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俄乌为鉴,可以知兴替!
作者: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来源公众号: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已获转载授权
战争是政治、经济、军事的综合体,单纯从军事角度看俄乌冲突并不全面,但方方面面都兼顾的话,又超出了本僧业务范围。无奈,咱只能挑一些边角料来聊一聊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句话的核心其实是“养”。虽然大家都喜欢看英雄智计百出、力挽狂澜的故事,最好把仗打得和悬疑小说一样精彩,但实际上,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战争奇迹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一时用兵”取决于“平时养兵”。
“养”情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比粮草更早的是情报。情报是一个很枯燥的话题,经常被人忽略,但情报有时候发挥的作用连百万大军都望尘莫及。
2003年美军打伊拉克,提前收买了伊军500多名高级军官,包括国防部长、巴格达城防司令、情报部门首脑、总参谋长,其中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的高级将领们私下签署了一份不抵抗协议,七个共和国卫队师,只有麦地那师的师长拒绝签署,其余六个师自行解散。最后萨达姆哀叹:“连衣服都背叛我了!”
2014年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也是相当到位的操作,军事、情报、经济、舆论多管齐下,最终兵不血刃拿下克里米亚。

但是,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的俄罗斯就有点让人犯迷糊了,只出动了几万人,居然分成九路大军,后勤保障也不充分,结果被乌军打懵了,还被抓了不少俘虏。很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负责乌克兰情报的第五局正副局长以贪污罪被抓,150名特工被处理。
于是,就有人把两个事联系到一起来解读,逻辑上还颇为顺畅。
这话要从8年前说起,因为克里米亚的活干得很漂亮,普大帝觉得这事儿不能停,于是继续给情报部门拨款,让他们把乌克兰上上下下都买下来,就像美帝在伊拉克干的那样。
负责干活的第五局觉得,大帝不至于真对乌克兰动手,这白花花的银子扔了多可惜,于是局长就伙同底下人把钱分了,据说前前后后有几十亿美元。你分就分了吧,还编了一份名单去请功,大意是说,咱第五局已经把事办妥了,这名单上的人全听咱的。
局长是万万没想到,普大帝真的会出手啊!为了把事情搅黄,局长还把出兵的事透露给了美国人,于是拜登信誓旦旦说几月几号大毛要打二毛(这个新闻还有印象吧)。局长又是万万没想到,美国人不但不打算搅黄事情,还反过来怂恿大帝出手。
出手就出手吧,关键人家还信了这份名单,所以俄军一开始就没准备打仗,而是去接收的。这就解释了俄军为什么会带着维持治安用的警用装备,为什么一个营就敢不带补给长驱直入,为什么对外情报局长战前和普大帝在电视上的对话吞吞吐吐(有兴趣的自己去找视频看)……当然,因为这事涉及军事情报,大伙真假自辨。
不过,俄联邦安全局第五局大清洗是真事儿,正副局长的主要罪名是贪污,其次才是提供错误情报。俄军缓过来之后,正儿八经拉开架势,一下就稳住了场子,说明俄军刚开始确实没使出多少力。
所以,至少有一点结论是肯定的,俄罗斯前期的情报工作,没做好。
俄军64公里长的车队停滞数天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对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对手的情报工作准备得怎么样了?非常抱歉,咱只能聊历史。
世界上有两种情报机构,一种叫普通情报机构,另一种叫中国情报机构。我党情报事业的开创者周总理,亲自定下了情报工作的大原则,而且严格执行,延续至今:不准搞暗杀、美色诱惑等下三滥手段。
于是,中国情报机构成了全世界最纯洁、最独特的情报机构,引用开国上将李克农的话说,“我们主要靠交朋友、做政治思想工作,当然,偶尔也用一些金钱,但只是辅助手段。”这就是古人说的“兴王道”,不走“旁门左道”。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保持组织的纯洁性,避免下三滥手段反噬自身;第二,吸引有理想有品德的有识之士。事实证明,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当年国民党里的进步分子大量加入共产党,包括很多国民党高官的子女,甚至大汉奸周佛海的儿子也加入了共产党。
这些志同道合的同志,显然不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能比的,不但信仰坚定,而且能力出众,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中,他们创造了人类情报史上的巅峰之作,其精彩程度远远超过美帝在伊拉克的大撒钱(实际上很多伊军将领的好处都没兑现)。
所以,有一点结论是肯定的,从已解密的信息看,我党情报工作在历史上异常辉煌!
