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交”世纪答卷“,未来战略大趋势已定!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这几天接连发射的那几颗“蛋”所引起的各类揣测还不等平复。
8月28日,中国海军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在我国持续多年的“爆舰狂潮”大背景下的全面退役,更是在这层“紧张”之上,蒙上了那么一丝名为“感慨”的味道!
信号如此强烈,局势正在陡转。
1870年,在关乎“国家未来战略防御方向”的制定会议上,清廷内部爆发了一场相当激烈的争议。
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当时中国恰逢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且小国日本正谋略台湾,自海上而来的“洋人”彻底打破了传统中国的陆上防御战略,未来世界各国往来必然依仗海运之便利,未来中国的国防重点,自然也应该集中于海上!
然而,对于李鸿章等人的看法,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却不以为然。
在清廷会议上,左宗棠遍述沙俄武装强占伊犁虎视中国、阿古柏盘踞西疆,疥癣已有燎原之势,东部海防形式虽然严峻,但西部“塞防”却更加重要,否则一旦双方同时发难,则首尾难顾,国事必颓!
这是有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在这场争议下,清廷最终支持了左宗棠的“塞防”之策。
对于当年的中国,此番决议的作出意味着什么?
回顾历史,我们且不论此两策孰对孰错,至少从战略上讲,左宗棠的获胜使得彼时的清廷,在中国这样一个“海陆复合型”的国家未来战略发展上,将之定义为了一个大陆国家。
无疑,在19世纪世界殖民争霸日趋白热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彼时清廷中枢此类“放弃海洋”抑或是“轻视海洋”的战略目标设定,可谓完全失能!
这种战略缔造过程中的“失能”,直接使得近代中国的百年耻辱成为定局,中国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列强”的最后一次机会....
时光陡转,光阴80载。
当百年流血,新旧中国交替之际,一个曾困扰清廷许久的问题,同样也摆在了我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面前:
要“海防”还是“塞防”?
1949年1月8日,在由伟大领袖亲自起草的党内指示中,主席明确指出:
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然而,仅仅就在8个多月以后的政协开幕词中,主席对于“人民海军”的地位,便已经从“能够保卫沿海沿江”,发生了向“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的微妙转变。
当然,在关乎“未来海军”的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发展远不止于此。
1952年11月,主席明确指出:
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向我国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建设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关键词:长时期、有计划。
我知道,在如今中国的“军迷圈”中,对于中国进口自苏联的“四大金刚”在50-70年代长达20年间充当中国海军核心支柱、以及后来中国海军进入21世纪,竟还要去俄罗斯引进4艘现代级驱逐舰倚为“新四大金刚”,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新四大金刚”作为主力舰使用的种种往事,不少军迷可说是耿耿于怀!
他们打心眼里认为,建国之初的中国,犹如百年前一般的选择了“塞防”!
他们一边欢欣于当下海军的“下饺子”,一边又会扼腕叹息,要是早几年就好了,这是补历史欠账!
甚至在个别的极端言论里,我国当下对于海洋的态度,被称为“二次战略转向”,其言外之意,只差贬斥咱们曾经在海洋战略选择上,犯过“错误”!
无疑,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诸如此类的认知是及其幼稚的。
原因很简单,所谓“海防”,并非只是舍得砸钱、拥有一支所谓亚洲第一的纸面舰队那么简单。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真正的“海防”,是一个横跨舰船制造、人才培训、战术研究、战略认知的立体工程!
而这个工程的缔造,非一日之功、也远不止十年磨剑。
一个强大海防的构建,需要的是两至三代人的努力,需要的是一个国家对此几十年如一日的系统性投入!
因此,建国之初就系统性的提出了海防战略的中国,与今日正跨步迈向远洋,不断铸造深海利剑的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
我的答案是没有。
道理很简单,你永远不能指着一栋大楼夸赞其雄伟美丽时,又对支撑起了整栋大楼地基的重要性,不屑一顾。
击碎了客观规律的中国
自17世纪地理大发现后的新航路开辟以来,围绕要新兴的“海权”还是要传统的“陆权”,世界各大国之间进行了长达百年的博弈。
然而,随着拿破仑领导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与英国进行海上争霸走向失败,进而在英俄等反法同盟的联合绞杀下走向衰亡的事实面前,这个争论百年的答案迎来了最终的答案:
海权,优于陆权。
不过,在拿破仑失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浅显的自觉性认知并没能够转化为系统的知识性认知。
变化发生在1890年。
这一年,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海权论》一书的出版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在该书的影响下,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其书中所透露出的“制海权”思想,更是被誉为近代海权理论的奠基之作,当代一切大国理想者之必修!
