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润” 和重回前三十年,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06-30 06:15:50 围观 : 次 评论
作者:温伯陵
来源:温伯陵的烟火人间(ID: wenboling2020)

根据相关报道,京东的刘强东最近两个月套现66亿,并在欧洲买下超大豪宅,而马云则在西班牙马略卡岛打高尔夫,海边停着价值2亿美元的超豪华游艇。不管将来如何吧,反正现在是人没彻底润,资产已经润出一部分去了。南宋的辛弃疾写过几句词:“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现在两位大佬宁愿求田问舍,也不在乎刘郎之问,也不知将来西风起,是否会有莼鲈之思。自从今年疫情以来,润成了热门词汇,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以前讨论入关的网友,现在开始讨论要不要润、怎么润、润出去做什么。因为今年的疫情、经济和唐山河南的事,极大消耗了抗疫两年积累的公信力,导致一部分人的信念破灭,万里江山一片红的景象不再。于是,润就成了一种极端的风气,大佬想润,部分小人物也想润。而这几年的房价和内卷,也造成了另一种极端的风气,那就是很多人希望改变现在的经济模式,重新回到前三十年的公有制时代,这样国家分配房子和工作,从生到死都有依靠,自己不用操太多的心。一项改革能成功,必然是顺应了某种社会需求,然后顺水推舟,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培养了庞大的受益群体,彻底巩固改革。1982年拍完《少林寺》,香港有人出三百万港币,请他拍电影,但相关部门不允许,让他回原单位工作,身价再高也得领工资,不能市场化。两年后,李连杰又和香港团队合作拍电影,香港人是每月一万五,李连杰这些人是每月一百块,他就觉得不划算,慢慢的跑香港拍电影去了。他的心理变化,来自于海内外的强烈对比,以及市场定价和实际收益不匹配。如果重回前三十年的公有制时代,除非民间不和海外发生经贸往来,只由国家出面做贸易,那么国内所有人都一样,没有和海外同行的强烈对比,这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则的话,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不会支持所有人都一样,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庞大的受益群体。没有受益群体,一项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呢,甚至连启动都启动不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前三十年的公平是组织力量和国家机器形成的公权力,用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强行抹平贫富差距达成的公平。既然是用公权力达成的,那么在经济和社会层面实现公平的同时,人和人又在权力层面出现了极大的不公平。所以教员才说,送给大队书记一包烟、两瓶酒,就能走后门办事,大队书记和地方土皇帝一样。这种不公平,教员也是知道的,他尝试过改变但是没办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进程其实有一条暗线,就是用市场经济的力量制衡绝对的公权力,用经济利益的不公平消解政治权力的不公平。结果就是国家不分配房子和工作了,你也有了择业择居的选择权,房价飙升工作难找了,但你可以上网大骂某地政府官员不作为。还是那句话,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想润且能润的,都是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可能比社会主义国家强十倍百倍。这些人想润,我不支持但理解,毕竟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普通工薪阶层就不要跟着凑热闹了,你在社会主义国家都过不好,润到讲究个人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没戏,照样是牛马。想重回前三十年完全公有制的人,大概率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受益太大,又在这几年的内卷中精疲力尽,有这种想法其实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在鼓动重回前三十年前,你得先看看自己家里,有没有掌握公权力的人。如果有的话,那确实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要是没有的话,那你就是给别人做嫁衣,你说你图啥?所以润是市场经济最大受益者的特权,重回前三十年是公权力最大受益者的特权,你我这种普通人,最适合生活的,就是现在这种公私混合经济的社会。公权力要尊重市场规则,市场主体要服从公权力的领导。你要是有一技之长,可以要求市场合理定价,而不必完全看官员的眼色,你要是弱势群体受到职场霸凌,也可以举报投诉,不至于完全被资本家拿捏。最近刘强东和马云的新闻出来,网上很多人给他们打抱不平,说他们受的委屈太大了。我怎么记得,当初反垄断的时候,可是全民一片欢呼呢?现在给他们打抱不平,本质上就是把经济下行引起的不满情绪,投射到马云和刘强东的身上,幻想如果不反垄断就如何如何。给马云和刘强东打抱不平,和想回到前三十年,其实是一个意思,无非是表达对现实不满的载体不同罢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农抑商,抑的是垄断一方有能力染指公权力的豪商,重的是负责生产的小农小商。不能因为沈万三被流放了、沈一石参与政斗失败了、刘强东和马云落寞了,就否定重农抑商和反垄断的正义性。如果没有前两年的反垄断,现在那些豪商还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呢,那种垄断市场并有能力染指公权力的企业,真的好吗?如果遍地都是垄断市场的企业,那996的社畜和给大队书记送烟酒的老辈农民,又有什么不一样?想重回前三十年的公有制时代,做国家的主人,又不想给大队书记送烟酒。想在市场经济下自由竞争,又心疼反垄断的受损失者。所以说,不论是和历史进行纵向对比,还是和国外进行横向对比,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现在的经济社会形态,已经是多方博弈后的最优解了。那些想润的就润吧,一旦铁了心润是留不住的,不过想重回前三十年的想想就行了。要过上好日子,还是要摆平心态熬过这段苦日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技术突破,或者出现“无主荒地”供大家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