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肋骨在白俄!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04-26 10:15:12 围观 : 次 评论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大哥俄罗斯继续和美国掰手腕;二弟乌克兰倒向美帝怀抱,和俄罗斯几乎兵戎相见;现在三弟白俄也乱了。
01 乱局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世界经济承压巨大,地球村动乱增多。立秋之后也没消停,大规模抗议在白俄爆发,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别处抗议,都伴着随剑拔弩张的气愤;白俄不同,气氛舒缓很多。8月16日,抗议迎来一个高潮,人们聚集在明斯克市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馆附近,喊口号的同时不忘载歌载舞,完全没有体现出美国抗议人群的那种战斗性(不排除后面会出现奇案、悬案或暴力场面)。
尽管没有你死我活的战斗场面,但蕴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欧美民众抗议,不论多么剧烈,但大家都知道不会改变国家走势。白俄这轮抗议虽然还没出现火爆场面,但很可能改变这个国家的运行轨迹,并且把俄罗斯牵扯进来,从而影响欧亚大陆的格局。这次白俄民众之所以走上街头,是因为他们认为总统卢卡申科操控此次大选,让自己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第六次(你没看错,已经第6次了,比普京还厉害)胜利。
这位卢卡申科总统看起来如同和蔼的邻家老大爷,其实从1994年开始便是白俄总统,到如今已经在总统大位上坐了26年。普京几次三番的运作,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向他看齐,在总统大位上多待几年。反对派头头叫季汉诺夫斯卡娅。这位大姐在白俄的地位类似于此前乌克兰辫子姐季莫申科,但她在这次抗议中采取的手段却类似于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神似奥巴马的帅哥瓜伊多(此君先让马杜罗下台,目的没达到便自封总统),要求卢卡申科交出权力(如果达不到目的,也可能自封总统)。
其实卢卡申科只是一个政治强人而已。在当今地球村,政治强人并不缺,普京就是能量最大的政治强人,杜特尔特、埃尔多安也是政治强人,日后小萨拉曼也是候选。只不过卢卡申科待机时间超长,在白俄罗斯已经干了26年。支持者认为卢卡申科26年如一日为白俄人民服务,劳苦功高,亲昵称其为“老爹”。反对者认为,卢卡申科贪恋权柄,从青年干到老年(其实还没有特朗普与普京年龄大),一点给年轻人让位的意思都没有,堪称欧洲最后的独裁者。02 强人是如何炼成的
大部分政治强人都曾以救世主的面孔出现。希特勒之所以能在德国呼风唤雨,是因为1929年的经济危机让德国经济崩溃,希特勒拯救德国于水火。罗斯福为什么能在美国连干四任总统?也是因为他把美国从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拉了出来。卢卡申科亦是如此,曾拯救白俄于贫弱乱世之中。
话说当年苏联听信了美国医生的灵丹妙药,选择自我解体,并且经济上搞休克疗法。从苏联独立出来的白俄面临巨大的困境。因为苏联纯粹是计划经济,中亚种棉花、东欧搞工业,如此这般规划,各加盟国之间进行密切有效的分工。白俄80%以上的商品来自于和其他加盟国商品交换。休克之后,加盟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机制被斩断,白俄顿时陷入物资短缺的尴尬局面中。所谓休克疗法,其实就是把集体资产廉价出售给外资和资本家。大家原本以为休克疗法是治病良药,却没想到特权依然横行。特权横行又导致腐败横行。特权和腐败双重横行的结果自然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债务增加、失业率大幅上升,百姓遭殃。白俄贫困率从1990年的1%迅速攀升至1995年一季度的36%。
