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的博士,更适合从政啊!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8-29 09:21:07 围观 : 次 评论
作者:温伯陵
来源:温乎(ID: wenhu491001)

前几天有一条18年的新闻火了,说的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和博士,纷纷应聘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的工作。有些人说:“国家培养你们成为硕士和博士,你们却跑到街道办工作,纯粹是浪费教育资源,就不能有点出息?”从澎湃新闻的报道来看,那些清华北大的硕博到街道办工作,根本不是端茶倒水擦桌子的,而是党政机关储备人才。第一种是成为事业编制人员,第二种是政府部门高级雇员,并且在任用期满后可以通过考试,成为事业编制人员。不论选择哪种入职方式,都被列入余杭区党政机关储备人才管理。工作几年就能升到科级、处级,有机会有门路的,说不定还能外放到地方做实权干部。至于收入问题,我以前工作的电视台,事业编制人员一年到手20万左右,更不用说余杭区是富庶地方,事业编制的年薪保二望三基本没问题。而成为政府高级雇员的,除了五险一金以外,博士年薪38万,硕士年薪35万,此外还有每年1万的从业补贴。他们有可以看见的光明前途,又有丰厚的真金白银,怎么算也不是屈就吧。但是每次出来类似的新闻,总有人站出来讽刺,说什么中国的酱缸文化太重了,人人都匍匐在权力脚下,高等大学培养了一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肯定有,而且还不少,我们没必要否认这一点。
02
首先要说的是,政府对公务人员的学历要求,一直都是逐步提高的。
比如汉朝初年,刘邦和丰沛故旧主持朝廷政务。这帮人都是没什么学历的大老粗,刘邦顶多算小学毕业,樊哙是屠狗的,周勃是丧事鼓吹手。
他们能成为朝廷高官,完全是用战功换来的,毕竟江山都是人家打下来的,做官不是理所当然嘛。等到开国大老粗退场,贾谊等高学历知识分子出现了,他们用知识帮助皇帝制定政策、分析时局,皇帝也更重视知识分子的意见。汉武帝登基以后,下令各地选拔人才,每年向朝廷送几个,用不了多长时间,朝廷和地方基本都是知识型官员。以至于民间有句话:“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意思就是,留下巨额遗产没什么用,只有读书做官才是正路。朱元璋和淮西故旧也没文化,但是明朝开国就有科举考试,等朱元璋把功臣清理干净以后,给朱允炆留下一个完整的文官班子。哪怕朱棣攻入南京杀的人头滚滚,依然能从文官里选出杨士奇、杨荣、杨溥等治国能臣。
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有了“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而想入翰林,必须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建国初期,文化不高的土改干部可以做县长,小学毕业生就是知识分子,这种事放到现在简直不可想象。随着教育的普及,大批高学历人才走上工作岗位,逐渐替换掉文化程度不高的干部,作为敲门砖的学历,也从专科提升为本科、硕士和博士。有些人就要说了,学历不等于能力啊,知识分子里书呆子很多,工农群众里也是有人才的嘛。但是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你用什么证明自己有能力呢?总不能喊一嗓子“我能力超群”,政府就给你个高官做吧。既然大家都没什么表现的机会,那么唯一可以衡量能力的标准,就是学历。
毕竟高学历出人才的概率,远远大于低学历出人才的概率。朱元璋从乞丐做到皇帝,并不能证明所有乞丐的能力爆表,而数千年来治理国家的,几乎都是高学历有文化的进士相公们。而且开国初期不是排斥知识分子,实在是新知识分子没有培养出来,旧知识分子又不愿意服务新朝,还有一批功臣需要安排。在可见的未来,硕士博士从政以后必然是普遍现象,要是你的学历不够高,连从政的门槛都摸不到。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社会进入稳定阶段,学历当然刷的越高越好。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去搞科研,为全人类的事业谋福利,偏偏要到政府工作呢?
就算政府为了稳定江山广开门路,你也可以守住底线洁身自好,不去六扇门做朝廷鹰犬嘛。很多人感觉政府工作枯燥又黑暗,要么端茶倒水擦桌子,要么阿谀奉承拍马屁,其实只要组织壮大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类似的阴暗面。那些上市的私营企业,阿谀奉承拍马屁的也很多,无非是不涉及公权力,大家感觉无所谓而已。事实上政府工作很繁琐的,每一项政策和发展规划,都要经过很多次调研讨论,直到有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方案,才能提交到大会上表决通过,然后再落实下去。尤其是江浙沪这种发达地区,现在很难出现领导一言堂的现象。既然政府工作如此复杂,当然希望招揽天下英才,用更多人的能力和才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而且社会走到成熟稳定的阶段,必然会越来越精细,那么对于官员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试想一下,让文化不高的大老粗到杭州做官,怎么和各种资本机构打交道、怎么搞大数据和云平台?他的能力根本应付不过来啊。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大政府,因为地理环境适合农业生产,平原地区相连有利于统一,这两种原因加起来,导致大政府更适合中国。
而大政府必然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并且主导资源的分配权,哪个地方多占一点,哪个地方少拨一点,都是政府说了算。所以不能说中国人有奴性,天生就有权力崇拜,而是中国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大政府,大政府又掌握了更多资源,才让政府的地位高。这就是中国的底子,和欧洲数千年分裂不能统一似的,你根本没办法改变。历朝历代的人才抢着到政府工作,原因很简单,只有在政府里得到较高的职位,才能掌握资源分配权,实现报国为民的理想和事业。比如身怀绝技的毛教员,要是在湖南做一个教师,或者办报纸写文章,又能影响多少人?
而他从政干革命以后,就能用才华和能力建立新中国,并且带着中国走上重新崛起之路。同样是一个人,从政或者不从政,效果完全不一样好吗。所以想在中国实现理想抱负,最好的出路就是从政,当然,门槛最高的也是从政。欧美国家的学生不热衷进入政府,因为它们的大部分资源在政府之外,进入大公司或者商业机构,反而可以更好的实现理想,进入政府才是屈才了。中国的高学历人才从政,其实是双方互相选择,根本不存在什么屈才、权力崇拜的说法。既然政府需要有人做事,中国人也希望进入政府工作,那么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才,更应该进入政府工作。
因为政府职位是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不去占坑,自然有人把坑填上。毕竟权力是把双刃剑,在好人手里是造福人民的利剑,在坏人手里是贪财造孽的工具。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有文化有情怀的毛教员和周总理,没文化耍无赖的蒋介石和袁世凯,你会选择谁?所以相比那些讨伐清北硕博的人,我更希望有文化有情怀的人才,进入政府多一点。科研肯定要大力发展,但是没必要把科研当作道德大棒,动不动就举起来向年轻人打过去。科研单位有袁隆平这种国士,也有欺压学生的人渣恶棍,并不比政府清高多少。我的意思是,政府和科研单位一样,都有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也有混日子骗钱的滑水班成员,没必要分出高低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