有了情报也不能掉以轻心,这里说一个与情报无关的案例。
“养”装备
以前经常拿俄海军开玩笑,说苏联解体后三十年没下过5000吨以上的大船,这下好了,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也沉了,无论什么原因,自爆、击沉或是被流星砸中,沉了就是沉了。
俄罗斯的防空技术全球首屈一指,为什么不给莫斯科号升升级啊?因为俄海军不但穷到没钱造大船,连维护老船都吃力了,其窘境在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上体现得更明显。
库兹涅佐夫2016年在叙利亚干完活,2017年开始大修,原计划2019年重新出山,结果修船厂设备陈旧,事故频出,先是2018年被起重机砸出一个大洞,接着2019年又被大火烧了一把,到了2022年依然看不到出山的希望。修船厂除了哭穷还是哭穷,有俄罗斯媒体建议把航母送到中国维修,只是这脸面实在拉不下。
然而,就这么点从海军裤腰带里抠出来的钱,航母维修厂的总经理居然还要贪污(后来被捕了)……
俄国防部长到现场催促船厂赶快修航母
其实,即便库舰顺利大修,也无法和新航母相提并论。举个例子,姊妹舰辽宁舰相当于把库舰拆成毛坯重修了一遍,能改的地方全改了,比如反舰导弹发射坑拆了之后,多出来的地方很鸡肋,做啥都不合适,于是改成了军人小卖部。也就是说,对现在的航母来说,小卖部比反舰导弹更能提升战斗力。
类似的例子在辽宁舰上还有不少,所以后来的山东舰做了大量改进。
无论谁家的船,到了三四十年船龄,多多少少有些落伍的地方,怎么改都不会利索,就不一一举例了。不如参观一下美国军舰的厕所吧,红色那个给有传染病的人使用,很贴心。

那么,俄罗斯每年五六百亿的军费花哪里了?
首先当然是压箱底的战略核武器,据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 (ICAN) 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在核武器上一共花了800亿美元,其中美国442亿高居榜首,俄罗斯86亿美元居第三,至于第二嘛,咳咳。
这只是用来维护和升级核武器的钱,平台另算。
俄罗斯最新的战略核潜艇“北风之神”,当之无愧的顶级大杀器,造价十亿美元级别,打算一口气下10艘,已下水6艘。每艘配16枚潜射洲际导弹,也是十亿美元级别。这么一算,折合每年开销大约十七八亿。这还不够,战略轰炸机图-160的生产线也恢复了,俄军已经下了10架订单,27亿美元,号称2030年前要买50架,折算到每年开销大约十七八亿。
其他看不见的就不说了,光是这两项看得见的加一起就30亿出头了。

压箱底的家当摆平之后,接着就是必不可少的吃喝拉撒。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兵力超过100万,工资较高的战略火箭军(就是发射洲际导弹的部队)、空军、海军分别为12万、43万、15万,还有24万的陆军,以及其他军种。其中合同制军人40多万人,每月军饷6.2万卢布,军官几十万,工资稍高点,再加上奖金补贴等,就这么粗粗一算,一百万人每年的工资少说也是100亿打底。
这还啥事都没干呐,已经200多亿搭进去了,留给陆海空三军干活的钱真不多了。
陆战之王坦克,尽管俄罗斯有非常先进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但服役主力仍是老旧的T-72、T-80系列。最初计划是在2020年之前装备2300辆T-14,结果2021年才交付了20辆,后来计划延到2022年,现在又要延到2025年。
显然都是胡扯,这笔帐很简单,T-14坦克的价格原先是800万美元,后来听说只要400万美元,即便如此,2300辆也要100亿。你看看这总价,再看看军费,就知道有多不靠谱了。
现在最务实的说法是,到2027年希望有900辆最先进的T-14和T-90M,但这依然不容易啊,因为陆军的家当又不是只有坦克而已,直升机、火炮、防空导弹、步战车,等等,还有大量看不见的电子系统。
空军的情况也差不多,先进战机的比例非常低,海军就更窘了,俄媒甚至建议直接购买中国的052和056。
单纯从数量上讲,中俄的坦克、战斗机、军舰处于同一数量级,可咱们军费有2000多亿美元,所以嘛,无论刀刃还是刀背,用料都非常扎实。
对比俄2027年900辆新坦克的目标,我们就不谈目标了,谈现实吧。已有96式和99式至少3500辆,前几年推出了新型15式轻型坦克,在山地、高原非常好用,于是列入了《国防白皮书》规定的未来主力坦克之一。现在15式已经有几百辆了,估计这一波不到1000辆是不会停手的。
当然,在“坦克无用论”甚嚣尘上的背景下,这些成绩可能会被键盘侠说得一文不值。那好吧,下回本僧争取组织一批军事专家听你讲课,顺便麻烦你编写一下《军队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99式坦克生产线
至于海军和空军的装备更新速度,早已名声在外,连美帝都眼红,我就不多说了。
“养”训练
游戏和实战的最大区别是,买了装备竟然还要训练!更离谱的是,无论是飞机坦克,还是军舰潜艇,一年到头有大量时间是在维修保养。
坦克用“摩托小时”计算时间,发动机累积工作1小时,为1个摩托小时,一般坦克发动机寿命只有500摩托小时,之后就得大保养,各种损耗油费折算下来,坦克开出去,费用起码1万人民币每小时。这么说吧,外界预估99式坦克的价格是2000万左右,你买一辆2000万的跑车,一年养车费得多少?
