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毛泽东最深的脚印!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07-18 06:15:20 围观 : 评论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作为历史巨人的伟大领袖,一辈子几乎走遍了华夏的每一个地方。他的脚印几乎无处不在,要问他最深的脚印在哪里?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作为一名资深历史爱好者,我认为伟大领袖把最深的脚印留在了井冈山。我本人有幸去过几次井冈山,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从游客视角看,井冈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游览之地,天然的氧吧,夏季凉爽宜人。最让人难忘的是食材新鲜,胜过我去过的任何一个大中城市。

从游学视角看,那里是研究红色文化最好的地方之一。

从寻求精神坐标的角度看,则是另外一幅图景……


01一段往事


1965年夏,72岁的伟大领袖决定做他后半生最重要的那件事之前,回了一趟井冈山。他当时很动情地对身边人说,“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

伟大领袖在井冈山住了7天,从5月22日住到29日。在外人看来,可能认为他只是去井冈山休闲一下、顺便写两首诗,或者是年老了回顾一番峥嵘岁月。

实际上伟大领袖的心情并不轻松。他在井冈山说了这样一段沉重且意义深远的话,“为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几岁呀!没有过去井冈山的艰难斗争,就不会有今天。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三十多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井冈山的精神不能丢了……”

——这段话如果出现在别处,可能也显得稀松平常。但是由1965年身在井冈山的伟大领袖口中说出来,却有着无尽的苍凉、沉重、辉煌,还蕴含着无上的杀伐之气。

这段话的重点就在于“井冈山精神不能丢”,丢了井冈山精神就要付出代价。

所谓井冈山精神,有两层内涵:

一方面指革命牺牲很大,需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战斗精神;

另一方面是告诫同志们不能丢了为多数老百姓谋福利的初心。

但是说实话,伟大领袖这些话有多少人听进去,那是要打问号的,至少这么多年以来,那些搞腐败的群体没听进去。他们既没有牺牲精神,也没有服务精神,只有贪婪的欲望。一年后伟大领袖干得那件后半生最重要的事,最初的目的之一便是整治腐败。

在井冈山那几天,伟大领袖又把这段话的精髓写入两首诗中:分别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

他在《念奴娇·井冈山》最后部分写道: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搞革命牺牲很大。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初心绽放出的魅力。

建国之后,伟大领袖没有回过瑞金,没有回过遵义,没有回过延安,没回过西柏坡;唯独回过井冈山。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深思。

要知道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这些地方,如今都是典型的红色文化坐标,是很多人的精神圣地;每天都会有各行各业的人们去旅游、游学或朝圣。

为什么伟大领袖建国之后只回过井冈山呢?现在已有的文献资料给出的解释,无外乎建国之后伟大领袖太忙了,没时间回那些地方。

其实这个解释是站不住脚的,建国之后伟大领袖经常外出巡视,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那他为什么唯独钟爱井冈山呢?


02袁文才


秋收起义失败之后,伟大领袖主动放弃继续攻打大城市的机会,带着队伍进入罗霄山脉,去实践他内心的蓝图。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曾邀请伟大领袖去上海总部工作,伟大领袖干脆地拒绝说:“我要上山下湖,到山林里去跟绿林好汉交朋友。”

秋收起义之前,伟大领袖本质上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做事与写文章都比较热血。他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大知识分子、学者、教授与革命者。所以当他要去寻找绿林好汉时,还是让同志们挺吃惊的。

大家看下江西的地形图,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

在江西一系列名山大川中,罗霄山脉并不起眼。如果没有伟大领袖在1927年的惊天抉择,袁文才和王佐在井冈山也很难有所成就;那么今天的井冈山估计也就是江西一座普通的风景秀丽之地,绝对不会是红色精神坐标,也不会有人去朝圣。

图片

在1927年之前的几千年里,井冈山及其周边都是人迹罕至之地,常有绿林土匪出没。

纵观井冈山绿林史,最后一个土匪群体应该算胡亚春领导的“马刀队”。但“马刀队”以及整个井冈山绿林的命运在1922年发生改变。因为那一年出身贫寒的袁文才因不堪地主欺压,不得已投了“马刀队”。

袁文才本身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虽然加入绿林,但并不想继续在绿林中打家劫舍;于1925年接受政府招安,从黑道走向白道。

1926年国共联合北伐,袁文才在中共的协助下发起宁冈起义,打进了县衙;并且加入了中共,成了组织的一员。他的队伍就挂在了江西省委旗下。

随后便是国民党于1927年清党,当地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勾结,搜捕共产党与农民军。袁文才与王佐奋力留住60条枪和部分同志,依靠井冈山地区的高山密林坚持战斗。

