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黎巴嫩大爆炸之后,中东进入新的动荡期?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8-30 06:16:26 围观 : 评论

作者:小强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最近,美国国内的2020总统选举活动进入新的高潮阶段,民主共和两党都在极力鼓动自己的支持者积极投票,为了“伟大的民主”而战,为了“伟大的美利坚”而战。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美国的政治内斗当中时,殊不知远在万里之外的中东地区,正在悄然发生着剧变,而幕后的推手恰恰是已经自顾不暇的本届美国政府。
当地时间8月4日傍晚,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现场升腾巨大的蘑菇云,造成了至少172人遇难,6000多人受伤,近30万人无家可归的大悲剧!
悲剧发生以后,这个国家的民众不是想着赶紧救治伤员,清理现场,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而是走上街头,要求惩治政府的腐败和失职,逼迫总理辞职下台。
而对于爆炸的起因,至今众说纷纭,人们起初对于“烟花爆竹起火燃烧点燃了储存的硝酸铵导致了大爆炸”的说法在越来越多新的线索和阴谋论的影响下,已经开始被质疑。
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把矛头指向了邻国以色列。据《亚洲时报》报道,黎巴嫩前内政部长马什努克在8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以色列显然需要对8月4日的贝鲁特爆炸负责。此后不久,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表示,如果以色列制造了贝鲁特大爆炸,那么真主党不会对此保持沉默,以色列必将付出同样的代价。
正当大家把目光投向“犯罪嫌疑人”以色列的时候,黎巴嫩比起爆炸起因似乎更热衷于“成为法国人”,原因就在于爆炸刚刚结束之后,就有超过5.8万人签署了一份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请愿书,呼吁法国来当爹,在未来10年托管黎巴嫩!
这是什么骚操作?
作为局外人,我们当然对黎巴嫩民众的迷之行为感到疑惑不解。但是,黎巴嫩真的“自有国情在此”,才会导致今日局面的发生。
大国博弈当中的受气包,黎巴嫩其实是个“拼盘国家”
其实,早在这次发生大爆炸之前,黎巴嫩就已经够惨的了。因为世界银行早在疫情大爆发前就预测,2020年45%的黎巴嫩人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自2019年10月以来,黎巴嫩的货币在黑市上贬值了80%。物价飞涨,失控的通货膨胀让老百姓痛苦不堪,仅今年6月的CPI同比就飙到89.74%,食品暴涨了将近250%!很多地区每天只有2到3个小时的供电,连红绿灯都亮不起来,所以交通状况一塌糊涂。居民的饮用水也供应不足,医疗设备有限,三分之二的人又没有工作。新冠疫情以来,有75%的民众需要救助。
可政府的腐败失能让民众失望透顶,也就不难理解爆炸不仅点燃了港口的硝酸铵和各种物资,还点燃了民间积压了许久的怒火。
我们固然可以把老百姓请求法国托管黎巴嫩的请愿书看成是前殖民地国家对殖民母国的怀念,是前殖民地国家的国民患上了集体的斯得哥尔摩综合症,但是也要理解如果不是黎巴嫩政府做得太烂,百姓何至于此?
而黎巴嫩之所以混成今天这副熊样,和自己的历史以及政治体制不无关系。
简要概括该国的政治特点就是,政出多头、政治混乱、宗教分权。
黎巴嫩的地理位置独特,其疆土与叙利亚和以色列接壤,位于地中海东岸,却常年气候宜人,是全中东地区唯一没有沙漠的地方,由于自然山脉把黎巴嫩分割成了四块不同的区域,也造就了和其它中东国家不一样的历史、政治和文化面貌。
黎巴嫩的西部是天然的良港和历史悠久的商贸中心,东部的贝卡谷地区则是有名的粮仓,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传承使这里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中东的核心地带,自然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2000多年来,这块土地相继被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统治。
由于地理的相对隔绝,也造就了具有黎巴嫩特色的政治环境,历史上基督教的分支——马龙派和被伊斯兰教逊尼派追杀的什叶派分支——德鲁兹派先后逃到这里避难,也就造成了这里两教多派混杂的复杂局面,也形成了宗教自治的传统。
时至今日,仅官方承认的宗教势力就有18个教派,而大大小小或合法或非法存在的武装组织更是不计其数,可见当地局势之复杂,中央权威之低下。
对于长期处在中央集权制和大一统历史传统的我们来说,自然很难体会这种小国的生存艰辛——我们以为描写黎巴嫩人民悲惨命运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何以为家》是艺术的夸张加工,可实际上真实的生活比文艺作品来得更加残酷和绝望!
