充。
还有人产生了大胆的联想:
表面看打击的是建筑业,但很多人不知道优质天然砂也是做芯片的重要材料。
这个逻辑链条是:
天然砂——晶体硅原料——芯片原料——台积电——台湾芯片产业
但是,天然砂也分很多种,包括河沙、海沙、石英砂……真正能用来制造芯片的原料是石英砂。
只有高纯度石英砂(99.99%纯度以上)才适合用来生产晶体硅,最终做成芯片。
我国石英矿的储藏量非常丰富,但能够用于生产高纯度石英砂的矿却几乎没有。
而全球90%以上的高纯度石英砂都由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出产。

因此,禁止出口天然砂打压不了台湾芯片,但也许能抬高台湾房价。(增加建筑成本)
其实,要想起到较好的制裁效果,光靠这些显然不行,关键在半导体行业以及ECFA。
先来说说ECFA,中文名叫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海协会、海基会于2010年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的框架性协议,其核心涵意是确定双方深化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内涵、协商进程、早期收获以及争端解决方式、终止条款等问题。

这10年来ECFA发挥重大作用,为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带来巨大效应。
就关税减免部分而言,台湾有539项出口大陆产品列入免关税项目,台湾方面核发原产地证明书945411件,核发金额为1472.81亿美元,累计出口大陆产品享受的免关税金额达67.41亿美元。
台湾这些出口大陆产品原本关税税率有的高达35%,而关税超过10%的比比皆是,这些年企业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零关税可以大幅降低台湾出口厂商成本,增强台湾出口产品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
ECFA对岛内经济、出口的拉动作用无须赘述,当年“誓死反对”的民进党也表态:
“希望ECFA持续下去”。
与其说现在禁止各项进口与出口,适时终止ECFA才是经济战的第一步。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半导体产业。
台湾地区最近再次调整了基本薪资,也就是最低工资标准,从2022年1月1日起,从现在的24000元新台币上涨到25250元新台币,按照目前4.35的汇率,相当于底薪从5517元上涨到5870元人民币,涨幅达到了5%以上。

菜菜子政府之所以有能力、有条件给全台“涨薪”,是因为半导体为中心的电子产业等去年和今年的大爆发,可以说日子过得不错。
好比去年8月份出口增长26.9%,立马到了9月份出口增速提高至29.2%,单月出口金额达到396.6亿美元,创历年新高。

并且大陆与台湾的贸易中,有一半以上是电子元器件,如果真能制裁到芯片行业,那打击是致命的。
但问题在于大陆也在这一关键领域有着巨大需求,单方面制裁搞不好就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且佩洛西在与台当局走了种种政治表演性质的过场后,会见了台积电董事长,双方将就美国近期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进行深入交谈。

目的已经昭然若揭。
那么大陆能做的也只有大力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尽快摆脱对台湾地区的产业依赖。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曾经说过: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大国真正的问题都是出在内部,中国现阶段要有定力,首先需要解决是高房价、烂尾楼、高负债、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赶紧搞成产业升级。
到那时,相信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