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70年,美国再次战略惨败,中国小赢一局
美国果然是等不及了!据华尔街日报4日消息,经过数周的权衡和讨论,拜登政府预计将最快于本周决定宣布取消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第二天,美国财政部长就往中国打了一通电话,关税是主要议题,虽然通报没有提及,但猜测耶伦这次主动打电话的目的是希望我们也同步取消关税。
这应该是美国所剩无几的最后倔强了,因为如果美国主动削减关税,而中国又无动于衷的话,等于是连台阶都不想给拜登下,真闹到这个地步,你信不信那群鹰派分分钟把民主党赶下台?
当然,就算中国愿意给面子,美国最多是保住了面子,而里子则全丢了。
那么中国呢?
很简单:赶走美国侵略者,恢复朝鲜半岛战前的政治态势,确保中国东部战略屏障不落入敌人之手。
显而易见,从围绕为什么打这场战争的战略目标来看,结果是中国取得压倒性胜利,美国输得一败涂地。当然,如果再算上国际层面的衍生影响,中国赢得更多。
中美经贸问题亦是这样。
即便关税回到2018年之前的状态,双方承诺以后都不打了,却改变不了中国是赢家,美国是输家的事实。
在这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贸大战中,我们是防守方,首要战略目标是经济不被打垮。开战这几年,中国经济每年都在增长,2018年,中国GDP为90.03万亿人民币;2021年,中国GDP为114.4万亿人民币,三年时间增加值24.27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平均每年增长三个越南。
尽管今年经济比起往年困难显著增多,但一是还远没有到垮的地步,二是困难的原因不是关税问题造成的。
在其他几个分支战场,中国的表现也很出色。
供应链保卫战:四年来,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主导国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美国正式实施针对新疆的禁令,全面禁止涉疆产品进口,一批盟友国纷纷表示要跟进。为此,德国经济部甚至拒绝给其第一大汽车厂商大众在新疆的产业提供担保。
大众CEO赫伯特·迪斯当天就站出来说,你爱给不给,不给老子也将继续经营在新疆的汽车工厂。他同时还怒斥德国政府的中国政策,认为柏林严重低估了中国对德国繁荣作出的贡献。
赫伯特·迪斯这番话至少透露出两点真相:
首先,西方国家和媒体对新疆的报道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抹黑,因为如果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大众根本不敢这么头铁。要知道,德国的政治生态已经极左到扭曲了,国际油气价格暴涨,能源危机迫在眉睫,他们还搁那坚定的搞能源结构去核电化,美其名曰核辐射对环境有污染。
其次,赫伯特·迪斯是资本家的代言人,资本家追求的是极致的利润,大众宁愿跟欧美翻脸也要继续在新疆建工厂,可见栖身在中国供应链从事生产的利益有多大!
国际贸易保卫战:在美国国际贸易去中国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展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韧性。
201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62万亿美元;20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05万亿美元。三年时间,增加值1.4万亿美元,约等于一个韩国的经济总量。其中,出口额为33639.6亿美元,比2018年多出8000亿美元,约等于一个土耳其的经济总量。
科技产业保卫战:最核心的半导体战场,中国再次演绎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神来之手,高端芯片做诱饵吸引美国注意力,落后芯片做奇兵搞大纵深穿插,通过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和出口优势,带动我们半导体制造业的市场版图急剧扩张,待取得垄断优势之后,再以围城之势向美国镇守的高端芯片阵地发起围剿!
地缘政治保卫战:中东方面,喀布尔时刻已至,美军大举败出阿富汗,中俄重新夺回世界中心控制权;中伊二十五年合作协议全面落地,中阿对话平台搭建成功,助力阿拉伯世界从产油大国到产业大国转型,不出二十年,中东地区两大巨头即沙特和伊朗,必将跻身于中国领导的全球新产业分工体系,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体系
东南亚方面,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扬帆起航,东亚形成以中国为雁首的产业闭合圈大局落定;菲律宾新任总统表态要加强对华关系,越南现在也不怎么闹腾了,印尼更是喊出中国是反帝国主义先锋,是好朋友!
毫不夸张的说,中美由有限合作转向全面竞争这几年,中国不但接住了美国一波比一波凌厉的攻势,每次还借势狠狠地反击回去了!
再来看看美国。
他们打经贸战的战略目标肯定是击败中国,维护世界霸权,而再工业化则是实现该战略目标最关键的手段,且没有之一!
为什么实现再工业化对美国战胜中国如此重要呢?
