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东大决战,可能是俄乌不谋而合的战略大骗局
假设真的存在乌东“顿巴斯大决战”,那么胜负基本没有悬念。因为没有重装甲,没有空中支援的乌克兰难道想在乌东大平原重演朝鲜战争?
演员总统的“苦肉计”?
就在10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乌克兰总统的采访中,泽连斯基强调他不会放弃乌克兰领土,乌克兰已经准备好与俄军在顿巴斯地区战斗到底。可诡异的是乌方不断地强化“顿巴斯决战”的概念,似乎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实。
俄乌冲突发展到现在,随着俄罗斯从基辅以及整个乌克兰西部撤军,局势发生一个关键性的转折。
这个转折的核心要点是由两个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降级为一个局部冲突。而双方在乌克兰东部的冲突已经反反复复进行了八年。
对乌克兰来说,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的核心德、法在经历了痛苦的经济反噬之后,从民意到决策层有冷却俄乌战争的风险。
所以,布查出现屠杀平民事件,克拉马托尔斯克火车站遭到导弹袭击,目的就是重新点燃欧洲圣母们的悲悯情怀。乌克兰的阴谋很明确,就是一定要把美国和欧洲紧紧捆绑上没有回头路的战车。
两计得逞之后,就有了“顿巴斯大决战”。政治家可以呼唤和平,但是演员绝不能忍受淡出C位的感觉。
双方在调集兵力,情报显示将能聚集起二十万。但是乌克兰人不是在拼命,而是在送命。随着平民的撤出,俄罗斯人没有了很多顾忌。各种重火器可以完全发挥威力。
各国军事观察家没人看好乌克兰,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表示,随着普京将攻击重心转向乌克兰东部地区,俄罗斯可能会获得对顿巴斯更多土地的控制。
乌克兰所图何在?更多的武器?所能获得武器肯定与制空权无关。西方充其量只是把乌克兰作为废品处理厂而已:捷克给的的T-72主战坦克和BVP-1步兵战车都是苏联时期的老古董;斯洛伐克送上S-300防空导弹已经报废;美国的毒刺和标枪也许有点作用,还要分蛋糕搭配上悍马军车用来广告和耍酷;英国人土豪般地甩出一亿美元,上了战场只能用来打酱油,一轮巡航导弹的价钱。
做个最大胆的底线思维猜测:演员总统赚足了人品之后的计划是将这七万乌军全部做炮灰,然后转身便以亡国的危险做一个惊天的选择。
乌克兰有一个最快捷的方式一夜加入北约,即然东部可以公决加入俄罗斯,那么西部为什么不可以为了自保通过公决的方式加入波兰或者北约呢?
回顾开战以来波兰人的表演,自称乌克兰在欧洲的代言人和制裁俄罗斯的总设计师,敞开大门接纳500万难民、给武器、给物资、合纵连横妙语连珠,目的只有一个,西乌克兰的人心!
所谓的“顿巴斯大决战”很可能是乌克兰人以身作饵的一个陷阱。形势一目了然,俄罗斯以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的民兵将乌克兰七万大军吸附在口袋底,而基辅和苏梅方向撤下的主力在国内休整,随时可以出伊久姆向第聂伯罗形成合围。
明显不利的战场态势下,俄罗斯不紧不慢,耐心等待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是乌克兰军坚守不退,难道是抱定必死的决心?我想没人会这么认为乌克兰的爱国之心吧。
俄罗斯的军事战略
对于俄方来讲,如果此战不能取胜,甚至是让乌方占据上风并收复部分失地,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不仅在最终谈判中会大大丧失主动性,国内舆论也难以交代。要是陷入持久的消耗战也是会相当不利,因为实际上将会面对的是和北约众多成员国拼消耗,而不仅仅是乌克兰。
考虑到目前为止,俄方对本次行动的解释依然是特别军事行动,而不是宣战,并且也宣布第一阶段行动成功结束,这应该是已经做好了随时可以停战的准备(比较多的说法是俄计划在5月9日纪念二战胜利日前结束全部行动)。
问题是俄方本次行动最重要的任务到底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必须要完全解放顿巴斯地区么?底线是在哪里?
我一直觉得有一种比较合理的推测是乌东决战可能只是一种声东击西的做法。俄方最核心关注的焦点还是在南部(包括部分东南部地区),即在乌东牵制乌军的主力,给南部完全打通克里米亚到俄罗斯的陆路交通赢得时间。
埃隆.马斯克就曾分析称,俄方之所以要再次出兵乌克兰,主要目的就是要打通克里米亚到俄罗斯的陆路通道。因为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后,乌克兰不承认“所谓的克里米亚全民公投”,随即关闭了全长约402公里北克里米亚运河,切断了第聂伯河流入克里米亚半岛的淡水源。
为了解决克里米亚的用水问题,俄罗斯不得不通过大型船只运送淡水等物资,但这样做成本高昂,效率低下,极大的限制了克里米亚的经济发展。(这看起来确实更像是俄方不得不采取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
(克里米亚、赫尔松、马里乌波尔、顿涅茨克和卢甘茨克连成一片应该是俄方最根本的战略意图)
当俄军成功地控制了赫尔松州并拿下马里乌波尔后,就将彻底打通了乌克兰东部卢甘茨克、顿涅茨克两州和克里米亚的连接走廊。这作为给胜利日阅兵的献礼应该是完全说得过去了!