休克疗法中的白俄,到了历史的低谷,也就是到了需要英雄的时刻。卢卡申科出场了。他生于1954年(比普京还小两岁),农家子弟,念过大学、当过兵、搞过基层管理,工作风格强悍。他和普京一样,都不赞同苏联解体,但无能为力。在最乱的1993年,39岁的卢卡申科成为白俄反贪污临时委员会主席。经过他的一番铁腕调查,宣布所有政府高层都涉及贪腐。卢卡申科一下子成了敢于和贪腐作斗争的猛士,迅速成为政治新星,并且在1994年的总统大选中获胜。改革和革命一样,不是请客吃饭,需要有可行的套路才能走向成功。卢卡申科的套路便是减缓私有化进程,以渐进式的改革取代激进改革。他搞出一个“社会市场经济”概念:以出口贸易、住宅建设、粮食生产作为经济支柱;同时在社会保障体系上延续部分苏联时代的政策,积极保障中下层群众在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利益。如此一来,便稳住了经济局面,也收拢了白俄的民心,塑造了卢卡申科的绝对权威。于是在1996年,白俄修改宪法,卢卡申科获得了绝对权力。白俄一代政治强人诞生了。某种意义上说,普京在俄罗斯的玩法,是借鉴了卢卡申科的经验。普京访白俄,卢卡申科亲自当司机,这张图非常有内涵。
从那以后20多年来,白俄没有人能挑战卢卡申科的地位(白俄总统任期为5年,卢卡申科通过修改宪法,第一个总统任期延长至2001年,首任相当于干了7年),所有反对派都是陪跑者。直到今年,当卢卡申科再次取得压倒性胜利时,出现了大规模抗议。从内部看,白俄此次抗议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疫情之下,经济下行,大家不满意。须知当年卢卡申科能上台,就是因为大家对经济不满意。因此所谓政治强人,大多数时候,成亦经济(解决动荡),败亦经济(出现动荡)。另一个因素是26年实在是太长了,当年被卢卡申科拯救的那些人已经老了,而年轻一代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他当年干的事,只见他在总统位置上不下来。03 俄罗斯肋骨
从外部看,白俄是欧洲最后一个真正亲俄罗斯的国家,堪称俄罗斯在欧洲的肋骨。如果白俄从亲俄变成反俄,俄罗斯相当于肋部遭遇重重一击。
在白俄罗斯语中,其国名的字面意思就是“白色的罗斯”。中国一般翻译为白俄罗斯,但白俄为显示自己的独立性,会强调自己叫白罗斯。其实“罗斯”和“俄罗斯”基本是同义词,类似“中华”和“华夏”。白俄周边只有五个国家:东边是俄罗斯,西边是波兰,南边是乌克兰,北面是立陶宛与拉脱维亚。白俄位于东欧平原与波德平原交汇处,自古便是东斯拉夫人的故土,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拿破仑与希特勒向东进攻,出波德平原之后,首先拿下明斯克与斯摩棱斯克(俄罗斯),就可以直接威胁莫斯科。沙皇或斯大林向西进攻,也是通过莫斯科进入波德平原。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虚弱不堪,其他国家纷纷放飞自我。叶利钦还拉着卢卡申科签署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成立条约》。俄罗斯卖给白俄的能源,价格都比其他国家低。原因很简单,白俄的地理位置对俄罗斯太重要了。失去白俄,俄罗斯的肋部将裸露在外。这轮抗议之初,卢卡申科表现得很强硬,说有外部势力颠覆白俄,如果让反对派得逞,白俄就完了,他死也不会交出权力。随着抗议规模的扩大,卢卡申科又改变口吻说,他交出权力的前提是全民公投修改宪法。由于这些年卢卡申科一直是亲俄路线,外部支持者有限。现在不仅美英法等老牌列强,连波兰、捷克等斯拉夫系国家都支持季汉诺夫斯卡娅。