给大家讲个故事,2018年10月5日,五角大楼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报告,说美国造船业的外迁,不仅严重影响到美国未来的造舰计划,还导致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急剧缩小。
军用造船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业门类,因为在所有军工产业中,它是最依赖民间配套的。
以远洋作战设计的大型军用船舶,本质上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既需要最先进的武器系统,也需要像马桶床铺冰箱橱柜咖啡机之类的生活系统,这些配套你在陆军和空军的装备中是找不到的。
如果按照军工产品供应链全由军工企业负责的传统生产模式,那绝对要亏得血本无归,毕竟军工产能一年就这么点儿,你总不可能为一张床铺专门从军事工业里划条生产线出来,有事就干,没事就闲着吧?
所以,对于军工产业而言,能依赖民间配套就依赖民间配套,反正他平时就在生产这些东西,多增加点订单,还能依靠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呢。
为啥七万吨的山东号航母比四万吨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还便宜5亿美元?
问题就在于,前者在国内有大量民企参与压低成本,数据显示,山东舰的研制和生产涉及532家配套单位,非军工社会配套单位412家占比77.4%。而后者没有,只能光靠财政养着,或者进口,但进口还需要叠加关税成本,竞争力不是本土企业能比的。
在交战双方实力相对的情况下,战争打的其实是消耗,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美国海军由于造船业外迁,平均单舰造价成本是中国的三倍,海外供应链还冗余苛杂,不论是比财政抗压能力抑或是拼造舰速度,美国都远逊于中国,这场仗还怎么打?
后来美军作战部门搞出一套用造价低廉的无人海空装备,打海上游击战的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新战术。一切不以战胜为目标的军事手段统统是徒劳无用的!
除了强化战争消耗能力之外,齐全的制造业还有很多优势。
比如就业!
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比其他行业加起来还多,大量的就业,一方面能解决居民收入和社会治安问题,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征收个税的基数扩大,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政。
而美国过去四年在再工业化上的努力,无疑是失败的。众所周知,再工业化的前提是减少他国工业品的进口,给本土企业留出足够的市场。
2017年,在美国的贸易结构中,自中国进口的比例是66%,自非中国进口的比例是34%,所以中国制造成为美国头号打击目标。
根据美国政府当时的作战评估,到特朗普第一届任期结束,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工业品份额将从66%下降至40%左右,到第二届任期结束还会再减少20个百分点。但现实却是,到特朗普第一届任期结束的2021年,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工业品份额只减少了11个百分点,为55%。这个结果,与美国当初的预判相去甚远!
但问题并不止于此!
据追踪就业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回流倡议指数报告称,2020年,美国没有以任何实质性的方式重新获得制造业工作岗位,其制造业回流指数是-87%。
也就是说,2020年,不仅没有制造业回流到美国,反而还迁出去不少。当然,肯定会有人以美国深陷疫情,生产大面积停摆为由反驳。那么,我们接着看2021年的情况。
2021年,白宫基本放弃封锁性抗疫政策,大部分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而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却在-87%的基础上,再损失67个百分点,为-154%,创下2008年统计该指数以来最大的负数。
大家发现什么端倪没有?
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工业品份额整体成下降趋势,但美国的制造业回流的指数并没有因此增加反而还损失不少,所以这两块的份额去哪里了呢?
报告进一步指出,美国制造业对低成本国家或地区的依赖程度正在继续提高,尤其是越南等14个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2021年,美国从14个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工业品总额,占美国国内制造业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2020年的12.95%提高到14.49%。
而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中国企业为避免高昂的关税成本,专门去东南亚地区建厂并以当地的外贸商的名义出口给美国的,比如光伏产业。产品仍然是中国的产品,利润仍然是中国的利润,税收仍然是中国的税收,只不过表面上改头换脸了。
说白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是降了,但没降多少,而且部分还通过曲线迂回的方式给弥补回来了。
击败中国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再工业化的手段也没有实现,关键是美元霸权和地缘霸权还日渐式微,说美国经贸战打输没冤枉拜登。
历史,是会押韵的!
六十九年前,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看似跟中国打成平手,却最终输掉远东地区事务的话语权,中国从此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六十九年后,美国在经贸战场上看似跟中国打成平手,代价更惨,货币霸权地缘霸权乃至高科技霸权皆有可能亡此。毛主席说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霸王是不可能学的,穷寇是一定要追的。懂王和睡王,汝等且回首看看,从金砖七国集团到中国日益强盛的军事实力,像不像打狗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