当然袁文才和王佐的队伍更像是绿林和农民军的混合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军。

秋收起义之后,江西省委给伟大领袖送去一封密信。送信人是宋任穷(日后的开国上将,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1927年9月25日,宋任穷到了莲花县城追上起义队伍,把信交给伟大领袖。信中内容是,江西省委建议伟大领袖带领部队到井冈山一带,那里有袁文才和王佐部可以作接应。

伟大领袖略做思索便决定去井冈山。他去那里并不是为了寻求袁文才的支持,而是要把井冈山作为改造天下的起点,顺手把袁文才和王佐一起改造了。

伟大领袖和袁文才初次见面的时间是1927年10月5日上午,伟大领袖基本算是单刀赴会。

要知道在兵荒马乱的年头,伟大领袖和袁文才素昧平生。在双方没有信任基础的前提下,起义失败后的领头人这么做风险其实很大。但伟大领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结果两个人从上午谈到下午,甚为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得知袁文才只有60条破枪,伟大领袖当即决定赠送他100条枪,而袁文才则慷慨回赠1000块大洋。

10月7日,袁文才亲自带了30人,抬上一张睡椅轿子,接伟大领袖上茅坪(井冈山)。

伟大领袖没有换衣坐轿,只是换上了谢梅香(袁文才妻子)亲手做的新鞋,拄着拐杖上山。

到达茅坪后,袁文才把伟大领袖安排在八角楼。那里原本住着贺学敏一家,伟大领袖就是在那里结识了贺子珍。

就这样伟大领袖和红军将士们在井冈山站住了脚跟。

公开资料都说是伟大领袖的个人魅力折服了袁文才。这个说法并不能算不对,因为伟大领袖的个人魅力确实很大。毕竟袁文才在黑白两道混了那么多年,能通过一席话将其折服,足以突显伟大领袖的个人魅力。

但个人认为,在折服袁文才这事上,仅仅强调伟大领袖的个人魅力并不能呈现历史的全部脉络。如果伟大领袖在9月29日之前和袁文才见面,未必能将其一举折服。

原因很简单,伟大领袖在9月29日搞了“三湾改编”。


03大魅力


红军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支军队:

特殊1、兵员最广,红军来自普通农民老百姓。因为红军的终极战略目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独一无二的。

特殊2、战斗力极强,这个不解释。

特殊3、战斗成本极低。这点不易理解,因为它是一本经济账。因为井冈山时代的红军战士,几乎不发军饷,相当于开公司不发薪水。

当时的大致情况是,红军将士们自己筹集粮食,然后每人每天发5分钱,用来买柴米油盐。冬天棉衣不够,战士们只穿两件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井冈山根据地也面临严厉的经济封锁,各种生活生产物资,如食盐、布匹、药品,严重缺乏,但红军将士们都一一克服了。大量的国民党俘虏兵,心甘情愿地加入了红军队伍。甚至有整队的国民党部队主动前来投诚。这就是红军的魅力。

在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没有解散,反而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这也是红军的魅力。

纵观古今中外,军队不发军饷还能保证战斗力,且打仗不扰老百姓的,红军基本上是独一份。所以仅仅是战斗成本这一项,红军就超越所有对手。这还是红军的魅力。

所以很多人认为伟大领袖不会搞经济,这其实是不准确的。最高明的经济学家也不可能把战斗成本压得更低。从军事经济学层面看,伟大领袖是大师级的。

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于三湾改编。

时间回到9月25日,伟大领袖接到宋任穷的信之后决定上井冈山,但并没有急吼吼地去会见袁文才,而是先在三湾村对自己的队伍做了一番改造。

图片

三湾改编的内容前面已经说过,确立三大原则:

一、实事求原则,即把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尊重士兵们的选择,愿意留下干革命的就继续留下,不愿意留下来的发给路费回家。送信的宋任穷被编入了第3营第7连,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军旅生涯。

——这条原则解决了自古以来“喝兵血”的难题。仅这一条,就足以证明红军与众不同。

二、党指挥枪的原则,班排设小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

197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参观三湾村时说:“毛主席创立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的创举,从而确定了党对军队的控制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

三、确立官兵平等的原则,即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权限包括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长官要受它的监督

——这条原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是说说,而且是完全落到实处的。比方说井冈山挑粮,伟大领袖和朱德都是和士兵一样去挑的。

经过“三湾改编”之后,伟大领袖本人蜕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家,伟大领袖带的队伍蜕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红军”,成了中国的希望。