因此对俄方来讲,目前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尽快结束马里乌波尔的战斗,并快速扶持建立赫尔松州亲俄政府举行公投,无论是独立或自治都可接受,之后宣布特别军事行动任务已完成,单方面停火。
按照上述的分析来看,乌东决战未必一定会进展到想象中那样的规模和程度,俄军完全没有必要非全部拿下顿巴斯地区,或者围歼乌军东部主力。我估计很有可能的是先集中优势火力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进攻行动,如果顺利当然可以顺势完成全部战略意图,如果感觉一下子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要马里乌波尔问题全部解决了,并稳定了赫尔松地区的防守,那就完全可以随时抽身,单方面宣布行动结束,这样还可以在最终谈判中占据主动。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推测。实际上伴随着“布查事件”、顿涅茨克火车站被炸等平民伤亡的惨剧不断出现,俄乌双方的谈判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影响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正像有些网友评论的,你可以很容易决定何时开始行动,但何时能够结束就不一定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了!
要窥破俄罗斯下一步所图,还要从整个政治格局中去找落子。要拿乌克兰无法接受却又死不了的要害下手,找到新的政治谈判的筹码才是首选。从亚速海运兵至克里米亚,突击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将乌克兰变成一个内陆国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顿巴斯大决战”,乌克兰人自己给自己布的陷阱,就让他自己慢慢守着吧。
普京的终极战略目标
普京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都明确了一个目标: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是为了终结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靠打赢顿巴斯就能终结美国霸权?这是在侮辱普京智商还是在藐视美国的实力?现在的乌克兰是棋牌室的麻将桌,就是一个木头桌子,率先打坏麻将桌的非但不能成为赢家,反倒成为输家。
现在的欧盟对于俄乌双方都已经无计可施,就连武器都无法再供应乌克兰。所以最近都是北约或美国为乌克兰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美国终于很不情愿的被俄罗斯拉上桌。只有美国上桌,俄罗斯才能够打得着他。这就是俄罗斯的第二目标,也是为什么普京和拉夫罗夫选择这个时候才提出要“终结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战场内外对于俄罗斯同等重要,甚至战场外会更重要,毕竟战场内已完全可控。接下来俄罗斯可以怎么玩呢?
1、俄罗斯屯重兵在乌克兰东部以后,不会主动挑起大规模冲突,除非乌克兰率先发难;
2、俄罗斯仍然以两个目标为主要攻击对象:一是乌克兰的军事目标,包括油库、武器仓库、机场等,包括北约提供的各种武器;二是清除亚速营、雇佣兵这些有生力量,同时围困北约军事顾问团;
3、外交上,俄罗斯会继续对敢于挑起外交争端国家的相关个人实施制裁,但绝对是以美国为主;
4、经济上,俄罗斯会继续利用好“粮气油”这三种稀缺资源,一是闷头挣钱拉关系,二是继续分化欧盟;
5、俄罗斯会继续挖坑,让美国越陷越深,离自己越来越近。毕竟,要想消灭对手,你就要离对手更近;
现在的局面已经是这个地步:俄罗斯稳操胜券,乌克兰身不由己,欧盟招数用尽已撤场。现在最难的是美国,直接出兵不敢,只给钱和武器又明显填坑。去联合其他国家搞俄罗斯,别国又不卖这个脸面。辗转反侧,如坐针毡。
俄美现在都不具备一招置对方于死地的能力,都是在慢慢拖,慢慢耗。但是耗下去,损失最大的还是美国。因为俄罗斯无怪乎花点钱,日子紧吧点。但美国一旦威信耗掉,掌控权就丧失,美国的霸权也就自然消散了。
普京不会为了速战速决而牺牲更多的俄罗斯士兵,而且他的战略目的也不是如此。我们要明白,普京的战略目标从来不是乌克兰,而是乌克兰背后的美国。普京在乌克兰怎么打,打什么,都是配合这个战略目标的。
而普京跟拜登都是政治高手,只是两个人风格不同。普京大开大合,打的是降龙十八掌。拜登玩的是阴的,擅长的是九阴白骨爪。
战事开始,拜登就说美国不会下场,他们不会跟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不过他却发动了疯狂的经济制裁,给俄罗斯送了一个金融核弹。
拜登很聪明,他要用乌克兰战争来消耗俄罗斯,甚至拖垮俄罗斯脆弱的经济。只是普京不仅仅是见招拆招,而是料敌于先了。
见招拆招只是临战的高手,可以根据敌人的出手来迅速反击或者防守。如果你可以料敌于先,那么就是一个更高的层次。战争开始之后,欧美所有的制裁都是普京可以预料到的,而普京也早就做好了预案,全面开始反制裁。
普京说了他的战略目的是推翻美国的单极霸权,所以这场战争注定不会草草收场,更不会以和解收场,一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奥地利总理内哈默见了普京之后对世界说了,普京有自己的战争逻辑,他的意志坚不可摧。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普京在战场上的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着推翻美国霸权这个最高战略问题。战术一定是服务于战略。美国想要用乌克兰来拖垮俄罗斯,普京如今却想要用乌克兰来拖垮美国。
这是怎么说呢?美国又没上战场,俄罗斯可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打,怎么美国会被拖垮,而俄罗斯反而没事呢?普京这不是一己之短击美国之长么?
