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马克龙得票率58.54%(2017年,他的得票率是66%);作为五常之一法国,老牌帝国,大选换届在中国舆论界的热度一般,远不及俄乌战争。这个现象从侧面说明,法国的影响力在下降。其实法国这种没落趋势早就出现了。大家回忆下五年前的大选(2017年),也是马克龙和勒庞。当时马克龙是不满40岁的政坛鲜肉,其夫人是年长20岁的老师。这种搭配,即便是从娱乐角度,也是话题性十足。当时的勒庞是极右翼女政客(女版特朗普),在开放的法兰西绝对算另类,个性极其鲜明。这种角色在娱乐角度同样话题性十足。这意味着法国的撕裂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这样的对垒,除了舆论话题之外,基本上并没有溅起太大水花。根源就是地球村的东端已经不太把法国的大选政策当回事,吃瓜群众也就是当娱乐新闻看下。5年过去,还是马克龙和勒庞打擂台;而且竞选的结果也和5年前一样,还是马克龙牵着夫人的小手,去埃菲尔铁塔发表演讲;所有这一切表示法国过去5年基本没有变化。这像极了2020年,美国选民投票给拜登,只是不想特朗普连任。
同时他骄傲地宣称:他会对所有选民负责,希望能够成为全民的总统,而非某个阵营的总统。——意思就是他要弥补法国的分歧。法国的分歧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2017年就存在了。过去5年都没解决的事儿,现在能解决么?如果无法解决,法国坠落的趋势将无法改变。第一位是希拉克。他推动了欧盟一体化进程与欧元诞生,对欧盟贡献颇大。另外他对东方文化也很有兴趣,被法国媒体认为是“最热爱中国的总统”。但是他晚年却陷入官司,成为战后法国第一个受审的总统。可见法国总统并不好当。希拉克的任期是1995年到2007年(第一个任期7年,第二个任期5年)。当时由于欧盟一体化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法国在国际上的声望还比较高。尤其是欧元诞生那会儿,让很多人产生了欧盟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的错觉。美国当时也比较紧张,为了针对刚诞生的欧元,空袭南联盟,在欧洲腹地制造动乱。希拉克之后,法国基本停滞不前,2020年的GDP甚至比2008年还低大约10%。法国根本就没有从当年的危机中恢复过来。考虑到过去十多年的通货膨胀,原地踏步就是倒退。法国这些年,一直处于坠落的状态中。与此同时,没能问鼎总统大位的勒庞也在宣称,选举结果是一场“历史性”的胜利,超过4成的得票率,使“国民联盟”在6月的议会选举中占据了优势。据法新社报道,大选结果刚出炉,巴黎、马赛、里昂等法国大城市爆发了规模不一的示威游行。示威者聚集在街头,呼喊着反对马克龙的口号,部分激进者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纽约时报》发布社评,称法国大选彰示了政局的“分裂”,勒庞作为极右翼民族主义领袖,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呼声”,或将演变为欧洲政治的常态,中立偏左以及中立偏右的政党再无生存空间。即便马克龙胜选,他也将面对一个不安且分裂的国家。
巴黎政治学院历史中心主任拉萨,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今次法国大选颇有些“比烂”的意味,投票给马克龙的选民,并非支持他的政策,而仅仅是反感勒庞。同理,投票给勒庞的选民,也仅仅是反对马克龙连任,法国在自由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抉择中丧失了方向。现阶段中国被美国视为战略对手,比较注重和欧洲国家搞好关系,寻求更多的战略迂回空间。这对法国升级与中国关系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法国要展现独立性,不能光在嘴上说说,而是要拿出行动来。当年戴高乐为了展现法国的独立性,不惜在冷战时代退出北约一体化,把美军赶出法国。如果马克龙连起码的“联中”勇气都没有,不用玩了,干脆洗洗睡吧。当前西方与俄罗斯严重对立,法国“联俄”基本不现实。现在西方国家基本都跟着美国仇俄,但这种局面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而改善需要契机。未来的法国,是能扮演西方与俄罗斯桥梁的理想选择。加上法国右派的政治诉求,如果马克龙选择“友俄”策略,对内可以获取右派的好感,对外可以提升法国的影响力。法国祖上也阔过。路易十四时代与拿破仑时代,法国在地球村也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角色。所以法国也有一个大国梦。欧盟之所以面对美英软弱无力,根源就在于欧盟只是经济组织,缺乏有效的军事和政治协调。如果有了欧洲军,那么这个问题将大为缓解。现在的欧盟,德国总理刚刚上台,立足未稳(而且德国战败国的身份,有着天然的政治缺陷);马克龙是欧盟头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