面对蜕变为军事家的伟大领袖和他带领的红军队伍,袁文才自然无法抵挡其魅力。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伟大领袖在三湾改编之前去见袁文才。那时伟大领袖还算是热血书生,他带的军队和其他军队并无本质区别。那种情况下,想要折服袁文才那样的人精,肯定要多费很多周折。

三湾改编之后,制度啥的都建立好了,直接展示在袁文才面前。也许袁文才最初并不完全服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袁文才就再也无法拒绝伟大领袖,也无法拒绝红军。

因为袁文才本身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人,伟大领袖展示出了更大的理想和情怀,且又通过红军把理想和情怀制度化。

实际上不仅是袁文才,任何一个有理想与情怀的人都不可能拒绝伟大领袖与红军。因为红军不仅仅是一支军队,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熔炉,可以吸纳一切有理想情怀之人,并把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更显著的事例便是朱德带队伍上井冈山。


04群星汇聚


朱德本身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虽然出身不高,但凭借自己的实力,他在兵荒马乱的旧军队系统中站稳脚跟。如果他愿意继续在旧军队干下去,荣华富贵还是能保障的。

但朱德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最终抛弃了旧军队的一切,接受了共产党的思想。即便是搞革命,从北平到上海,朱德也能接触到孙中山和陈独秀那个级别。

由于孙和陈没能满足他的愿望,他便万里寻党到欧洲,终于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成为中共一员。孙中山建议朱德到国军去,朱德拒绝了。

八一南昌起义,朱德最初并不是最核心的指挥官。但是在南下途中最关键的三河坝战役,朱德成了中坚。这表示朱德有担当。

完成任务之后,他又带着残部在湘南一带辗转。在最危险的时刻,朱德又利用自己的关系(依靠讲武学堂的好友、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的帮助)带着队伍渡过难关。

1928年4月28日,朱德和伟大领袖在井冈山会师,历史巨人的手握在了一起。从那一刻起,他们成了彼此一生的同志、战友与朋友,中国历史也由此开启新的一页。

朱德辗转半生,和孙中山、陈独秀等人不合拍,却和伟大领袖非常契合;他在旧军队的模式中各种不适应,在弱小的红军中却如鱼得水。

朱德个性大气质朴,伟大领袖个性豪迈奔放,两个原本性格差距巨大之人,在井冈山崭新的军事政治系统下开展了历史性合作。他们一起通过红军小道,愉快地挑粮食上井冈山。战斗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浓烈的理想主义的快乐。

这充分证明红军以及井冈山模式,可以将不同的巨人融合在一起,并放大他们的优点

图片

和朱德一起上井冈山的陈毅,也是一个豪迈奔放的知识分子,平时喜欢写点诗歌文章啥的,这点他和伟大领袖有点类似。

陈毅并没有赶上8月1日的南昌起义,而是在队伍失败南下途中赶上的。当时前委给陈毅一个73团担任政治指导员的职务,让他不要嫌弃官小。陈毅说就是让他当连指导员也干。

其实当时军队系统还是国军那套,政治指导员的工作比较虚,被调侃为“五皮主义”(皮带、皮鞋、皮包、皮鞭、皮手套)的大忽悠。但陈毅就是干下去了,并且干得有声有色。

在三河坝战斗之后,陈毅一直辅助朱德,成了那支军队仅次于朱德的二号人物。井冈山会师之后,陈毅成为仅次于朱毛的第三号人物(政治部主任)。

井冈山上,工作之余,陈毅经常和伟大领袖谈诗论文。伟大领袖井冈山时代的作品,陈毅都是第一批读者。中国的文人相轻,陈毅和伟大领袖之间没有。这表示红军和井冈山模式,可以在放大巨人优点的同时,隐匿其缺点

和朱德陈毅一起上井冈山的林彪是另一个特例,他是沉默的天才。

大凡天才型人物,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如果能找到一种方式把内心世界释放出来,不管在任何行业都是天才级别。生逢乱世的林彪走上了战场,他能找到的释放内心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战争。

拥有这种人格者,为将,就可能是不出世的名将。

这种级别的名将,只有雄才大略的人物才能驾驭,也只有碰见雄才大略的人物才能最大程度地去发挥。两者一旦结合,那就是历史风云中最精彩的华章。

上井冈山之前,林彪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在井冈山和伟大领袖相遇后,林彪的才华绽放出耀光的光。

林彪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和伟大领袖相见是5月4号,朱毛会师的6天之后。那天在得知伟大领袖前来视察后,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话,“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刚才团部派人来说,毛委员马上要来看我们,毛委员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们红军的重要领导。我们马上要见到毛委员了,请大家把武器擦一擦,衣服整一整,使毛委员对我们部队有个好印象。”

林彪说:“毛委员曾说过,我们这支队伍,虽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队伍,但不管是这个军阀,还是那个土匪,只要有枪,就有地盘,就有一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也能坐天下。”

伟大领袖听到林彪的话就问:“那个娃娃是谁呀?”

