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420个死战不退的小人物!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8-15 09:16:06 围观 : 次 评论
作者:温伯陵
来源:温乎(ID: wenhu491001)

哪怕国府买办横行,
哪怕蒋介石没有自知之明,
哪怕孙元良是“逃跑必有决心”国军飞将,
谢晋元依然死战不退,
孤军不退。
中国不亡。
1937年6月19日,20名苏联士兵乘坐汽艇登陆干岔子岛,驱逐在岛上作业的伪满洲国工作人员。伪满洲国是日本一手扶持的傀儡,苏联士兵非法越境,日本肯定不能忍。
不过,日本并不准备和苏联开战,苏联又正在大清洗,也没有和日本开战的打算,双方就在外交场合撕逼:日本和苏联撕了十几天,谁都说不过谁,双方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可就在6月30日,估计是伏特加喝多了,苏军驾驶3艘炮舰行驶到干岔子岛南侧,向日军发起攻击。三艘苏联炮舰被日军击沉一艘、重创一艘,另一艘炮舰发现占不到便宜,跑到另一个岛上去了,此外还有37名苏军被杀。日军占领干岔子岛,有点懵逼,这特么如何收场?总不能真的和苏联开战吧?于是,日本驻苏大使便去交涉,顺便探探苏联的态度,结果大出意料,苏联的口气软的不像话,根本没有开战的意思。
苏联的经济重心在欧洲,望着越来越骄横的纳粹德国,斯大林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不得不对日本忍气吞声。即便事情真的不可收拾,也要祸水东引,让蒋介石牵制日本的精力。而日本的陆军动员极限是30个师团,其中23个师团防备苏联,只有7个师团可以对中国作战,所以日本之前一直不敢全面侵华,生怕苏联南下横插一杠。如今日本发现,苏联根本不想打仗,那......防备苏联的23个师团是不是能抽出来,全部用来对中国作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月底就占领北平和天津,再加上已经到手的东北和热河,日军形成一种俯瞰中原的战略态势。只要沿着平汉铁路南下,日军就能越过一马平川的河北,直抵郑州,进一步逼近汉口。因为一旦平津的险要地形守不住,以华北的平原地形来说,很难组织起有效反击,北方的侵略者却能武装重兵集团,一波一波的冲锋,只要打不死他,他就能把南方政权耗死。而自从1932年以后,国府在上海只能驻扎保安队和警察,日本却能在虹口和杨浦驻扎军队,经过5年经营,日军已经在上海拥有46个据点。一旦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又可以增兵上海,沿着长江逆行而上,和南下日军在汉口会师,征服中国的计划就算完成了。华北局面放任不管的话,日本就可以在平津长时间经营,以后将会和东北一样,成为日军的侵华大本营,只要日军愿意,随时都能来中原打秋风。一方面是诱敌深入,让日军沿着华北平原南下,最好打过黄河以南,这样日军就不能在平津地区驻扎重兵,平津就不至于成为日军大本营。日军占领华北以后,总要分兵驻扎吧,但日军兵力是有限的,分兵驻扎在华北各地,必然要造成兵力分散。到那个时候,国府集结重兵北伐,围攻华北各地的小规模日军,还有不成功的道理?上海是南京的东大门,一旦上海被日军占领,南京肯定是跑不掉的。与其如此,不如主动出击,快速剿灭上海日军,然后收复青岛等海边城市。只要上海打起来,就能牵制相当大的日本兵力,平津地区的压力也缓和多了。而且上海是国际化城市,东南地区又遍布河流水网,不利于日本的重兵集团冲锋,却有利于国军的轻步兵作战。上海的战争,必然吸引世界各国的目光,国军的英勇善战,也会给英美列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国府就可以到国际卖惨:“大家看,日本欺负中国,军人流血牺牲只是想保住国土,太惨了。大家快骂日本啊。”华北一路的诱敌深入变成千里送人头,日军非但没有陷入中国人民的汪洋大海,反而收拢了一批汉奸带路党,把整个华北变成侵华大本营。因为军队撤退诱敌深入,是一项超高难度的操作,极其考验组织的动员力度,一个不小心就会变成千里溃败,而国府的组织力恰恰是很弱的。要不是八路军扛起敌后武装的大旗,日军基本可以顺利南下。而上海一路的淞沪会战,虽然以巨大牺牲阻拦日军三个月,但依然没有达到收复上海消灭日军的目标,演变成一场大溃败。真正让中外震惊的,却是只有420人坚守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02
