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俗话常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过在美国总统的身上,两党政治往往让他们“前任挖坑后任踩坑”。2018年,特朗普为了讨好铁锈带的工人,不惜“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强行挑起中美贸易战;而在四年后的当下,拜登却不得不屈从于形势,主动给这场贸易战画下句号。
据《华尔街日报》7月4日的报道,有一位白宫知情人士向该报透露称,美国总统拜登预计于本周宣布取消或下调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同时还准备启动一个新的贸易框架,允许部分进口商申请关税豁免。虽然之前各种有关拜登要取消贸易战的消息就已经甚嚣尘上,但这次的准确度无疑是最高的,一个佐证便是近期中美高层的对话。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了一场视频通话,在会后的通报中提到了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和制裁、公平对待中国企业等问题。而从“应约”二字来看,这是美国主动邀请中国谈关税方面的事情,其倾向不言自明。另一个佐证便是当初特朗普签下的条款要到期了。2018年7月6日,特朗普对中国发起了“301调查”,这是对华贸易战的重要一环。该调查的时效性为四年,也就是说这段期间美国必须要给外界一个说法,调查续还是不续,不续自然就意味着部分强加给中国的关税要被取消了。可以合理猜测,7月5日的会谈谈的就是这个内容。但不管怎么说,时至今日,贸易战已经成为部分共和党人重要的政治筹码,他们猛烈攻击那些企图停止贸易战的人,将此和“通中”紧密联系起来。在这种政治风气下,拜登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和制裁显然具有相当的勇气。那么,拜登为何挑选这个时机呢?它又将带来怎样的后续影响?本文接下来一一为您分析。四十年来最大的通胀
促使拜登做出这一决定的最直接原因,便是美国四十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胀。今年一至五月份,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简写为CPI,直观反应通货膨胀)同比分别上涨7.5%、7.9%、8.5%、8.3%、8.6%。上一次出现这种程度的涨幅还是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当时阿拉伯国家集体涨价发泄对西方的不满,导致油价上涨了近乎三倍,进而全面影响了物价。为了缓解通胀,美联储拿出了加息这个老办法。5月他们加息50个基点,6月份又在此基础上加了75个基点,并将联邦基准利率上调至1.5%到1.75%,这是美联储28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他们甚至还表示,如果情况仍然不乐观,7月仍有可能加息75个基点。然而美联储加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当下美国严重通胀的原因其实有三个,分别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商品供应不足以及滥发美元。三座大山摆在拜登的面前,美联储能靠加息解决滥发美元,但是剩下两个问题不是靠加息就能遮掩过去的。大宗商品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美国当下的问题就出在能源商品上。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为了制裁俄罗斯,美国向欧洲国家施压,要求他们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制裁开始前俄罗斯每天大约要往欧洲出口450万桶石油,这占了欧洲总进口量的34%。欧洲的需求没法停,工厂不能不开工,民众也不能不开车不做饭,出现的这么大一个缺口怎么办?欧洲对美国的“忍耐力”还是比较强的,他们默默接受了拜登“管杀不管埋”的政策,没有让拜登为制裁带来的后果买单,原油缺口他们宁可涨价买。于是,国际原油市场因为这每天450万桶的需求陡然紧张起来,价格接连上涨。结果反倒是美国自己栽进了坑里去,本国的油价也同步开始上涨,许多美国人抱怨开不起车,共和党人士也借此大力攻击拜登。拜登不是没想过解决石油短缺的问题,但俄罗斯石油出口量世界第二,上哪里找到能替代每天出口1050万桶原油的国家?于是他想让沙特和委内瑞拉短时间内增产以平息油价,哪怕能解燃眉之急也好。为此他甚至不顾竞选时和沙特的矛盾,主动宣布将要出访沙特。然而拜登人还没到利雅得,沙特方面就来了个下马威。据路透社6月27日报道,马克龙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向拜登表示,阿联酋总统告诉他,当下沙特和阿联酋的石油产能都已经到达了极限,沙特最多还能每天增产15万桶。15万桶还不够美国塞牙缝的。众所周知,拜登中东之行就是为了谈能源问题,现在阿联酋和沙特的这个态度,差不多就相当于告诉拜登你别来了,来也没什么用,不肯出新建炼油厂、采油厂、储油设施的钱,红口白牙就想让我们增产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也就意味着拜登在降油价方面的努力实质上破产了,他又不能顶着美联储加息再超发货币。因此拜登剩下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供应上做文章。当下哪个国家有能力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哪个国家还有大量的产能没发挥出来?今年上半年中国傲视群雄的3000亿美元贸易顺差足以说明一切问题。拜登除了求助于中国外,已经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代价