陈毅说:“他就是在耒阳城打了胜仗的林彪。”

伟大领袖最爱能打仗的人,当时最缺能打仗之人。伟大领袖就拉着林彪的手说:“你的话讲得很好啊!”

听到毛委员夸奖,林彪立马行个军礼:“报告毛委员,我叫林彪。”

林彪遇见伟大领袖,是名将遇到雄主,很快便成长为“红军之鹰”;冥冥之中,仿佛自有天意。林彪的军事才华,匹配伟大领袖的雄才大略,无往而不利。

林彪被伟大领袖折服,充分体现出伟大领袖的魅力,体现出红军和井冈山模式的魅力。

和“红军之鹰”林彪不同,号称“红军之狮”的彭德怀性如烈火、嫉恶如仇。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彭德怀是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军胆。任何阶段的战争,彭德怀说不能打,一定就不能打。红军时代坚守井冈山,八路军时代的百团大战,建国之后的抗美援朝,都是彭德怀在兜底。

关于彭德怀的故事,改天在另外篇章仔细写,这里简单交代一下。

彭德怀和林彪、陈毅、朱德等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没有上井冈山之前,人生比较坎坷不定;到了井冈山之后,和伟大领袖一起实现了人生坐标和历史坐标的完美融合。这个过程既体现了伟大领袖的个人魅力,也体现出红军和井冈山模式的魅力。

说来也比较值得深思,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还有罗荣桓、黄公略、粟裕等人,为什么到了井冈山便找到人生坐标?原因很简单,他们最终认可了伟大领袖构建的模式,被伟大领袖的个人魅力和思想折服。

实际上伟大领袖自己也是在井冈山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蜕变,即向顶级政治家的蜕变


05伟大的蜕变


历史巨人伟大领袖有很多标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头衔无疑是政治家。

纵观伟大领袖一生,他就是在八角楼上完成向顶级政治家的蜕变。从1927年10月份上井冈山之后,伟大领袖一直住在八角楼上。

如今的八角楼已经成为井冈山之灵魂,游人必看之地。其实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楼阁,面积不大,两个人住稍显拥挤。

图片

八角楼内一床一桌几把椅子而已。侧面也有窗子,可见山里风景。其特色就在于上方有个八角天窗,可以仰望星空。

伟大领袖住进八角楼之前,它就是普通阁楼,即便在贫瘠的山地里也没什么特色。

如今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伟大领袖住在阁楼时的每一个夜里,都挑灯读书写文章。

当时经济困难,为勤俭节约,组织规定各连及其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油灯,可点3根灯芯;不办公时,应将油灯熄灭;连部留一盏油灯,供值班、查哨用,但只准点1根灯芯。

夜晚来临,熄灯号响起,战士们就吹灭油灯。伟大领袖的阁楼内,也只有一盏1根灯芯的油灯照明。可以说勤俭节约,原本就是组织的初心之一。对比当年的艰难困苦,现在部分领导机关的奢侈浪费,太可恨了。

井冈山空气潮湿,夜晚寒气袭人。个头高大的伟大领袖披着毯子御寒,在1根灯芯的油灯下读书写作。

正是在那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伟大领袖写下很多篇至关重要的文章。其中《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最为重要。

两篇雄文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阐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最关键的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为组织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有了这个理论,马列主义中国化就有了基础,组织和国民党争锋也就有了理论指导方针。

如今很多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比如华为在国际上开疆扩土,或拼多多等后发互联网企业崛起壮大,都是沿袭这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

某种意义上来说,八角楼上的伟大领袖蜕变成为顶级政治家。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伟大领袖那个级别的政治家也是屈指可数。历史上任何一个那个级别的政治家横空出世,都会改天换地,同时也会吸引一批人杰。井冈山上杰出的将帅们,都见证了伟大领袖那种历史级别的蜕变;他们自己获益的同时,也在推动历史前进。

对于这其中的历史内涵,别人可能不太理解;但伟大领袖本人对此非常明白。当他决定做后半生最重要的那件事时,他需要在几个地方对人生和历史做一个复盘。

井冈山正因为特殊的地位,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复盘之地(另一个是家乡的滴水洞)。所以他关于“井冈山精神”的讲话,还有他写下的诗篇,都传递出了关键信息。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信息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