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为什么要说乌克兰崩盘呢?实际上局面发展到如今,就意味着乌克兰已经崩盘了。现在舆论都在谈俄罗斯和北约围绕乌克兰的博弈,而有意无意忽略乌克兰,这本身就是乌克兰的悲哀,也是乌克兰崩溃的标志。当年日本与沙俄的那场远东争霸战,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打的;给中国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然而当时国际社会却并不关心中国。因为当初大清帝国已经面临崩盘,大家懒得看、懒得说、懒得去关心。很多国人自己也麻木了。当年鲁迅先生就是看到那种情况才愤而弃医从文的,他要唤醒国人的灵魂。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键节点之一,就是苏德瓜分波兰。但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是苏联和德国,而不是波兰;因为波兰已经崩盘。尤其是英法两个老牌帝国,虽然对德国宣战,但却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等待德国去和苏联死磕。现在乌克兰的处境,和当年的晚清与波兰类似,处于一种崩盘的状态。不论打与不打,乌克兰都要遭殃,但舆论却有意无意间忽略它。据“今日俄罗斯”(RT)消息,乌克兰首都基辅当地时间25日出现混乱示威场面,抗议者试图闯入乌克兰议会大楼,并且与警方发生冲突,有人在骚乱中受伤。

局面和前不久的哈萨克斯坦类似。区别在于,哈萨克斯坦的乱局很快平息,而乌克兰这番乱局,则另有玄机。美方,不仅仅是美国自己,还有其盟友。他们的行动通常有两个戏路:文戏与武戏。首先西方媒体疯狂炒作俄罗斯要入侵乌克兰。舆论战这方面,美国是一等一的。行动层面,前不久美国的国务院发声明:美驻乌大使馆的政府工作人员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是否撤离,但其家属必须撤离。和美国戏路类似的还有加拿大和英国,也就是五眼联盟的盎格鲁撒克逊系,他们通常共进退。
新闻报道说,美国打算往东欧增兵,加强在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的存在。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群开到了地中海,全球鹰无人机出现在东乌。美国的这个布局,其实是配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舆论。之前暴露出的美国应对乌克兰局势的方案之一,就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美国会在东欧为乌克兰培养反抗军。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将派F-35战机前往保加利亚待命;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也开始在波罗的海方向加强防御。文武两套搞下来,相当于告诉世界,美国和盟友们已经准备好应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了。美方的这个布局看起来貌似在支持乌克兰,可以给乌克兰提供武器与物资;实际上是把乌克兰当成崩盘者角色对待的。这对乌克兰很残酷。俄罗斯现在最大的优势是陆军。东斯拉夫人历史上,主要荣耀都是靠陆军取得的;所谓战斗民族的称号,也是陆军打下的。乌克兰最悲催的地方在于,与俄罗斯接壤,相当于直面俄罗斯陆军的威胁。因此俄罗斯对乌克兰最大的威慑力,就是沿着俄乌边境部署的大量陆军;摆出一副随时可以进攻的态势,搞得乌克兰寝食难安。乌克兰面临亚速海和黑海,两个海的连接处就是克里米亚半岛。
当俄罗斯在2014年强行夺走克里米亚之后,乌克兰所有的沿海区域都笼罩在俄罗斯的威慑之下。现阶段局势下,俄罗斯海军虽然家底日渐薄弱,但封锁威胁乌克兰绰绰有余。另外就是因为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从而控制了刻赤海峡。俄罗斯封锁刻赤海峡,可以阻止北约通过海面运送军事物资去东乌。大家想必还记得去年夏天,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海域实弹驱逐英国军舰,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当时就是双方相互试探底线。如果俄罗斯不够强势,那么英国就可以从海面支援乌克兰对付东乌,从而降低支援乌克兰的成本。如果俄罗斯要对乌克兰动手,那么可以通过克里米亚半岛,封锁北约对乌克兰的海上支援。2021年3月份,普京和卡卢申科签署“俄白联盟”一体化之后,俄罗斯在白俄的军事行动能力大幅增强。白俄的战略威胁在于离基辅很近。如果俄罗斯想搞斩首行动或其他战略行动,那么从白俄方向突袭基辅,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被俄罗斯那样的巨无霸盯上,乌克兰的日子注定不好过。先看一个事例:1月22日,德国海军总监舍恩巴赫宣布辞职。这位老铁之所以辞职的根源在于,他在此前访问印度时说了一番话:克里米亚永远无法回归乌克兰,乌克兰也不符合加入北约的标准,并否认俄罗斯寻求入侵乌克兰。