这还没算炮弹钱,一枚钨芯穿甲弹,6万人民币,一根炮管,打了几百发就得换,也不便宜。你想想吧,几千辆坦克动起来,谁能扛得住?对了,中国的费用已经很实惠了,这要放美国,不翻个几倍是下不来的。
陆军要练,空军更要练。
空军要是动起来,费用还要离谱。三代机的飞行费用,每小时大约1-2万美元,四代机更过分,每小时4-5万美元。这里只算了油费、损耗、人员工资,导弹价格另算。
我们不贬低任何国家的飞行员,他们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所以这个训练时间就很关键了。
2000年-2004年俄罗斯飞行员年平均飞行时间只有20小时,后来随着石油价格上涨,腰包鼓了点,就逐渐增加到了70小时。美国最豪横,原先规定要飞300小时,后来扛不住了,降到150小时。现在就数咱们最充裕了,中国空军飞行员年度训练时长超过了200小时。
陆军、空军要练,海军能闲着吗?
美国人捋得最清楚。2021年美国海军部抢到了2117亿美元军费,其中534亿归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不隶属于海军,但走账是一起的),海军真正分到手的是1583亿,其中604亿用于舰队的日常运作和维护,343亿用于人事开支。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1583亿里面的947亿只是维持摊子,并没有提升战力,剩下的才是正经用途:215亿美元用于研发,200亿美元用于购置新舰。虽然美军办事经费有点浮夸,但也能说明维护几十年船龄的军舰确实很费钱。美国军舰的在航率一直名列前茅,一年有150天-200天在海上跑着,这也是导致维护费用高的主要原因。相对来说,欧洲海军就懒多了,在航率只有100多天。
这里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以为美海军穷的揭不开锅了,其实,美国人只是前几年走错了路,缓过来之后伯克级下水的速度也很惊人,一年花200亿下饺子,份量绝对不虚。
不过,俄罗斯海军确实跟不上节奏了,分到手的钱估计就100亿,偶尔还要下水一些4000吨的新护卫舰,老舰的维护经费只能从牙缝里抠了,军舰只能省着点训练,在航率惨不忍睹。
在2010年之前,中国海军的在航率也只有100多天,之后迅速上涨,据解放军官媒报道,现在中国作战舰艇每年三分之二时间在海上,在航率估计超过200天!其中一次,054A型护卫舰创下了惊人的301天出航记录!不得不说,新船还是比旧船靠谱啊!
在航率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指标,说明了装备的稳定性、作战人员的熟练度、后勤维护的可靠性以及充足的经费,所以这三家海军的情况嘛,大抵如此了。
“养”研发
军备研发的话题已经说很多了,再简单补充一点。
按照美国人的路子看,军事装备的研发还是要走军民融合的路,军事装备毕竟不是生产工具,长期烧钱做研发实在有点划不来,所以,一些亦民亦军的技术就应该利用民用市场完善成熟、降低成本。
有意思的是,美国人自己融合得不亦乐乎,却不让别人走这条路,中国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这条被美国制裁。目前来看,只有中美走得最顺当,俄罗斯的制造业过于畸形,想走也没办法走。另外,日本走得也不错,建议大家留意一下。
俄罗斯军工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啃老本,却永远啃不完。传统常规武器依仗着苏联时代留下的雄厚功底,碾压五常之外的国家没啥大问题,但和中美这样的大块头相比,逐年落后是必然的。
几十年的老设备依然可以加工高质量的军用高倍瞄准镜
俄罗斯几百亿的军费确实运用到了极致(不算贪污部分)。首先对战略武器毫不吝啬的投入,使得核武器(包括核潜艇、洲际导弹)一直保持着和美国相当的技术水准和数量,和当年我们的两弹一星一样,确保没有任何国家敢从军事上推翻俄罗斯。
再除去必要的基础开支,维持住海陆空三军骨架,剩下的钱就只能用在刀刃上了。常规武器的刀刃是电子战能力,制电磁权相当于曾经的制空权,只要钱到位了,俄罗斯的研发实力还是经得起考验的,在中东战场,俄罗斯电子战部队早就和美国偷偷交手了。
2017年4月7日美国向叙利亚空军基地发射了59枚巡航导弹,后遭到俄罗斯电磁干扰,只有23枚命中目标,其余36枚不知去向。2018年俄罗斯在叙利亚空军基地的电子战系统在一个月内先后拦截了45架无人机,一直拦到对方没脾气为止。2019年美国高级防御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俄军的叙利亚空军基地发射的虚假GPS信号比真正的GPS信号强数百倍,能够成功地模仿真实的GPS卫星,给美军及盟友造成了很大麻烦。2020年2月美国《国家利益》报道称,俄罗斯利用“贝利纳”号电子战系统毁坏了美国部署在叙利亚的两架F-22和F-35的电子组件,使其难以返航。