以白宫官员的水平,相信这份方案在通胀开始之初就已经摆到了拜登的办公桌上,但拜登宁愿先在中东碰一鼻子灰之后再来找中国,这说明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和制裁必然面临着十分强大的阻力。这份阻力不是来自于别国,而是来自和拜登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共和党。特朗普虽然输掉了2020年大选,但是在处置疫情严重不力的情况下得票数居然和拜登平分秋色,甚至还有狂热支持者为其冲击国会,足可见他在美国选民中的地位。现今许多共和党人将贸易战看做是特朗普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寄希望拿这个拉拢铁锈带的工人和其他底层的美国人,企图把自己打造为“特朗普第二”。谁要是反对贸易战,就会被他们批评为“对中国太软弱”。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拜登迟迟下不了停止贸易战的决心。他知道自己一旦在贸易战问题上向中国服软,不要说下届大选,就连年底的中期选举前他都无法在共和党面前“硬气”起来。路透社在报道中表示,这段时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收到了大约400多封来自各地工会的信件,内容毫无例外,都是要求美国政府维持现在的对华关税绝不能降。工会是民主党重要的投票人群,得罪工会就意味着基本盘的流失。甚至就连民主党内部也有反对停止贸易战的声音。以贸易代表戴琪和安全顾问沙利文为首的一派认为,关税是向中国施压的重要手段,他们主张以取消关税为代价,迫使中国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让步,反对无条件取消关税。内外均有反对的声音,拜登也因此长期犹豫不决。如果不是他实在没办法解决当下的通胀,绝无可能主动服软。基辛格曾经对此有过一针见血的评论。他认为自越战以后,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公开辩论越来越不关注实质的内容,而是关注“政治动机和身份”。“在70年代早期,(美国)两党还有一点合作的可能性”,如今这些已经结束了,当前“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的坚持不懈的敌意”。拜登付出的主要代价,不在取消关税带来的对国内产品的冲击上,而在自己那点本就富裕不多的政治资本上,2023年总统大选时共和党不可能不对着这一点猛攻。对美国来讲,取消贸易战期间强加给中国的那些关税,的的确确能够提高中国出口商的积极性,换来更多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进而缓解当下美国通胀的窘境。美国智库预测如果取消全部对华不合理关税,起码可以帮助美国通胀率下降1%。但拜登此次谈的是取消“部分”关税和制裁,其范围并不会很大,对于当下美国的通胀最多也就能起到缓解的作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归根结底,此举还是拜登在向民众展示下自己近期的努力,好让自己在11月份的中期选举有点政绩可以拿出来堵共和党的嘴。中期选举之后,保不准拜登就又把这些制裁加回去,不能对美国抱有太大的希望。而且据路透社的报道,这次虽然有可能取消部分关税,但是还有可能同时对一些中国半导体行业加征关税,用以减少外界对他“服软”的指责,并且还能用针对半导体行业加税比针对低端工业品更有“战略针对性”来堵住共和党人的嘴。当地时间7月5日,白宫的新闻秘书皮埃尔谈及了关税问题,称“拜登的团队正在进行讨论”。一面做加法,一面做减法,这么长时间也不见一个准信,拜登内心的纠结可想而知,不在最后关头他下不了决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疾风知劲草。对中国来讲,四年的中美贸易战令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充分的锤炼,贸易战固然使得一些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却也令一部分企业走上了一条完全不依赖美国的路。怕贸易战的不是我们,美国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反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国日子照样过得下去,现在不就是美国主动来求中国了吗?而中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美国放开部分关税和制裁,归根结底是想借由中国的产品降低通胀,一旦中国真的开足马力向美国提供大量产品,这便意味着美国又拿着它可以肆意发行的“绿纸片”换取中国的劳动成果,实质上是中国替美国分担了通胀压力。不向美国出口显然无助于经济的发展,但大量出口又会让美国暗地里窃喜,该怎么把握这个度,考验的是整个行业的智慧。举例来讲,去年部分地区限电曾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许多人认为是在“下大棋”,意在通过拉闸限电来迫使出口商上调产品价格,而后诸多官媒下场解释这种论调才告一段落。不得不说,这种想法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归根结底还是普罗大众对中国中低端制造业盈利少的不满,即明明这些产品很有竞争力,但在美国却卖不出好价钱。此时拜登对贸易战的态度,无疑给了这些中低端制造业一定的信心。至于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施加更高的关税,更像是拜登病急乱投医。比尔盖茨早在美国围堵中国半导体行业时就表示:“现在强迫中国自己制造芯片,意味着如果将来发生冲突,你不仅放弃了这些高薪工作,而且会迫使中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这样做真的会有好处吗”?一场贸易战让中国人对芯片重要性的认识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点上我们甚至要感谢特朗普,不是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芯片的重要地位,恐怕国产半导体行业的春天还要等上好几年。
文章最后,笔者有话说
毛主席在1949年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曾讲过这样一番话:“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事实的确如此。贸易战四年,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封锁下做大了、做精了,美国的封锁起到什么作用了?低端制造业和出口的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摇篮”,然而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就不可能长期待在摇篮里,必然要发展高附加值的行业并掌握行业的话语权,以此来积累更多的利润。如果不是美国在后面“推”了中国一把,恐怕至今中国各界仍难以下定这样的决心。而讽刺的是,百年前美国曾以西方列强的身份参与进打开中国市场的行动中来,当时它极力鼓吹自由贸易,可现在却是中国对美国提出了差不多的要求,不禁令人莞尔。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用来形容当下局势再合适不过了。今后美国是取消关税也好,再度强加关税也罢,长期来看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损于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无损于中国对高端产业的渴望。特朗普用四年时间证明了这一点,拜登能吸取教训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