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辞职后,中日关系的猜测!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新闻: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正式辞去日本首相一职。
另据日本NHK新闻早前报道,安倍希望避免因自身慢性病的恶化而影响国政的事态。
安倍本月24日成为日本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不过,他的健康状况近来受到关注。一家日本媒体曾报道,安倍7月吐血。安倍本月17日在医院“体检”7个多小时,24日赴同一家医院听取结果并接受更多检查。
共同社此前报道称,在安倍第一次内阁期间,他曾因溃疡性大肠炎病情恶化而辞职。此后随着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安倍从2012年12月组建第二次内阁后一直承担着繁重的工作。此前,日本“Daliy新潮”杂志社也曾猜测称,安倍17日入院可能与他的“老毛病”溃疡性大肠炎有关。
2006年9月,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成为首位战后出生、战后最年轻的首相。然而,2007年9月,安倍突然以身体健康原因辞去首相职务。2012年12月,日本举行众议院选举,安倍率领自民党赢得大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此后,安倍就连续执政至今。
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看,安倍目前处理不了新冠,奥运,美国要求部署导弹等等之类的事情,日本政坛目前的情况较为棘手,即便是现在搞出新首相,也非常不稳定,
目前可供选择的是:麻生太郎,菅义伟、岸田文雄、河野太郎,还有人说小泉的儿子小泉进次郎,我觉得小泉进次郎就算了,毕竟1981年生的,太年轻,日本的企业都要讲资历,政坛就更不要说了。
可接受的政客们老的老,比如说麻生太郎,资历是够了,问题是他1940年生的人,今年都80了,小的小,比如说小泉进次郎,才39岁,
岸田文雄倒算得上年轻力壮,1957年生的,但是执政经验不足,只做过防相和外务大臣,一个国家最紧要的还是内政问题,不过岸田文雄会搞关系,虽然大家不一定喜欢他,但是至少不讨厌他,而且他和安倍关系不错,不过他真的上位了,日本政坛必然平息不下来。
河野太郎反复横跳我现在还记得,当外务大臣和防卫大臣的时候完全不是一个人。
其实像安倍,河野太郎这种人在日本政坛上才是一个常态,这一点倒是美国人亨廷顿看的清楚,很早就知道日本的真相:日本只和强者结盟,并且会毫不犹豫的对过去的主子踩一脚,过去的英日同盟,以及现在的日美共同防卫都是如此,日本自身是没有什么政治主张的,日本的情况和印度不太一样。
另外,日本的政治是精英体制,日本老百姓对政治的影响力有限,首相并非民选,选的其实是党派。
如无意外,新首相上任后,必然也是聒噪一番,对这个强硬那个强硬,然后等政局稳定后再图他谋,这是日本政治生态的一部分。
估计各位对于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也没什么兴趣,那我着重说一下中日关系,目前关于中日关系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关于美军要在日本部署中导的问题,第二点是关于中日韩自贸区以及RCEP的问题,分别来谈。
美军在日本部署中导的问题,主要是希望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主要方向就是在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这些国家选择一个,目前各国不太想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之前,日本政府决定力争在2023年引进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部署地点可能是秋田县和山口县。
但是反导系统毕竟还是防御类的,中导属于进攻类的,一旦部署必然恶化和周边国家关系。其实中导的问题并不是部署或者不部署这回事,我猜想的是,美国想凭空制造对华的谈判筹码: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以后,一直想拉中国签订新的条约,中国当然不愿意,这段时间美国一直希望俄罗斯说服中国参加新的条约,俄罗斯不愿意。
此后美国又要求俄罗斯说服中国参加核军备谈判,而俄罗斯则要求英法也应该包括在内。
所以整个态势实际上是关于中导条约以及核裁军条约的一个后续,和日本关系其实不大,我个人认为,关于是否在日本部署中导问题,不要去管它,发展自己的中导才是关键。
因为如果一旦真的和美国就中导问题达成谈判,那么下一步美国就会因为核裁军问题继续纠缠,再威胁在日本部署核武器什么的,这样搞就没完没了了,冷战期间,美国在土耳其就搞过这种事情,目前中国的核武器库还远没有美国那么庞大,一开始止住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里面并没有日本什么事,只是部署变成了日本,美国凭空多一个筹码,当然日本也要承受部署进攻性武器的代价。
第二个是关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其实中国已经和若干国家签订过自贸协议,但是和日本没有签,目前日本和中国的贸易维持大致平衡状态,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有人对于中日韩自贸区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期待,指望搞了一个自贸区好像就如何如何了。
自贸协议属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中韩自贸协议早就签了----那又怎么样?