早在1932年的时候,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国府已经感受到日本的深深恶意。为了保卫近在咫尺的南京,国府在长三角规划了三个防御阵地,修建了2264个防御工事,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1936年,国府成立京沪警备司令部,张治中任司令,麾下是宋希濂的36师、王敬久的87师、孙元良的88师。随后张治中让36师进驻苏州,87师进入常熟,88师推进到无锡。虽然中国军队不能进入上海,但已经把上海包围起来。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上海也爆发了“虹桥机场事件”,成为淞沪会战的导火索。两名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士兵,驾驶敞篷车闯进虹桥机场,想看看国军是不是进驻上海了,结果被机场保安队员击毙。上海市长俞鸿钧和日本驻沪总领事冈本,谈了几天的都谈不拢,张治中向国府汇报:“不如按照预定计划,先发制人吧。”
国府和日本都知道,赢家将得到长三角的控制权,输家可能失去战争的主动权,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随着时间推移,国府在淞沪的兵力达到70万,日本也派30万援兵抵达战场。不过国军的人数虽多,战斗力实在不行,逐渐处于下风。大场在闸北边缘,是中央集团军和左翼集团军的交界处,一旦大场被日军占领,国军将会被分割成几块,然后被日军包围全歼。蒋介石害怕了,命令国军有序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布防。因为马上要召开九国公约的会议了,蒋介石想以国军的牺牲为代价,激怒列强,请他们仗义出手主持公道,甚至对日本经济制裁。换句话说,留下来的部队是炮灰,只能为蒋介石争取面子罢了。蒋介石命令孙元良的88师,留在闸北继续和日军作战,哪怕牺牲至最后一人,也要坚持到九国公约会议召开。接到命令的孙元良很不情愿,凭什么别人都能撤退,我要留下来为党国效力啊,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万一要是真死在闸北,以后的荣华富贵就没了,这不是开玩笑嘛。事实上,就在“淞沪会战”最激烈的时刻,孙元良也没有忘记捞好处。据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回忆,上海学生代表为了感谢88师的勇敢牺牲,于10月初到四行仓库慰问88师。
学生代表中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学生,孙元良看上了,想在师部强奸女学生。副师长冯圣法知道以后,力劝孙元良好好做个人,但孙元良一意孤行:“英雄总是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尤其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如果我们死一人,敌人也死一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在上海。最可怕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被敌军任意杀戮,那才不值啊。”
孙元良又向顾祝同建议:“委员长的目的,是把淞沪战场的现实情况,带到会场去。既然如此,意思意思就差不多了,别做无谓牺牲。”顾祝同一琢磨,也有道理,那就留下一个团吧。孙元良感觉一个团也太多,留下一个营足够了。孙元良在撤退的路上,又在苏州纵兵抢了一把,一个月后的南京保卫战,孙元良抛下部队藏到妓院,任由日军杀戮88师官兵,导致6000人的88师只有500人生还。而留守四行仓库的是88师524团1营,共计420人,军衔最高的军官是中校团副谢晋元。孙元良交给谢晋元的最后一道命令:“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
他们可能不知道高层要面子,可能不知道中层要性命,可他们知道自己是炮灰。
03
谢晋元是黄埔四期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参加北伐,此后12年,谢晋元一路冲锋一路战火,做到88师262旅的中校参谋主任。“淞沪会战”开始不久,524团的团副黄永淮负伤,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谢晋元被任命为新团副。再过半个月,1营营长指挥作战不利,被团长韩宪云撤职,由杨瑞符接任营长职务。而在整个淞沪会战中,524团牺牲太大,补充过5次兵力,尤其是坚守四行仓库的1营,大半是战前抽调到上海的湖北新兵。也就是说,留在四行仓库的420人,基本是没什么丰功伟绩的散兵游勇。所谓四行仓库是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的仓库,是一座5层楼高的混凝土建筑,背靠公共租界,面向日军炮火。谢晋元告诉孤军战士:“这仓库是我们的根据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和敌人拼到底。”1937年10月27日,日军发现国军撤退,迅速开进上海,一小股部队负责侦察四行仓库。毫无防备的日军纷纷倒地,十几分钟内被打死27人,其他日军急忙赶来,围攻四行仓库。不过日军虽然凶悍,却不敢得罪公共租界的欧美列强,便不敢使用飞机大炮等重武器,只能以步兵进攻四行仓库。孤军有四行仓库的混凝土保护,让日军无可奈何,日军藏在仓库脚下的墙根附近,孤军也没有办法。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一名战士在身上绑满手榴弹,拉开导火索,从仓库楼上跳入日军阵内,炸死十多名日军。凌晨时分,日军顶着钢板又来,企图炸毁仓库外墙,副班长陈树生又绑着手榴弹从5楼跳下,把20多名日军全部炸死。上海市民以为国军撤出上海,直到四行仓库枪响,他们才知道,依然有人坚守上海,以微弱之躯血战日寇。每当有日军被击毙,上海市民鼓掌欢呼,若有日军准备偷袭,他们便大声呼喊,提醒仓库里的孤军注意。27日夜晚,女童子军杨惠敏到苏州河畔,向仓库呼喊一个多小时,问他们需要什么支援。
