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风
来源:北风雪林(ID:beifengxuelin)
当今世界,在一次次大至两国交战,小至边境摩擦的武装冲突中,冲突双方对“谁开第一枪”的国际话语权都是极其看重的。就以今年全球关注的俄乌冲突为例,战争打了半年,但俄罗斯依旧强调是乌克兰武装先一步袭击乌东武装,俄罗斯随即展开“反击式”的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宣称乌克兰武装部队“打响了第一枪”。乌克兰则利用西方媒体的舆论霸权在全球宣扬俄罗斯对“吞并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是俄罗斯军队“开第一枪”。由此可见,“第一枪”的定义权非常重要,对于战争“正义一方”有加成效果。

在我国与美国在台海,东海,南海博弈越发激烈,有擦枪走火的风险下,我们对“中美第一枪”,“台海第一枪”等都应该有严谨的界定以及极其强硬的反击战术。所以对于一个用“军事威慑力”来谋求“和平稳定机遇期”的国家,对“第一枪”的定义权更是慎重。一个谋求绝对和平的国家,向外传递的信息不应该是“核威慑”,而是“第一枪”威慑。不是遭遇核战就不死不休,而是遭遇第一枪,就没有护栏,不死不休。让对方相信你这样的勇气和决心,才能换来“不开第一枪”的和平发展。如果将“第一枪”作为口头禅随便喊出去,当做一句“你瞅啥”,结果人家回了一句“瞅你咋地”!这个喊出“第一枪”定义的人,有没有做好准备让全国人砸锅卖铁拼一场?如果没有准备,那从此,“第一枪”就变成比纸老虎还无用的废话,“威慑力”就消失了,我们就随时处在“被开第一枪”的不确定环境下发展经济。我以前的文章多用“代称老古”,这次直接摊牌了,今天说的就是老胡8月31日凌晨,在社交平台将“台军射击驱离大陆民用无人机,界定为台海第一枪,解放军要击毁,击落台军目标反击!”。这一言论被顶上热搜,两岸网民,包括海外华人,都注意到“台海第一枪”的定义。“大陆无人机拍摄金门军营全貌,台湾岛草莓兵不知所措”原本是一周前我们军方,外交和舆论战线一起,给台湾岛伪军和民间造成了“震撼弹阴影”般的效果。大陆网上一片欢腾,岛上舆论一片唉声叹气和无能狂怒,我们漂亮的赢了“开头”!不过如果大家仔细读我五天前《统一台湾后,德云社恐成最大赢家!》的文章,会发现我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和大多数自媒体不一样。我在文章写的是“大陆无人机”,而不是很多短视频和自媒体高呼的“解放军无人机”。我国军方一直“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这是军方的无人机。我得到的信息渠道则是“这是厦门的民用无人机”,但是厦门对于什么场合飞无人机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报备审核。对于飞到金门而不被“界定为违法”,所以我猜测这次行动也不“那么民间”。所以我的文章只用了“大陆无人机”,没提解放军,也没强调“民用”。实际上,这次无人机拍摄金门,先拍到台湾岛哨兵“呆若木鸡”照片,然后拍到草莓兵只有“原始石块投掷攻击”,让全球网友笑翻了。这是我们少有的军方,外交,民间力量配合,打出的“舆论胜仗”。我们赢了“第一局”之后,台湾岛伪军丢了大脸,恼羞成怒开枪射击本就在计划之内。未来还能拍摄一些台军“惊恐乱射”的视频,也会是很好的“后续”。我国外交部门和军事部门并没有公开发表“台军射击民用无人机”就会采取什么强力反击的信号。唯有“半官方退休发言人”老胡,不知什么“流量协议”,他每天对任何事件的任何评论,都必然占据1~2条微博热搜,百度热榜。这种“发声权威和曝光率”,比“钟声”还恐怖,他每一句话都像圣旨一样被传达给几亿老百姓知道。然后老百姓以为这就是“官方态度,官方信息”,你能怪老百姓误会么?
8月31日凌晨,老胡在社交媒体发文,极其强硬的指出,台湾岛伪军对大陆民用无人机的射击是台军打响“台海第一枪”。可以说是影响两岸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东北亚政治军事格局的大事件。“干扰坠落一架民用无人机”就“挑起大型军事对抗”了?好,一些人可以说“老胡说严重一点,是为了威慑对岸,让对方不敢再开枪”。可是老胡接着说:“解放军可以对台军特定目标进行击毁和击落。”这什么意思?这个观点传递给全民知道,全民都会关注台军还敢不敢击落无人机。击落了,解放军会击落,击毁台军什么军事目标作为回应?结果胡锡进“开第一枪”的警告发出后,台媒立刻曝光“台军干扰下,有大陆无人机被击落坠毁”的视频。台军方发言人,台军方领导人一改第一阶段被我方无人机强拍的怂样,公开喊话“拍苍蝇一样的打了,又怎么样?”