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东斗得有来有回,但这次面对菜鸡似乎不怎么灵了,这是为啥?中东更像是一个擂台,你可以派出最强选手参赛,而乌克兰是大规模集团作战,考验的是平均水平。
2022年2月22日,美国外国政策研究所(FPRI)欧亚项目发布报告《俄罗斯电子战现状》,总结起来大概就这么几句话:第一,技术是不错的;第二,数量是不够的;第三,天基和空基的短板是明显的;第四,未来大规模应用是困难的。言外之意,这事儿还得看中国的。
强调一下,我军关于通信、雷达的保密级别是很高的,比航母高多了,不能敞开了说。本僧之前不负责任地转过两则小道消息,第一则关于弯弯,第二则关于鬼子。
网传2019年5月一架编号为6626的弯军F16V(岛内最先进战机)被解放军高新电子战机全频道定向压制,导致F16飞机电码无法识别,无线电通信被封锁,不过解放军好心留了个民航频道,塔台最后只能用明码呼叫,还被人录了音。本僧亲耳听过录音,客观的说,只能证明电子系统确实出问题了,机场看不到自己飞机,要求对方目视飞行。至于真相嘛,你猜!
鬼子的事稍微靠谱点,是外媒报道。2017年某天,咱们出了1架运9电子侦察机、1架运8警戒机和6架轰6,结果日本炸了锅,航空自卫队几乎全国紧急动员,一下子起飞数十架飞机,连E-767预警机都出动了,甚至连驻日美军都有动作。按理说,这几年双方还是很默契的,咱们飞去多少架,对方也出差不多数量,大家在天上打打招呼,拍拍照,很和谐。于是,就有人说了,这次肯定是中方电子战飞机给日本雷达上制造了大量假目标,趁机收集自卫队紧急动员的相关情报。至于真相嘛,你再猜!
像俄罗斯在中东那样,派几个高手参加擂台赛,我相信中国的电子战能力肯定也是世界顶级水平的,但部队日常行动是否紧绷这根弦呢?就举个例子吧,2022年5月,台湾渔民意外撞见了辽宁舰编队,按规定,该渔民需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结果该渔民掏出卫星电话一看,信号完全被屏蔽了,注意,这是卫星电话,不是普通手机。当然,屏蔽一部卫星电话也不算多大的事,但这个习惯是真不错。
从历次演习报道看,我军对电子战的重视程度和“火力不足综合症”有的一拼,进攻要强调复杂电磁环境,防守要强调复杂电磁环境,跑路也要强调复杂电磁环境。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90年代被美军电子战飞机羞辱的记忆还不遥远。
在电子战这片刀刃上,我军意识坚定、技术不虚、经费充足,绝对会用上最好的钢。
军费占GDP比例是一个有点虚的指标,“财政收入”这个指标就实在多了。政府通过税收、国企等渠道赚到的钱,然后拿出一部分花在军事上,和老百姓赚钱花钱的逻辑是一样的。注意,财政收入和财政开支是两码事,有些国家赚100花200,就会产生财政赤字,可借钱打仗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咱就按财政收入计。我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其他国家数据来自IMF和SIPRI。
美国这厮最过分,军费占了财政收入的13%,这笔钱肯定要产生收益,不然得拖累财政,所以美国要不停打仗,把军费换成其他利益再收回来。至少前几十年这买卖还是不错的,至于未来几十年,咱就不知道了。

美国的实战经验最丰富,就说他。
美国在越南战争打得一塌糊涂,于是1975年后就消停了,苦练功夫到1991年,一场海湾战争惊艳世界!也就是说,美国在1991年之前没有高科技战争的实战经验,很多美国士兵也是第一场上战场,但这不妨碍美国人打出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战争。海湾战争之后,美国连年打仗,打的却是“剿匪”级别的仗,“剿匪”经验攒了一堆,反而没什么亮眼的战绩。
本僧想说啥呢?大国打小国,可能比演习简单,大国打大国,谁也没经验。个人认为,实战经验虽然重要,但在现代战争中远远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无论演习还是实战,都是对着雷达屏上一个亮点按下发射按钮,没多大差别。
也许,精神传承比实战经验更重要。最后,用金一南将军的一个小故事作为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