近代以来,殖民主义盛行,英法列强相继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直到二战结束以后才摆脱了殖民母国的控制。1943年,黎巴嫩获得独立,此时国内人口有52%是基督徒,48%是穆斯林。为了维持国家的安定和正常运转,于是就发明出了一套“具有黎巴嫩特色的宗教政治管理体制”:国家的权力机关和行政职位由各教派分别担任,整个官僚系统再由各教派按照人口比例来(6:5)瓜分;比如黎巴嫩的总统由马龙派基督徒担任,总理由逊尼派穆斯林担任,议长则留给什叶派穆斯林……
这套体制平稳运行了十几年,让黎巴嫩享受了难得的十几年和平时光,继而可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但这一短暂的美丽画卷随着中东剧烈的地缘政治动荡而不再和谐。随着以色列的建国和巴勒斯坦难民的涌入,这一依靠教派人口比例取得的政治平衡被打破。
1975年,因为掌权的马龙派拒绝公布人口普查的数据,试图继续维持基督教的政治优势而触怒了穆斯林的利益,爆发了内战。由于这个国家各教派势力的力量对比都比较均衡,因此很难出现一个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一派力量,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黎巴嫩居然引狼入室,邀请外国军队进入本国参与内战!
各方诸侯一看还有此等好事?于是,美国、法国、伊朗、沙特、叙利亚等国纷纷介入,打得不亦乐乎。
最后,以色列为了铲除驻扎在黎巴嫩境内的心腹大患——巴解组织和叙利亚军队,而打响了第五次中东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达到战争目的、国际维和部队介入调停而结束。
但是,已经沦为大国玩物的黎巴嫩自己的内战还在继续,直到最后打得人困马乏,才于1989年签订了《塔伊夫协定》,结束了长达16年、造成13万人死亡、29多万人受伤的内战。曾经的“中东小巴黎”,中东的地区金融贸易中心变成了一片废墟,最后却图利了伊朗,使得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黎巴嫩真主党成为撬动中东地缘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筹码。
内战结束后,黎巴嫩艰难复苏,努力实现教派和解,但随着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大批叙利亚难民的到来再一次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由于伊朗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努力打造了一个以宗教信仰联盟为基础的“什叶派之弧”,黎巴嫩就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为了支持阿萨德政权,伊朗通过黎巴嫩真主党大规模援助叙利亚政府和政府军。而美国、以色列、沙特对此感到压力山大,欲除之而后快。
由于难民的涌入恶化了当地的治安环境,政府严重的失能失职、贪污腐败横行,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老百姓的怨气值已经快要达到爆发的临界点,结果全球疫情和这次的大爆炸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分析该国的政治架构——当代的黎巴嫩是四大主要教派把持朝政,形成了所谓的“协和式民主”特点:1.各群体高度自治;2.精英阶层组成执政联盟;3.形成相互否决的政治平衡(也意味着低效和失能);4.权利和金钱按比例分配(各教派集体分赃)。
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既没有高效的行政效率又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来团结各方力量和基层组织去推动改革,必然使得体制越来越僵化,越来越腐朽,很难发挥一个政府该有的功能,继而成为西方人眼中的“失败国家”。
而这次导致大爆炸事故的直接导火索——那6年之间无人管辖、没有妥善保存的2750吨硝酸铵就是最真实的体现,爆炸之后政府官员因为害怕遭到愤怒的群众围攻而拒绝到达现场视察慰问,更体现出这个政府的执政根基已经岌岌可危了。
除了黎巴嫩自己存在的问题,各大国在黎巴嫩疯狂介入内政,利用代理人争权夺利更加剧了社会内部的对立和政府职能的全面崩盘。
2017年11月爆发的黎巴嫩总理政治危机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例证:当年在沙特访问的黎巴嫩总理哈里里(注意:根据本国的政治安排,总理一职由逊尼派穆斯林政治人物担任,而沙特同样也是逊尼派穆斯林执政)突然宣布辞职,理由是“伊朗干涉黎巴嫩内政,自己遭到暗杀威胁”,然后失踪半个月后跑到了法国会见了总统马克龙,否认外界关于自己“被软禁”的传闻,而回去以后又收回了辞呈……
哈里里这一波左右横跳的政治骚操作其实就是各方势力为了自己的代理人寻求在黎巴嫩占有一席之地的表现。
由此可见,本国教派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深入其中、政府的治理能力低下等各种因素,使得这里成为间谍活动交换情报的理想之地。
所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成为了中东的“间谍之都”,让各国势力在这里盘根错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以色列制造了大爆炸惨案”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当然,在没有扎实的证据曝光之前,这也仅仅是黎巴嫩政府的一面之词。