很幸运,胸怀“大国梦”的新中国,成为了这堂必修课的好学生。
2003年,在历经了几十年的“小步快跑”后,中国终于下水了本国第一艘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的军舰
——052C型导弹驱逐舰,兰州舰。
对于当年这个发生在中国的小小“海军事件”,彼时正忙于在伊拉克摇洗衣粉的海军大佬美国,根本无暇顾忌。
开玩笑,我美利坚常年战备至少10个以上的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扼守四大洋,虎视七大洲,全世界的海军绑一块都要在美国海军面前抖三抖,你中国下水一艘小小盾舰,也配让我抬头一看?
是的,当年的美国就是如此的“高傲”,当年的中国就是如此卑微
——站在21世纪的起点上,中国海军,不过是一个纸面数据与印度无异的三流海军。
仅仅就在不到十年前的“96海峡危机”中,咱们的海军舰船火力,甚至连对岸的台湾都不如!
鉴于此,在当年的世界海军俱乐部中,咱们被各海军列强们,扣上了一个颇具侮辱性的称号——黄水海军。
何谓“黄水海军”?
在最靠近陆地约200海里以内的海域,由于海水中混杂了泥土而呈现黄褐色,被国际海洋界冠以“黄水”或“褐水”的俗称,而与之对应的是,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海军,则被称为“黄水海军”。
无疑,作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黄水海军”,当年的中国海军是被世界主要海军强国所无视的
——现代海上综合打击群所必不可缺的航母与大型神盾舰两大核心力量,03年以前,中国一个也没有。
除此以外,主要服役舰只的战斗力还停留在西方国家五十年代的水平,海上防空能力几乎为零,一个航母战斗群就能让你瞬间瘫痪。
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
对于诸如以上评价一直耿耿于怀的我,在当年052C下水的兴奋之余,还不忘在论坛上翻出老帖,以相当鸡血的语气吼出过“再给中国二十年,航母开道,宵小震慑,赶英超日,不在话下”这样的大话。
不过,“鸡血”归“鸡血”。
深知海军建设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的我,其实内心也有自己的折扣价。
航母是不敢奢望的,能有8艘052C做海军主力舰,那么中国海军的实力,一定能够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实,却狠狠的颠覆了我对“客观规律”的认知。
时间进入2010年,在距离第一艘国产盾舰下水之后的仅仅七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完成了国产舰只现代化的中国海军,开启了一段即使在人类海军史上,也令人惊叹的历史
——从2010年开始,中国主力舰的平均建造速度达到了3.7艘/年。
作为参照,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主力舰建造的巅峰也不过是3.1艘/年和2.6艘/年!
如今回想起来,13年前我以日本八.八舰队为对标,而提出的“8艘052C主力舰”的设想,是如此的寒酸、尴尬且小家子气
——仅仅去年一年,中国下水的主力盾舰就达到了10艘,仅仅一年,中国下水的主力舰,就超越了英法意三国海军主力舰之和!
不过,一向恐惧被打脸的我,在这项“打脸”上所感受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舒适。
无他,随着中国海军“爆舰狂潮”的开启,特别是诸如国产航母、055大驱这样远洋进攻型兵器的接连服役,曾在世界海军列强眼中被贬斥为“黄水海军”的中国海军,已经一去不返!
对于中国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中国当前诸多海军舰船的不断迭代更新,除了以实际行动解答了曾困扰中国百年之久的“海防之难”,在现实竞争中,更是以自身实力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的海外利益
不再是无根之木
从今以后
绝对不允许有人再跟我大声说话
在疾风一般的“爆舰”之下,中国海军的综合战力水平,也得到了直线拉升。
2013年,中国海军综合战力评估,超过法国,位列世界海军前五;
2016年,中国海军综合战力评估,超过俄日英,位列世界海军第二;
2019年,中国一年下水舰船战力评估,超过英法意三国海军总和,中国海军彻底甩开世界除美国以外的各海军列强;
时至今日,有这样一个问题,世界无人能够解答:中国海军究竟是强大还是弱小?
如果说“弱小”,可是中国已经在“硬实力”上将世界各传统海军强国远远甩在身后,就是当前的事实,这一点,无人能够否定!
