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中的3个诡异场面!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为什么不说挺乌派?挺乌派不说没有,但很少。大部分挺乌派,其实是挺美派。
挺美派认为,在西方大力制裁下,卢布将崩盘。毕竟苏联解体时,卢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历史画面,实在是太壮观。
西方制裁之初,卢布确实大跌了两三周。但随后卢布回升,把跌幅全部涨了回来。
原因四,域外国家抢市场,降低了天然气预期。
阿塞拜疆、卡塔尔、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伊朗也在争抢俄罗斯退出后的欧洲天然气市场。尤其是阿塞拜疆,天然气管道可以直接从土耳其过境欧洲。
最搞笑的是,以色列也想分一杯羹。
以色列虽然是弹丸之地,但并不缺天然气;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9210亿立方米;此外,5月9日,在以色列大陆架上运营的英国公司Energean宣布发现了一个可能含有另外巨大储量的矿床,可开采的天然气储量超过5000亿立方米。
以色列计划从地中海修管道,直通希腊和意大利。如此可以在天然气领域与俄罗斯、阿塞拜疆竞争南欧市场。
场面3,核危机并没出现。
战争爆发之初,由于西方和俄罗斯纷纷亮肌肉,吃瓜界很多老铁都在担心,双方一不留神按下核按钮,地球村的花花草草就遭殃了。
当时大帝的支持者很喜欢讨论,俄罗斯如果使用核武器,第一个会扔给谁。有人说是波兰,理由是波兰最仇俄。也有说是立陶宛,理由是立陶宛最反俄。还有人说是英国,理由是英国跳得最高。此外还有日本、美国等选项。
然而从战争开始到现在,从没有所谓的核危机。原因其实很简单:
1、核武不能随便按,一旦发射就是人类文明公敌。
2、俄罗斯打仗,本质是要搞土地和资源,并不是要毁灭世界。
3、普京要名留青史,并不是要撕毁历史课本。
4、乌克兰战争虽然造成俄罗斯和西方对立,但这种对立在近现代史上是小意思。
当卢布回升、当欧洲天然气价格下降,潜在的核风险进一步下降。现在,很少有人讨论核危机了。
乌克兰战争告诉大家: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人类有时候很脆弱,但有时候又很坚韧。
当大家乐观地认为人类社会坚韧的时候,往往很脆弱。
当大家悲观地认为人类社会脆弱的时候,往往又很坚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