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牙
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16日在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各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
因为“胡焕庸线”的存在,中国90%以上的人对于西部实际上没什么概念。这条线的右边到太平洋之间这巴掌大的地方,居然住着地球上七分之一的人口,想一想都刺激。这条线的左边则理所当然的地广人稀,有时候跑个几小时见不到人烟也是正常,大家对这一片不了解也很正常。《撒马尔罕宣言》对我国最大的利好,长期来看就是有利于西部大开发,对世界的重大意义,长期来看就是海权向陆权的转移,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作为西部战区的老兵,常年在西部混,这些地方基本上都跑过见过,知道当地的情况,当兵当然也就对兵要地志极为敏感,看过地形地貌。目前看来,网上的主流意见是把整个西部当做中国的安全屏障、战略高地,基本上没人想到更多。安全屏障作用当然是有的,但这绝不是西部省份唯一的作用,它其实也可以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2017年某个月份,当时美军还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我参加某次会议的时候听过一个数据:该月西部边境线上出现“空情”总共达到1800余次,其中大部分是在新疆。
可见,我们的战略对手远比我们的群众更加清楚西部的战略地位,可以豪不夸张地说,西部的对抗并不比东部沿海更轻松,这是有“皇军”亲自背书证明的。当前在激烈对抗之下可以说是“安全屏障”作用更容易得到广泛传播,但是一旦对抗决出胜负,西部的价值才会真正凸显出来,总不可能“皇军”莫名其妙跑来跟你抢戈壁滩玩儿嘛对不?“皇军”再拉胯,他也不至于抽这个风。《宣言》本身主要篇幅和着眼点也在经济领域,其它诸如国际主张、安全合作,也是为经济合作打基础的工作,《撒马尔罕宣言》更多是一个经济方面的合作纲领性指导性文件。上海合作组织本身是一个主要在中亚、东亚构建的国际合作组织,囊括了一部分南亚国家作为对话伙伴国,这个合作组织的根本性质就是陆权性质的,是要在亚洲大陆之内构建某种程度的国际经济圈,以避开容易被封锁、干扰的海运路线。当然目前这个阶段海运还有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是一方面有些国家没有海岸线、一方面陆运也有自己的优势。中亚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中国有技术有产能有资本,中东和俄罗斯有能源,整个经济活动的要素是齐全的,为什么不搞一个自己的经济合作圈呢?不让外人插手,不是很好吗?有个看起来比较无厘头的问题:喀什、伊犁能不能成为中国下一个上海?现在我们看起来这个问题很无厘头,放在一千多年前这个问题同样无厘头,你拿这个问题去问那时候的人,他会觉得你疯了。上海在哪?松江府外面那片海滩?它拿芦苇荡去跟喀什这种“国际化大都市”比啊?
世界的变迁往往超出你的常识,却又总在不经意间到来。喀什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候,上海市现在的陆地都还在海里,也不存在所谓的“海权”一说,海上经济本身都还是水中月镜中花。喀什湮没在黄沙里好几百年之后才是海权的崛起、海上贸易的盛行,最终才有上海、泉州这种依靠海权兴起的城市。所以西部到底能不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现在说“能行”、“不可能”,都还为时过早。我个人对这个前景保持乐观,上海合作组织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地位必然会显得越来越重要,东欧、近东、中东一直到太平洋西岸的陆地合作必然会越来越紧密,中国西部也不再仅仅是个安全屏障、“靠山”、“围墙”,而完全有可能成为进出口贸易和制造业组成的外向型经济的热土。目前看,短期内中亚一带安全问题还相当的棘手,各国之间矛盾重重,前景并不是非常的明朗。不过凡事在于人为,冷战结束后直到现在,这一片乱,主要是乱在没人管。一方面俄罗斯衰落有心无力,一方面中国实力不允许也鞭长莫及,同时也缺乏治理的现实紧迫性。《撒马尔罕宣言》的签署,我认为主要意味着中亚这一片以后有人管了。国内,我认为意味着西部大开发进入下一个阶段:从输血进入到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