试问,这样的海军,能够以“弱小”来进行形容吗?
可是如果说“强大”的话,今日的中国海军虽然早已成为了有别于世界各海军强国,实力上仅次于海权霸主美国的独特存在,可是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相比,中国海军的整体实力,依旧可以用“弱小”来进行形容。
美国在航母上所占取的“完全碾压”优势,我们暂且不提,仅仅是在主力盾舰这一块儿上,相较于中国,美国依然是优势巨大
——担当中国主力盾舰的052D,虽然在性能上远远优于目前欧洲最强的45型驱逐舰,但是与美国现役的伯克级相比,究竟孰优孰劣,尚且两说。
至于我国的最强大驱055,虽然不论是在服役数量还是性能参数上,都已经明确表明要优于美国的伯克Ⅲ,不过考虑到美国多年的实战经验和舰船配套,稳妥起见,我们至多预估平手。
当然,除此以外美国多如繁星,遍布全球的海外基地、港口,乃至诸多实力不俗的仆从国舰队,都将深刻的影响胜利的天秤!
事实如此:
在当今的世界海军实力对比中,第一与第二之间的距离,要远远甚至几倍于第二与第三之间距离。
不仅如此,在此我还可以肯定的说,至少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中,任何国家妄图与美国在海上进行传统舰船决战的想法,都是及其危险且灾难性的!
一切似乎陷入了一个僵局。
选择与美国硬钢争夺“制海权”,可是硬实力不允许,美国将敞开怀抱表示欢迎,并无情将之沉没于大洋喂鱼!
选择无视美国埋头发展陆上实力,可是这样做,不仅走了前苏联的老路子,白白的将广袤的世界制海权拱手让给美国,对于处于“欧亚非”大岛上的国家而言,更是无异于放弃了对身居“南北美大岛”上美国的战略主动!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僵局该如何解决?
在我看来,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么多半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纵观人类历史,挑战者与被挑战者虽然多是对号崛起者与守成者,但是这个世界哪条哪款规定了,崛起者就必须是挑战者?
不仅如此,在“进攻”与“防守”这件事上,又有谁规定了,进攻者就必须表现出进攻?防守者就必须表现出防守?
战略上进攻,战术上防守,究竟算进攻还是防守?
战略上防守,战术上进攻,又究竟算防守还是进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在中美贸易战上,美国对中国发出的各项贸易制裁可谓咄咄逼人,从战术上看,美国是“进攻者”。
然而,一旦我们剖析这场贸易战的根本时,我们又会发现,美国之所以会急于对中国发起制裁,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中国近年以来在制造与科技创新上所展示迥异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强大生产力与创造力,中国的高速发展,令美国在力不从心下感到了“被取代”的恐惧。
因此,从战略上来看,不断进攻的美国又是一个“防守者”。
当然,从辩证的角度来一分为二的对事物进行看待仅仅只是“获胜”的开始,在结合各类表现出的事实之后,我们还需要明白:
战术进攻上的美国,是激进的,是急欲速战。
战略防守上的美国,是保守的,是希望尽快恢复美国独大的旧有格局的。
所以,面对美国,我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我想,时间拖得越久,战斗双方固然都不好受,但是根本利益深植旧有格局的美国,恐怕更不好过!
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依靠科技及生产力的进步,在警惕十足中,不断的“有理”、“有节”、“有据”的在美国的饭碗里刨食....
贸易战如此,制海权同样如此。
你美国不是号称航母与舰载机“天下无敌手”吗?你倒是有胆近海1000公里范围内掰手腕!
有胆?我叫你有来无回!
没胆?那我就继续“爆舰”连夜肝!
整天这么“造”,钱袋子哪受得了,毛熊殷鉴不远啊!
事实上在我看来,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担心是及其“多余”的,我们且不论这些担心之上所谓的“爆舰”,不过是我国一项立足自身国情,长期的、有计划的实践兑现。
仅仅是环顾世界各国,中国去年仅为1.9%的军费占GDP比重,过分吗?
当然,还会有人拿老掉牙的能源安全问题来强“扯”。
对此,我只能说,2020年都过了一大半了,你能想到的问题,咱们早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不仅如此,在“内循环”大战略早已提出的今天,更大的圈子已经划下!
所以啊,别看对面整天各种战术微操。
可是这层“微操”背后呢?
咱们是走上坡路的,对面是走下坡路的,这就是当前的战略大趋势,这是谁也改不了的趋势,天王老子也黄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