关于RCEP我觉得倒是一个看点,8月27日的时候RCEP各国的部长级会议召开,印度没有参加,各大参与国签了《联合声明》,声明指出:RCEP协定的签署将提振商业信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持区域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展现本区域对开放、包容、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部长们也强调,RCEP协定将对推动疫后复苏、维持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且各国部长对目前的RCEP推进度比较满意。
由于通用贸易规则谈判已经结束,且印度自2019年起连续缺席部长会议,外加上东盟内部对印度非常不满意,从中国贸易数据来看,东盟十国对华贸易额已经排在第一,超越美国,这使得东盟各国有非常强烈的要求中国降低关税的愿望。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虽然在政治上不对付,但是贸易问题上澳大利亚非常依赖于中国。
另外东盟国内某些国家对印度处于翻脸状态,点名就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恨不得印度加进来他都要投反对票。
日本现在的压力很大,一方面之前日本放话,说印度不进,那日本也不进,问题在于印度就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中国对于和印度签订贸易协议的态度也很冷淡。
日本之所以非常希望印度加入RCEP,主要是因为:
第一,可以平衡中国在RCEP中的能量。目前东盟十国的GDP约为3万亿,日本5万亿,韩国1.64万亿,澳大利亚1.43万亿,新西兰2000亿,那么日本+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约为11.27万亿。
中国GDP约为14万亿左右,这样其他国家加起来还不及中国,形不成一个对等的状态,但是如果能把印度也拉进来,11.27万亿+2.8万亿,差不多也有14万亿,这样的话就可以对中国形成制衡。
第二个原因就是非洲问题,日本经济产业相梶山弘志说: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很大意义。日本想以印度为踏板,加强与非洲等的经济联系,如果印度不参加将大受影响。
目前中国人对日本态度也颇有意味,之前安倍一直被视为“反华”,结果现在小泉的儿子去靖国神社中国人都懒得去关心了,而且也没有之前那么敏感了,很大程度不是因为靖国神社本身变了,而是中国人心态变了。
这是因为之前中国人一直视日本为对手,而现在则根本不视日本为对手,也非常清楚美国在日本的影响力。有时候我甚至想促进日本的国防正常化,因为日本防务不正常化,最终只会对美国人亦步亦趋,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的余地。
日本之前就和美国合作开发过战斗机,当时美国向日本提议,将美国空军的隐形战斗机F22和以美国为主导多国共同研发的通用隐形战斗机F35融合在一起,共同开发新型机。意在与研发F2时一样,以现有的美军战机为基础开发新型机。由于22与35之和等于57,部分相关人士为美方的建议方案起了一个代号,叫做“F57”。
结果三菱重工的神田国一撰写的一本札记《首席设计师揭开F-2战斗机的研发真相》,神田国一是F2开发的核心人物,他叙述了开发F2时期的情况:美国不但没有透露自己的技术机密,反而想从日本手里搞到技术,即便是日本开发方向犯错也不告知日本。
这个事件足以说明,美国对于日本的军事力量是持有极大的怀疑态度的,而日本也心知肚明,如果日本想要搞独立国防,第一个反对的恐怕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
日本对印度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一直认为在亚洲圈子内,印度可以制衡中国,形成亚太地区的平衡,实际上印度自尼赫鲁时期就一直强调独立外交,冷战时期也在美苏两面找平衡,这段时间中印关系的焦点,实际上在于莫迪意图借这个边界事件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另外一方面印度希望经济能够独立,不至于过度依赖于中国,尤其是对华进口的问题。,
这段时间印度以行政手段排除TIKTOK之类的软件后,转身就开始对亚马逊动手了,全印度商人联合会的创始人兼秘书长普拉夫恩·肯德尔沃尔这段时间在攻击亚马逊,认为亚马逊目前的贸易方式对亚马逊的自营有利,但是对其他商人不公平,印度监管机构目前正在调查亚马逊以及沃尔玛投资的零售巨头Flipkart。
然后下一条新闻就是印度塔塔集团进军在线业务。
就印度目前的情况看,我几乎可以肯定,印度是想发展自己的互联网公司,为此不惜得罪中美,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存在特别大的技术性壁垒了,以印度目前的技术能力,只要能从美国回流一部分技术人才,外加上印度还是有不少巨头的,什么塔塔,信实,完全可以构建自己的互联网生态。
我个人认为,以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如果出去做投资,只做投资,不做市场,尤其是欧盟和印度这样的地方,他们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市场做的越多,则损失越大,指望吞掉一个十几亿的市场,也不想想对方的政府干不干。亚马逊以及沃尔玛投资的Flipkart,未来必将受到类似于TIKTOK式的压力。
如果印度硬着头皮不加入RCEP,日本是不会跟着印度去陪葬的,因为如果日本也不加入,那么中国---东盟---韩国---澳洲形成的贸易圈子,会排斥掉日本,日本现在也很着急,瑞穗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菅原淳一说:“15国尽快签约,让印度认识到不加入的坏处,以促进其改变方针非常重要”。
日本的盘算是,假设印度有一天回心转意,那么可以迅速能加进这个圈子。
由于2021年10月22日,日本就要进行第49届众议员选举,即便是日本产生新首相,也就从现在开始到明年10月份,是否会换人还是能延续政策,一切都是未知,静观其变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