这话之所以在印度说,是因为印度和俄罗斯关系不赖,也算是应景发言。但不幸的是,他的话被录音、传播出来;在西方遭遇巨大压力,被迫辞职。舍恩巴赫虽然无奈辞职,但他的观点至少代表了一部分德国人的观点。当美国领着一帮小弟在东欧布局时,德国拒绝军事援助乌克兰,只支援了一套战地医院;并禁止他国使用德制武器支援乌克兰。法国的步调和德国差不多:呼吁各方冷静(感觉像从中国外交部拿的剧本)。德国和法国的态度代表了欧盟核心的态度。原因其实很简单,法国和德国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也有全球布局的野心,不甘心当美国的小跟班。对德国和法国来说,最好的局面就是美国佬和俄国佬死磕,搞得两半俱伤,两位老铁再出来当好人。但是欧洲实在太零散了,很多小国家更愿意跟着美国混(荷兰、比利时、丹麦等等),而不想和德法搞什么复兴欧洲的宏图大业。尤其是东欧各国,对俄罗斯有着深入骨髓的恐惧与恨意。所以在乌克兰问题上,法国和德国不敢明目张胆提反对意见。舍恩巴赫辞职,恰好反应了德国的尴尬局面。所以北约内部,法国和德国仍然无法制约美国。另外就是俄罗斯的行事风格还是很霸道,经常让周边小国恐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芬兰和瑞典,现在放风要加入北约。美国在东欧布局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利用那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与恨,裹挟整个欧洲与俄罗斯拉锯。法国和德国虽然不赞成和俄罗斯翻脸,但也无力阻止整个北约。所以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是心不甘情不愿,但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嘛。那么该如何破局?回答这个问题,要看三方的诉求是啥。乌克兰的战略诉求很简单,加入北约与欧盟过好日子,彻底与俄罗斯告别。俄乌历史纠缠不清。源头上来说,乌克兰是东斯拉夫人的龙兴之地;但东斯拉夫人的辉煌主要来自沙俄和苏联。两国关系好的时候,恨不得穿一条裤子;一边喝着伏特加,一边回忆昔日辉煌。两国反目成仇时,乌克兰只记得苏联导致的乌克兰大饥荒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了。俄罗斯也想起当年赠送的克里米亚,立刻马上夺走。1、逼迫国际社会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虽然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好几年了,但国际主流(美国、欧盟、中国)并没有承认。2、通过支持东乌分裂势力,让乌克兰永远无法加入北约与欧盟。3、机缘合适的情况下,像吞并克里米亚那样吞并东乌。所谓机缘合适是指出现极端状况,即乌克兰不顾一切加入北约。这三层战略诉求之下,俄罗斯就需要围绕乌克兰布局。
之前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时,我写文章说过这是要搞战略收缩《美帝在搞战略收缩》,情况类似当年从越南撤军。要搞战略收缩,同时也要守住自己的基本盘。所谓基本盘,就是守住现在的战略地缘和盟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俄罗斯上演对手戏。当今地球村能从战略层面威胁到美国的,只有俄罗斯和中国。美国战略收缩,那么中俄会加快向外战略辐射。美国想守住欧洲基本盘,必须继续消耗俄罗斯。所有能够消耗俄罗斯的选择中,利用乌克兰是最佳途径之一。美国现在债台高筑。要想解决债务危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东亚和欧洲的财富往北美驱赶。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制造动乱。大家可以看下,这些年地球村的动荡,基本都在俄罗斯和中国周边。所以从美国的角度看,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并不重要,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到什么程度也不是很重要,欧洲出现乱局才是最重要的。现阶段来看,毁天灭地的大战不会出现。不论是直接唱对手戏的美俄,还是站得稍微远点的中英法德,都是家大业大,不会有毁灭世界的冲动。这点从前不久五常发布的《联合宣言》就看出来了,核大战与核扩散都不会有。常规层面的大战也不会有。答案也很简单,过去两百多年,美俄都是大玩家。他们不会自己大打出手,让中英法德印日等国捡便宜。美国拉着北约支持乌克兰政府军,俄罗斯支持东乌分裂势力,双方沿着第聂伯河角力。如果乌克兰政府军越过第聂伯河向东,那么俄罗斯加码。现阶段代理人战争,符合美俄双方的布局。当然吃苦头的还是乌克兰。战争在乌克兰土地上打响,死的大部分是乌克兰人。按照美俄的布局,乌克兰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谈,但会有缓和局面的阶段性议和。大家看这轮乌克兰抗议,其实非常蹊跷。按常理说,国家面临俄罗斯的强大压力,战争就在眼前,大家应该同仇敌忾才对,怎么还有心情抗议?透过现象看本质,这轮抗议可以理解为美国为阶段性和谈留下的后手。1月17日,乌克兰前总统“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突然从波兰华沙飞回基辅。这位老铁在2019年总统大选中被泽连斯基击败,随后因“叛国罪”受调查而离开乌克兰。波罗申科回乌克兰,理论上是与乌克兰人一起抗击俄罗斯,实际上另有原因。正常情况下,作为泽连斯基的政坛死敌,波罗申科绝对不敢轻易回来。但作为乌克兰政坛老油条,他敢现在回来,绝对是对有原因的。如果大家需要阶段性缓和一下,那就通过极端抗议的方式把泽连斯基搞下台,换上波罗申科或其他人上台,双方谈一谈,也可以争取到不少时间,对吧。对美国和北约来说,已经在乌克兰搞了好几轮颜色革命,要更换一个乌克兰总统并不算难。如果现在不想打,就把泽连斯基闹下台,也不失为一个体面手段。乌克兰危机本质上是美俄军事与政治博弈的角斗场,就像中美贸易战是中美之间经济与政治博弈的角斗场一样,会是一个漫长的拉锯过程。大家不要认为战争明天会打起来,或者说短期内会分出胜负。作为一个优秀的吃瓜者,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美俄来说,在乌克兰拉锯并不是坏事,而是他们国际大流氓实力与地位的体现。双方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么好的筹码,也不会让事态不可控制。当然对于乌克兰来说,这绝对是很残酷的事儿,可以预见的未来——2、国家分裂再难愈合,克里米亚很难要回来不说,弄不好东乌还会分离出去;3、即便美俄两大流氓都是一丘之貉,也只能假装没看出来;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