谢晋元让人告诉她:“我们只要一根旗杆和一面国旗。”杨惠敏回到住处找到一面国旗,然后把国旗裹在身上,穿越铁丝网来到仓库东侧,将国旗送给仓库孤军。当杨惠敏游过苏州河回到租界的时候,四行仓库的屋顶已经升起国旗,而河畔站满上海市民。送国旗的时候,杨惠敏向谢晋元要孤军的名册,希望能将英雄名字通告全国,但为了迷惑敌军,谢晋元伪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单。
他还嘱咐外出就医的士兵,千万不能说只有一营士兵,要有人问就说800人。经过一天战斗,上海市民都知道,有一支800人的孤军在驻守四行仓库,他们依然在抗日。在大军撤退人心惶惶的上海,他们虽然不能扭转乾坤,却是上海最后的希望。28日《申报》发文:“忠勇将士八百余人,由团长谢晋元率领,以其最后一滴血,最后一颗子弹,向敌军索取应付之代价。”
04
四行仓库的南边租界内,有两个巨大的煤气包,一旦被日军流弹击中,极有可能发生爆炸,进而引起火灾和毒气。而且战争离租界只有一条苏州河,炮弹不长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飞到租界了。列强害怕战争波及租界,便联手向国府施压,要求孤军结束战斗,撤离四行仓库,并且保证孤军的安全。10月30日夜晚,谢晋元接到撤退命令,但他不愿意撤离四行仓库,只想留在四行仓库抗日杀敌。88师副师长冯圣法告诉他:“这是委员长的命令。”谢晋元才把孤军组织起来,由新垃圾桥撤退到公共租界,共计377人。由于日军威胁,只要孤军离开租界,日军就进入租界追杀。
租界不敢得罪日军,便把进入租界的孤军缴械,软禁到准备好的营房里。谢晋元屡次申诉,想回到抗日战场,终究没有结果,他们成为被遗忘在角落的弃子。谢晋元重新安排了孤军的生活,他们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晚上九点睡觉,白天除了到操场训练,还要保证学习。刚进入租界的时候,孤军的文盲率是85%,四年后已经降到70%,很多人是在租界软禁的时候,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谢晋元还把孤军分成几个生产小组,并且从上海聘请师傅,让他们在训练学习之余自力更生。
有的织袜子、有的做肥皂、有的学开车......3年后,孤军生产合作社已经盈利7000多元。相比蒋介石和孙元良,租界里的孤军,简直朴素的不像国军。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陈公博出任伪上海市长,名望极高的谢晋元自然是拉拢对象。陈公博屡次前往孤军营劝降,请谢晋元出任第一方面军司令,甚至连汪精卫都亲自出面,以陆军总司令的高管诱惑谢晋元。谢晋元说:“你们尽管做汉奸亡国奴,别拿这些屁话来侮辱我。”1941年4月,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4个叛徒刺杀,上海市民前往吊唁者达30万。
同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彻底和美国撕破脸皮,随即占领上海公共租界,被软禁4年的孤军,成为日军的俘虏。他们被押到宝山月浦机场拘禁,后来又被发配到各地做苦力,甚至有36人被送到新几内亚劳役。有8个在南京孝陵卫服劳役的士兵,发现电网没有通电,便趁机逃出。他们在新四军的帮助下,经过安徽、江西等地,最终到达重庆。
他们在重庆集训3个月,重新回到88师,跟随远征军奔赴缅甸战场,直到抗战胜利后卸甲归田。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在抗日战斗,从未想过苟且偷生。
05
多年后,谢继民问母亲:“父亲生前哪件事让你最难忘?”母亲告诉他,父亲谢晋元曾经和同僚讨论中日战争,大部分人都认为不能打,早打早亡晚打晚亡,可谢晋元不同意:数年后,谢晋元和420名孤军坚守四行仓库,死战不退。
哪怕国府买办横行,哪怕蒋介石没有自知之明,哪怕孙元良是“逃跑必有决心”的国军飞将,我谢晋元必死战不退,孤军不退,中国不亡。
如今战争已成往事,唯有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依然诉说着当年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