从个人层面上讲,卢卡申科被搞翻了,对普京第五次总统大选不利。没了卢卡申科,普京就会成为欧洲左派的重点攻击对象,独裁者的帽子肯定少不了。从国家层面看,没了白俄,俄罗斯在欧洲将更为孤独。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声称,“如果白俄罗斯遭难,俄罗斯处境将更恶劣”现在的局面非常清楚,如果反对派成功,白俄很可能与俄罗斯脱钩。经济层面,反对派会大力推动私有化政策;俄罗斯的销售渠道与市场会丢失。军事政治方面,白俄会宣布退出《俄白建立联盟国家条约》。战略层面上最坏的结是:白俄和俄罗斯闹翻之后,寻找机会加入北约。那样的话,俄罗斯本土将和北约全面接壤。话说30年前,俄罗斯主导的联盟还占据地球村半壁江山。短短一代人的功夫,俄罗斯就失去本土之外的一切。沧海桑田,让人慨叹。04 大历史变迁
分析下现在地球村的格局,盎格鲁·撒克逊系国家组建五眼联盟,监控地球村。斯拉夫人起源于波罗的海南岸、如今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谷地。后来他们向三个方向迁移。
波兰捷克境内的斯拉夫人被称为西斯拉夫人,他们如今以做美国的盟友为荣。尤其是波兰,更是以抵挡俄罗斯为名祈求美军前往驻扎。向南的一只为前夕到多瑙河下游,被称为南斯拉夫人。如今只有塞尔维亚和俄罗斯关系不错,其他大部分国家也都亲美。东斯拉夫系是俄、白、乌三国。自从苏联解体后,老大俄罗斯继续和美国掰手腕;老二乌克兰已经倒向美帝怀抱,和俄罗斯几乎兵戎相见;现在老三白俄也乱了。其实斯拉夫人当初也团结过。二战之后苏联主导的华约集团,就是一个斯拉夫人组织(只有民主德国是日耳曼人),也曾占据地球村半壁江山。
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斯拉夫精英陷入迷茫,斯拉夫世界再次四分五裂。苏联解体后就是北约东扩,不仅西斯拉夫系的波兰、捷克与南斯拉夫系的罗马尼亚等国纷纷加入北约,连与俄罗斯接壤的波罗的海三国都投入北约怀抱。为什么大家纷纷选择北约?在众多斯拉夫系国家眼中,俄罗斯已经不再是斯拉夫世界的当家人,而是演变成穷而好斗且不可捉摸的罗刹女。

随着乌克兰与俄罗斯反目,整个斯拉夫世界只有白俄还在与俄罗斯兄弟般相亲相爱。白俄这轮抗议,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像乌克兰那样,反对派上台后和俄罗斯闹掰。失去白俄之后,俄罗斯不仅肋部裸露在外,在精神上也将倍感孤独。彼得大帝改革之后,俄罗斯在欧洲从没有如此孤独过。之前的俄罗斯,总是可以在战争中赢得很多,对瑞典战争、对波兰战争、对拿破仑战争、对希特勒战争。但是离开战场,俄罗斯却迷失了自我。05 普京对策
俄罗斯内部,普京让梅德韦杰夫隐退,修改俄罗斯宪法,率先宣布俄罗斯成功研发疫苗等等,一方面延长自己的掌权时间,另一方面在寻找变数。普京硬套路:该出手时雷厉风行。比方说拿回克里米亚时,毫不手软,但绝不扩大化。如果白俄局面恶化,俄罗斯会选择扶持亲俄势力,就像在乌克兰所做的那样。普京软套路:尽力与法国和德国搞好关系。北溪-2项目,德国就选择坚持原则与俄罗斯合作,而不给美国面子。白俄这事儿上,如果反对派没有走上极端,普京很可能会把法国和德国拉进来,来个N方会谈。但是不论哪个套路,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阶段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已经降到低谷。不论白俄形势如何发展,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都会进一步下降。因为白俄就是俄罗斯在欧洲的肋骨,肋部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个身体机能。但这些依然局限于战术层面,要想真正在战略层面改善俄罗斯的处境,只有远东大开发一条路,但普京貌似没胆子拍板决策。如今普京选择武力进攻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