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新闻的背后!
作者:盛唐如松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掌柜的刀
已获转载授权
昨天的故事源自于最近出现的两条不起眼新闻。【红海的死光】嗯,不是德国政府召见中国驻德大使,要求中方就中国舰船用激光照射德国电子侦察飞机的那条新闻。激光照飞机的新闻非常起眼,已经成为中德两国的外交事件了。所以不算。之所以拿这个作为故事主干来写,是因为其他两件事让我对此产生了联想的兴趣。
一则是波兰宣布自己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随后,波罗的海三国也宣布退出这一条约,到了6月底,乌克兰也正式签署法令,退出这一公约。
地雷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主要目的就是用于阻止战争优势方的推进。品种繁多的地雷对应着不同的敌方目标,有反步兵地雷,也有反坦克地雷,反装甲车地雷等等。而地雷的副作用更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由于地雷部署的隐蔽性,战争期间对平民的伤害巨大不说。到了战争结束后,这些隐藏于地下的地雷依然会成为战区民众的噩梦。我们所熟知的中越边境扫雷行动就持续了26年,在排雷行动中,伤亡官兵以千人计。
东欧和俄罗斯交界的几个国家,退出这一条约自然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从武力值上来说,它们都不是俄罗斯的对手。但最近这几年,它们在得罪俄罗斯这件事上又做得特别出格。所以,一旦乌克兰的反俄罗斯战争以失败告终,它们几个国家一定是惶惶不可终日的。哪怕俄罗斯不会对它们怎么样,它们也一定会对俄罗斯极端防范。这是一种心理常态。
如今,美欧对乌克兰的支持越来越捉襟见肘,俄罗斯在战场上的推进态势也越来越明显。现在就看俄罗斯什么时候满足,乌克兰什么时候服输了。在这个背景下,东欧的这几个国家自然就得想想,万一哪天俄罗斯也像在乌克兰那样对它们进行推平时,它们恐怕没有乌克兰那样的本事来阻挡住俄罗斯的钢铁洪流。于是,在和俄罗斯交界的地方部署大量的地雷,让本国民众和俄罗斯老死不相往来,然后还能让俄罗斯的钢铁洪流无法顺利推进,也就成为这种小国自保的必然手段了。
当然,东欧这几个国家这样做的现实目的是要向欧美强国卖惨。言下之意是如果你们不能打败俄罗斯,那我们也就只能用地雷自保了。这样的情况丢的是你们欧美大国的脸,损失的也是欧洲的利益。要知道,一旦真的大面积布雷,也就意味着俄罗斯和欧洲贸易通道的长期阻断。哪怕未来欧洲还有机会打败俄罗斯,以低价甚至白拿的方式攫取俄罗斯的能源,前期需要扫除的地雷也够欧洲喝一壶的。这样的扫雷行动不但代价巨大,最重要的还是时间漫长。而漫长的时间,正是东欧各国用以威胁西欧强国的武器之一。说不定,没等到地雷扫完,西欧强国就已经不强了。
东欧诸国因为害怕俄罗斯而开始布雷计划,但中欧的一个国家则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来保卫势单力薄的自己。这个国家就是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可以说是被群狼环伺。作为一个与北约有着深仇大恨的它,在加入北约和欧盟这两件事上,阻碍都非常大。所以,它身边几乎都是北约国家。再加上他上世纪末和北约发生过战争,塞尔维亚的自保需求要远远高于东欧的那几个国家。但如果像东欧那些国家都准备在自己的边境布满地雷,那本来就不大的塞尔维亚,岂不是全境地雷。别说炸敌人了,首先倒霉的就得是他们自己的国民。所以,塞尔维亚的自保就得和东欧诸国的自保方式不一样。
2022年4月,也就是俄乌战争爆发后的一个多月后。塞尔维亚迎来了中国的运-20。这批运输机里装载了满满的红旗-22防空系统。到了今年一月份,塞尔维亚方面宣布:中国造红旗-22防空导弹系统已成建制,正式加入其防空武库。
当然,以上的不算新闻,最新的新闻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前不久宣布,今年9月份的塞尔维亚阅兵式上,将会展现一款新的武器装备。其中武契奇着重提到了‘买’字。既然是买,那买自哪里,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不能是从印度买的吧。欧美是不可能卖武器给塞尔维亚的。俄罗斯自己不够用不说,前不久在印度,它的S-400还出了败绩。所以,很多人猜测这款武契奇口里的所谓绝密武器,指的恐怕是中国的某一款新式防空武器系统。或者不会比红旗-22更先进,但一定和红旗-22有着不一样的防空功能。
印巴空战后,中国的武器系统化水平让很多国家的军事专业人员坐卧不安。他们知道这种系统化的厉害之处,但却无法做到中式武器的系统化水平。科研能力不行,创新能力不行,制造业水平更不行。系统化的装备必须要有系统化的研发制造作为支撑。如果没有,即便你知道对手是怎么弄你的,你也只能束手无策。
以塞尔维亚四面受敌的情况,拥有高效能的防空系统的确是最好的保命工具。而且,在上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中,塞尔维亚,那时候还叫南联盟就曾经打下过美国的F117轰炸机。F117作为世界上首款隐形轰炸机,刚出道就被南联盟破了金身,导致美国在隐形战机的研发和应用上不得不放慢脚步。这一战的结果虽然南联盟输了,但美国也算是受了内伤。直到十几年后,才又开始宣扬自己的隐形战机的厉害。
如今,中式系统化装备的出现,让那些想要拿先进战机威胁他国的国家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的战机到底在中式装备面前隐不隐形。万一不隐形,那就不是一架战斗机的损失,而是一代战斗机的退场。这个风险谁也不敢冒。而如果塞尔维亚真的拥有了这样的系统,还有谁敢去他家试一试这套系统的含金量呢?所以,这套装备或者放到生锈也不会被应用,但却可以为塞尔维亚带去长时间的安全保障。
塞尔维亚的新武器和波兰,立陶宛的雷区,为我的创作激发了灵感【红海的死光】。讲真,中国在激光武器小型化上到底已经走了多远我不知道,但既然这个趋势已经成为大家追赶的目标,那么中国先达成这个目标也就不成问题。没办法,在系统化装备的应用上,的确连美国都无法追赶中国。这不是他们的装备不够先进,技术不够发达,而是他们的行业无法团结。如今即便是波音这样的巨无霸产业都无法保证自己的质量问题,就更不要说让它们让渡自己的行业技术以争取整个国家的技术突破了。如今具备技术突破且产业横连的国家,除了中国,好像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
所以,当中国的电池电容等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突破后的横连,是一种必然的存在。至于技术层面的具体猜想,那就是另外一个不能说的话题了。
所以我们接下来再看欧美的军事合作。美国人想把自己的先进产品换取最高的利润,由此也就形成了必然的技术垄断,而德国法国等国家一旦有了新的技术突破,也不敢轻易示之于人,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保证自己的新技术不被美国掠夺。【阿尔斯通的收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这种无法技术横连的情况下,想要和竞争对手形成竞争力,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但这一切,对于中国来说,都不是大问题。因为只要国家具备足够的意志力以及足够的回报承诺,最终都能够让这些技术成为国家军事发展的助力。虽然对于前些年流出的产业大摸排新闻我并不觉得很有说服力。但对于国家意志力的效率我从来都没有失望过。
所以,尽管塞尔维亚身在欧洲腹地,但它依然能够打造出一个远超于波兰等国的防御系统,从这一点上来说,欧美在军事上和中国的对比,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等级能够比拟的了。那么它们的冒险心态自然也就要平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