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拼盘国家”生活的绝大多数底层老百姓也不会感到多大的幸福,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因为黎巴嫩这个长期由教派精英掌握国家权力,占据了社会金字塔的顶端,所以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几近停滞。老百姓自然颇有不满。
2019年年初,黎巴嫩的公债达到了GDP总量的150%;9月,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经济紧急状态”;10月底,总理哈里里辞职,年底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而决定提高烟草税和汽油税,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规模抗议浪潮。今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处于锁国状态下的黎巴嫩的失业率很快冲到了30%以上。
这一次大爆炸以后,黎巴嫩的粮仓没了、通往外界的医疗物资通道被切断了、实现正常贸易对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的港口也被炸毁了,我们只能有“雪上加霜”和“惨上加惨”来形容了。
那么,黎巴嫩的惨状仅仅是个例吗?其实,像黎巴嫩这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大国任意摆布、本国政府无能失能、社会民不聊生的国家大有人在。
这次的大爆炸事故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各国、各民族的治理能力、真实实力、民族忍耐力、国家意志等都做了相同的压力测试。很不幸,有的国家真的是一触即溃,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病态百出,成为最悲惨的存在。
借着这次大爆炸惨剧,黎巴嫩政府总理要求提前举行大选,黎巴嫩的政治格局又要面临新的洗牌了,而各大国又会在此“大展拳脚”一番,或许新的动荡才刚刚开始。
毕竟,黎巴嫩国内的宗教多样性也代表着“美国—沙特—以色列”与“伊朗—土耳其—俄罗斯”的中东格局。
我们从各方势力在大爆炸发生以后的表态和行动就可窥见一斑。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典型的唯恐天下不乱,想借机插手中东事务打击以伊朗为主的反美、反以的势力;法国总统马克宏火速、亲自到场慰问视察,被看做是继续发挥在中东地区政治影响力的举措;而以色列和伊朗这对老冤家则立即行动支援黎巴嫩,上演现实版的暗战;中国政府立即启动了紧急援助,帮助黎巴嫩人民尽快摆脱大爆炸的阴影,目的也是为了树立自己在中东国家人民心中的正面形象,践行负责任大国的诺言。
为什么大家都对黎巴嫩“垂涎欲滴”?这个小国真的如此重要吗?
这个问题要从三方面来看。
从贸易通道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贸易路线,商船都要绕过整个阿拉伯半岛才能进入地中海,才能和西方国家做贸易,而如果按照伊朗苦心经营的“什叶派之弧”打通的路上贸易通道来走,至少缩短了约3500公里的路程,时间和物流成本都大大缩短,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从能源通道的安全来说,避开波斯湾、处于内战状态的也门还有海盗盛行的亚丁湾海域,从成本和安全可靠性来说都很划算。
从地缘政治格局和大国博弈的角度来说,商道和能源大动脉的改动必然会牵动各方敏感的神经,无论从商业利益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此消彼长来看,都是一件大事。
这也难怪大家都如此关注黎巴嫩,而已黎巴嫩如此贫穷、落后、羸弱不堪的现状,自然会成为大国角力的战场。
而黎巴嫩的悲剧也可以看成是整个政治破碎化、宗教冲突严重、大国干涉稀松平常的中东地区的缩影。
当黎巴嫩港口大爆炸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又一件影响中东局势的大事,又爆发了。此事让本就扑朔迷离的中东政治局势走向变得更加难以琢磨。
这件事就是在美国的斡旋和穿针引线之下,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开始实现关系的正常化。
阿联酋和以色列建交,特朗普打得一手好牌
当地时间的8月13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说,阿联酋将与以色列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这个“历史性外交突破”将促进中东地区和平。阿联酋和以色列代表团将在未来数周内签署双边协议,涉及投资、旅游、直航、安全、互设使馆等。
此消息一出,震惊全球,更震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应该说,这起重大的外交事件打破了原有的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长期敌对和军事对峙的政治格局。