我国军方从来没有台军干扰坠落民用无人机,我军就击毁对方军事设施的表态。但老百姓不知道,老百姓只知道,老胡说“可以击落,击毁军事目标。”老胡8月31日发了“台海第一枪,击毁军事目标反制”的强硬文章后,对方9月1号真的就击落了民用无人机。老胡只能在9月1日的下午三点多,发一个“去掉第一枪段落的阉割版劝谏文。”老胡的意思,还是几天前的“不要实弹攻击民用无人机,给两岸紧张局势升温”这一观点。
可是你这“温顺”的观点,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你“虚言恫吓”然后被对方强势打脸后,你不敢有实际行动,只好求饶式让对方息怒的态度。没错,我国在台海博弈中,中美,中日对抗中非常有力的“第一枪威慑”。这次台军干扰“民用无人机”,让民用装备坠落的手段,我军没有摧毁台军军事目标,是解放军“又怂了么”?原本,台湾问题,什么时候解决,什么方式解决,主动权完全在我党我军手中。可如果十几亿老百姓将“击落民用无人机认定为台海第一枪”形成共同的民意认知。那么台海局势升温与随时开战的主导权,就完全被“台湾军方”主导。对方随时都可以用“击落一架民用无人机”的代价,让我们在“不对的时机”,部队的环境下贸然开战。我们凭什么要将台湾“战争与和平”的主动权交给伪军?凭什么将“何时开战”的主导权交给伪军?这就是老胡高呼“击落民用无人机是台海第一枪,解放军必军事反制”给我国政府和军方带来的极大被动与尴尬。因为老胡坑整个“爱国自媒体阵营”,甚至坑“解放军形象”的深刻教训就发生在八月初。
从八月初到八月底,一些人吸取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八月初的佩洛西访台,我们站在今天的视角,去复盘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前期强硬威慑,以及我军在佩洛西窜访后的“封台演习实际效果”。我国社会层面和军事层面都对:统一台湾做了一次很好地动员演习。我们一开始觉得外交部“调门很高”,反制力度不够,但一个月后回望,官方表态和事后的军事和外交反制措施,是“对应实现”的。老百姓为什么有心理落差?为什么老百姓最初几天觉得“爱国被骗了?”“解放军怂了”?因为老胡长期以半官方的身份,不断强调要“击落佩洛西的座机”,美国军机军舰护航,那就直接军事冲突。所有人都被“老胡半官方的击落言论拉高了心理预期,最终佩洛西毫发无伤降落那一刻”,我们就输了。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受老胡“前期击落代表胜利”的言论影响,会认为佩洛西落地我们就是失败,后期的任何反制措施都成了“丢脸后的找补”。正是老胡在七月底八月初针对“击落佩洛西座机”的错误鼓吹,已经极大地伤害了一次老百姓的感情和凝聚力。老胡事后也公开表达了自己“个人评论员”的身份,以及未来“加强学习,更精准判断时事”的委婉道歉表态。我以前写过几篇关于老虎的文章,一些和他观点契合,一些甚至替他辩解,这次也不是针对他个人。
而是各大社交平台,给了他远超权威的“发声渠道”,他却轻易做出“台海第一枪”的认定。老虎认定“台海第一枪”,许多老百姓都信了,结果台军就真的“打了这一枪”。无人机拍金门原本是我国官方和民间合作的神来之笔,未来可以持续袭扰台湾伪军,拍摄的视频可以强力冲击台湾岛的台独意志。网上一直有“无人机拍金门”的攻略,一个二手大疆无人机,网络售价一千多,重新买续航电池六七百,最终两千多块就能拍一次金门。这些攻略都有一条就是“要准备两千多成本拍金门视频,即便无人机被击落,视频涨粉几千几万也是大赚。”可见在民间,形成了“无人机袭扰金门”的常态,民间也做好偶尔损失一台二手机的准备。但是老胡“台海第一枪”的无限拔高,将击落权,“开战时机选择权”,“公开打脸权”都交给了对方。如今无人机已经有被击落的,下一步是解放军军事反击?还是加强民间对无人机过海的管控?前一段时间,过去多年一直以“研究华为成功学”来推销自己管理课程的陈春花,被华为官方“公开切割”了。
陈春花与华为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当年华为需要改革的时候,任正非礼贤下士,亲自开车带“一车专家”去考察华为。结果多年来,陈春花都以“任正非亲自为她开车”为标签,全网软文推广自己“华为管理学”,华为管理体系锻造者的身份。这样的软文传了好几年,陈春花一直以“任正非只配给她开车”的人设建立权威。最终,华为为了维系自己的权威,只能公开和陈春花切割,强调一次“企业探访”并不能让她成为“最懂华为的人”。
老胡与国家官方态度的关系,我认为与陈春花和华为的关系类似。老胡任职《环球时报》总编的时候,特别是两年前疫情期间,确实是国内与西方舆论战的重要一员。可是老胡在今年退休后,他的表现和其他公职人员截然不同。他在位时的公权力舆论影响力被个人完全继承。并且因为没有“体制身份限制”,老胡涉及的话题可以更广,立场也可以更摇摆,但是在“击落佩洛西座机”与“台海第一枪,解放军必军事反击”两次伤民心,溜百姓情感之后,官方应该要与老胡这种“伪官方”,“半官方发言人”的态度进行切割。如果不切割,老百姓会认为“老胡”代表的就是官方意志,而官方在台海,在对美问题上就是“嘴炮震天响,红线无限退”的纸老虎。我国民众的动员力和凝聚力才是我们与西方竞争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