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贴吧网友:何广志不好笑,漫菜没有技术含量
原标题:《脱口秀大会》贴吧网友:何广志不好笑,漫菜没有技术含量
其实我没有浏览过关于《脱口秀大会》的百度贴吧。几年前我关注了它,所以我忘记了那个帖子。不,我昨天不小心打开了一个《脱口秀大会》的帖子,发现我还能登录,里面有很多愤怒。本来我以为这会是一群喜欢脱口秀的粉丝聚集在一起的贴吧。现在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时我也看了一眼吧主位置,显示“主吧正在招募中”。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吧友的敌意。
从帖子来看,他们只是喜欢脱口秀或笑话的人。

很多人都不是《脱口秀大会》节目的粉丝,更何况何广智、徐智晟、李丹、庞博、程璐、王建国、海亮元等专业粉丝。从他们发帖的内容来看,大部分中国脱口秀领域的李丹,对于脱口秀的宣传和普及,还是少了很多。之前,小编在《可凡倾听》节目上看到李丹跟主持人曹可凡谈自己的理想。
当时,李丹表示,他对脱口秀最大的理想是开办脱口秀专业大学,或者在国内各大学开设脱口秀专业。回忆起当时李丹对媒体的野心,看着眼前贴吧里这些外行的帖子,小编无奈的笑了笑。

应该说其中一篇帖子的标题是相当的:《觉得何广智不好笑的多吗?》;帖子内容如下:“很奇怪,我的笑点和大众基本一样。大家都觉得好笑我觉得好笑,除了何广志,过了几季我就没有一个觉得好笑。”
看到这里,还是有人觉得何广智的笑话不好笑,从后面的跟帖来看,不止一个人,我当时就晕倒了。仔细想了想,世界那么大,充满了奇迹。从脱口秀的原生态来看,对于观众来说,脱口秀作品确实经历了分界线和行业门槛。

前几天周迅和那英的表现,还没有完全证明这一点?回到刚才发帖的话题,楼主说他不觉得何广志好笑。我猜他可能是个富二代,过着很幸福的生活吧?
反倒是那些挣扎在底层或苦苦挣扎的基层家庭,忍不住笑出声来。何广志的笑话往往胆小、谦逊、低调。关于理发的笑话;坐地铁的笑话;关于住在小旅馆的笑话;基层暴富的笑话等等,何广志准确捕捉到了最典型的底层生活片段和瞬间,让观众表达了那种同理心。

苦涩的笑声。为什么我会在上面提出“体验划分”的概念。不同的经历、感悟、认知,必然会隔开一个属于你的视野。
出现在自己视野中的包袱可以让你发笑,区域外的包袱让你变傻。应该说,这是最原始、最初级的脱口秀观众,他们的笑声受限于自己的经历。欣赏水平稍高的观众,可以突破原有的“体验划分”,欣赏外界剪辑的笑话,也能享受到陌生笑话带来的新奇幽默和笑声。

突破你原来的“体验分区”后,你的敏感笑声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直到原来的“体验分区”接近于消失。
这个时候,你欣赏笑话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广。目前,李丹、黄曦、周启墨、王建国、程璐等人都达到了这个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说,欣赏漫画就更不可能了。其实小编欣赏满菜的时候,一开始是没有障碍的。第一次听常叔和子皓的作品,感觉包袱挺重的。估计很多观众都和老编一样吧?不过在《脱口秀大会》栏里,还是能看到这么无知的帖子《漫才的文本真没什么技术含量》。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内容,“首先,我真的不明白漫菜为什么能去脱口秀发布会,脱口秀发布会的底线是什么,如果你能搞笑就去吧,那你能去相声小品吗?另外,漫菜不只是简体版相声。其次,漫菜的文字没有技术含量,只要神奇地修改一个童话或影视剪辑,有点荒诞,反差比较大,可以搞笑,不像好的脱口秀文字。一些想法。这个帖子居然觉得满才的文很简单,这么重的包袱他觉得很简单?

取决于!
你觉得这个帖子特别好笑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这样的愿景和意识。他认为童话和影视剪辑是漫画的固定形式。真的,我从未见过如此无知的表现,如此自以为是的表现。看来脱口秀和漫画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脱口秀专业大学的话,希望不是李丹此刻为了应对媒体采访所说的金句。另外,据说《漫才大会》也在筹备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录制。曼才,确实需要更多的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