趁着以色列与阿联酋建交打破原有的中东政治格局,特朗普又开始拼命邀功,非常不要脸的称自己是中东的“和平使者”,还想借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其实,以阿能够建交和这几年中东地缘政治大环境的改变有关。自从沙特新国王登基以来,就一直积极谋求改善和以色列的关系,目的就是为了平衡伊朗在中东地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应该说,这是穆斯林什叶派和逊尼派千年斗争必然会发生的场景。所以,由于沙特和伊朗之间尖锐的宗教和政治矛盾,提供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改善关系的外交空间。
而作为和伊朗隔海相望的逊尼派执政的阿联酋和以色列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对于伊朗来说,就是一种政治挑衅行为。阿联酋之所以愿意承认以色列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和背后的逊尼派“领袖”沙特的影响不无关系。
沙特虽然表面上为了维护自己“逊尼派穆斯林领袖”的地位和宗教政治合理性,不可能直接承认以色列,但这几年沙特联合美国、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狼狈为奸的“秘密”早就人所共知。所以,以阿能够建交,必然得到了沙特的默许甚至是暗中支持。
除了沙特,美国也是绕不开的一大影响因素。众所周知,现在美国和伊朗也是不对付,而且美国国内的政治活动当中,犹太人也是各方必须拉拢的一个对象。现在,特朗普让女婿库什纳在以色列和阿联酋之间穿针引线,帮助以色列突破了原有的外交僵局,改善了恶劣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可以获得本土犹太集团的好感,有利于自己的选举。与此同时,特朗普又可以借机刺激伊朗,展现自己“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一石二鸟,好不快哉。而且,有媒体披露这次建交,阿联酋还可以从美国购买最先进的F-35隐形战斗机,等于又讨好了国内的军工联合体。
那在此问题上,反映最激烈的就是伊朗、土耳其和巴勒斯坦三国。巴勒斯坦最可以理解,毕竟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越多、关系越和缓,那自己独立建国和拿回被侵占领土的日子就更遥遥无期了。
至于说伊朗和土耳其也站出来反对,除了道义上可以赢得阿拉伯国家的好感以外,还可以在反对以色列的同盟阵线上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这对于这两个都有争夺地区霸权雄心的国家来说也是很划算的。
不过阿联酋在这个时机选择和以色列建交,无意中等于把自己推向了和伊朗直接对立冲突的前线,并不有利于本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未来波斯湾沿岸的安全形势恐怕更加紧张和复杂多变。
而且,以阿建交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也有一起联合反制“什叶派之弧”的味道。与此同时,美国还在继续打压伊朗,迫使其陷入绝境。
同样是在8月13日,美国的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政府近日在公海扣押了4艘驶向委内瑞拉的伊朗油轮,目前正被押往德州休斯敦,预计油轮停靠后,美国政府会派出高官前往查看。美国司法部拒绝透露事件更多细节。
美国政府的这一行动,是官方自1907年签约废止海上私掠船活动一百多年以来,破天荒地在公海没收别国商船财物,“加勒比海盗”在现实世界又复活了!
而伊朗方面的回应也很耐人寻味——此事与伊朗无关,但也同时宣布伊朗将对针对本国的任何敌对行为采取报复行动。
后来经欧洲媒体的调查,初步得到的信息是:船是希腊“维也纳LTD”、“巴勒莫SA”两家公司的,石油是伊朗的、国旗是非洲国家利比里亚的、买主是委内瑞拉。
背景如此复杂,环节如此繁多,石油生产国把石油卖给另一大石油生产国,也是很迷惑。恐怕幕后的真正买家另有其人。
但就目前披露的信息可以得知,这是遭遇严厉制裁之后,伊朗为了打破封锁所做出的无奈之举。而美国以其海盗式的野蛮做法也是在昭告天下,谁敢支持一样我就制裁谁,不论何种手段!这是美国为了制造寒蝉效应,逼死伊朗,所做的最新动作。
不必讳言,野蛮、下流、卑鄙至极!
但是,美国只限于次吗?当然不会。
最近,美国军方又下令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导致了叙利亚1名政府军死亡,还有2名叙利亚政府军受伤。这是美国明显在挑起事端,以制造战争冲突,使得中东的局势变得更加波澜诡谲。
事情的经过大致如此,美军一个车队试图强力通过一个叙利亚政府军的检查站,但是被叙利亚政府拒绝了,随即美国空军进行了报复,对此检查站进行了空袭,最终造成了人员伤亡的惨剧发生。
很明显,这是美军在故意挑事,其目的就是还想挑起利亚渐渐平息的战火,引发地区局势的紧张,为将来再次介入他国内政做好铺垫工作。
可以看到,即便已经疾病缠身,放着自家疫情和暴乱不管不顾的美国依旧不肯放松对世界的操控——世界动乱的策源地也不过如此了!
要想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唯有推翻这个笼罩在全球人民头上的暴政,才能拨云见日,自由地呼吸和平的空气、沐浴和平的阳光!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