那这就得看俄罗斯跟美国如今的国内的经济情况了。乌克兰战事开始之后,北约虽然没有下场,但是他们一直负责提供武器装备,同时也负责提供信息。说白了除了派人,北约就在参与了这场战斗了。
很多人可能发现了,这个月基本上就是小打小闹,只有局部战斗,并没有出现大会战。普京在拖着美国,逼着乌克兰去北约要枪要炮,以此来消耗北约。美国、英国、欧盟现在是啥情况,他们都已经走到了通货膨胀崩溃的边缘。
美国已经给乌克兰提供了数十亿的武器,随着战事继续,美国反而是被拖下水了,不得不源源不断提供武器装备给乌克兰。俄罗斯现在就是把自己的部队从境内拉到乌克兰的境内耍耍,没事就打你一下,让整个北约不敢放松。
现在整个战事的战斗权完全在普京手中,他什么时候要打,什么时候要走,乌克兰完全没有能力反击,他们能防守多久,也完全取决普京准备什么时候发动大会战而已。
这场战争很快会进入第三阶段,在政治博弈没有结束之前,可能战争永远不会结束。明白普京的战略意图之后,你就知道为何欧美媒体不断在渲染所谓的大战会了。他们希望俄罗斯真的发动大会战,尽快结束战争。
如今欧美不想拖下去了,最初他们想要拖,如今他们却变成想要结束的一方,不管是和谈还是战争,他们都希望尽快结束。拜登已经知道了,金融战争对付不了俄罗斯,只能吓吓俄罗斯而已。
俄罗斯不怕美国的金融制裁,其实还应该感谢美国。2014年之后,美国疯狂制裁俄罗斯,这让俄罗斯的经济下滑了不少,同时也让俄罗斯的经济被世界相对孤立了。这8年俄罗斯已经找到了在美国体系外生存的一些法则,所以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反而没那么怕。
简单来说,如果双方的贸易体量非常大,那么制裁才可怕,可是如今俄罗斯跟美国之间联系并不大,所以俄罗斯反而没什么好怕的。
美国过去两年干了什么事?发了4万多亿美元的货币,国债增加了7万多亿美元,这导致美国通货膨胀达到了40年来的新高,而且完全有失控的危险。如果世界局势稳定,那么美国按照他们之间的逻辑,制造一些地区的小冲突,然后再加息,这样就轻松收割了欧洲、亚洲等国家,稳住了国内的经济。
不过这次普京看准时机,不按常理出牌,发动了这么一次战争。普京知道美国肯定会站出来经济制裁的,普京也知道美国不敢下场。普京处处占据了先机,如今俄罗斯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俄罗斯善可应付,美国就不一样了。
能源危机推动全球物价飞涨,美国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那就必须加速印钱,美国的财政收入已经快到了无法覆盖美债本息的边缘,再往前一步就是有泡沫破裂的风险。
下一步全球的重点就是在中东了。只要普京能破解了石油美元,那么整个美国的经济倒塌就会开始。多年来美国一直在给阿拉伯制造以色列这个敌人,然后再反过来保护阿拉伯,以此控制石油。
如今情况已经开始有变化了,美国也开始成为产油大国之后,直接就跟阿拉伯国家成为竞争对手了,这次美国让欧佩克增产就被直接拒绝了。下一步还需要博弈,需要新的力量加入俄罗斯这边,再帮助普京一把。而中俄印这个新的铁三角正在形成,美国为首的北约已经岌岌可危了。
从欧美近期的行动来看,派奥地利总统内哈默去莫斯科当说客,拉拢芬兰加入北约,同时渲染大会战的到来,这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的心态是越来越急躁了。
所以,通过从大国战略博弈和经济层面的分析推演,我认为在这次可能会的“乌东大决战”里:乌克兰演员总统用的是“苦肉计”达到继续捆绑美国和欧洲,甚至逼迫北约同意乌克兰的加入;而普京的战略企图更加长远和深刻,利用所谓的大决战继续拉美国和欧洲入局。
不得不说,乌克兰的“苦肉计”正好迎合了普京的战略企图,双方这种不谋而合的默契是不是先商量好的呢?难道演员总统真的是演了一出世纪无间道:原来司机同志是派过去搞乱美国和欧洲的“超级卧底”啊?(玩笑,别当真啊!以目前战争的死伤来说,好像绝无可能用这么多人命和损失做代价。除非是电影演戏才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