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坐轿子”被骂上热搜:这根本不是尊严的问题,而是生计的问题
原标题:“狗坐轿子”被骂上热搜:这根本不是尊严的问题,而是生计的问题
近日,又一起“狗坐轿子”事件引起网友热议。
为什么说“又”?因为“狗坐轿子”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一种现象,轿夫抬着狗或者货物上山的情况,早已有之。

时间上距离较近的一起争议事件发生在去年9月份,当时一位游客在登武功山时,请轿夫抬着自己的两条宠物狗上山,被网友一通指责。
而这一次的争议,也是发生在十一假期的江西萍乡武功山景区。
有网友发布了一段“女子雇轿夫抬狗上山”的视频,视频中,两名轿夫抬着一只宠物狗上山,狗主人则背着包在一旁跟着走。
视频传播后,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狗坐轿子”被骂上了热搜。
有人嘲讽“人不如狗”;有人怒斥狗主人的做法太过荒唐,简直就是在践踏轿夫的尊严;还有人质问狗主人,对自己亲爹都没这么好。
总而言之,在一些网友看来,轿夫们靠体力赚钱都已经很辛苦了,可狗主人却让轿夫抬狗上山,此行为是“侮辱人格”,践踏尊严。

在众网友的一通指责下,景区回应了,表示景区从来没有规定过不能够抬狗上山,这些轿夫也只是靠抬轿养家糊口的当地民工。

狗主人也回应了,她解释了事件背后的真相,称这件事跟“践踏尊严”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狗在爬山的时候出现了中暑、体力耗尽的情况。
她自己一个女生又根本抱不动狗,于是才有了“狗坐轿子”这一幕。
对于网友们的指责,狗主人并不认可,她怒怼道:“我有能力对自己的狗好,自然也就有能力对自己的亲爹好,不需要你们操心!”

当然,在众多指责狗主人“践踏轿夫尊严”的声音中,也有一些人是持反对意见的,认为抬人抬狗都是一样的价格,狗比人轻,为何不抬?
同时,当地的轿夫们也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并不觉得“抬狗上山”有什么问题,工作这么多年以来,人也好,宠物、货物也罢,他们都抬过,不稀奇。

至此,“狗坐轿子”一事总结来看就是:游客出钱,轿夫出力,网友不同意;轿夫说可以,游客说可以,网友说不可以。
多么耐人寻味的一件事啊,乍一看,让人去抬狗上山,如一些网友所言,“这就是在践踏轿夫的尊严,侮辱人格”。
可事实上,你细品,这根本就不是尊严的问题,而是生计的问题。
还记得一个多月前,重庆的一个网红将自己坐轿子上山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遭到网友一通指责,骂声铺天盖地。

而那起事件中,备受网友“心疼”的轿夫们是怎么回应的呢?
在后续的采访中,轿夫们无奈地表示,由于舆论影响太大,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敢坐轿子了,这就导致他们的收入锐减,几近失业。

我们常说“职业无贵贱”,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却已经不自觉地看轻了“轿夫”的工作。
他们站在高处,看似好心地帮轿夫说话,可实际上却是在“害”他们。
在那段采访中,很明显可以看到那些因为没有生意轿夫的焦急,有人甚至带着恳求的语气表示:“欢迎来坐滑竿,不要客气也不要难为情,因为这是我们的生计。”

是啊,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是他们挣钱的方式,是他们维持生计的一份工作而已。
“狗坐轿子”也好,“人坐轿子”也罢,在最近的这两起争议事件中,你会发现,轿夫们都对此表示不以为然。
他们并不认为这是践踏尊严的行为,抬人也好,抬狗也罢,本质上都是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是他们这个职业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相比之下,价格相同,抬狗还相对轻松,为什么不抬呢?对此甚至还有轿夫表示,“(相比抬人,抬狗)这个活挺好”。
而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对轿夫而言,一些人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却只顾着逞一时口舌之快,行一时居高临下的同情。
我相信很多人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话说回来,这种不顾及实际情况,带有盲目同情意味的善良下,最终受伤害最严重的,何尝又不是被同情的人。

还记得网上曾有人倡议,希望网友们在下雨下雪天尽量不要点外卖,因为很多外卖小哥在雨雪天送餐会有危险。
我当时看到这一说法就在想,估计外卖小哥心里都不知道要怎么“谢谢”倡议者了。
这些自以为善良的人,根本没想过,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在恶劣天气送餐?雨雪天气和高温天气下都有不低的奖励,能增加收入为什么不挣?
假如所有人都在雨雪天不点外卖,那外卖小哥们是不是真的要“喝西北风”了?谁都知道恶劣天气下工作有风险,可如果有别的选择,他们也不想。

还有那些口口声声指责“狗坐轿子”的人,他们或许也根本就没想过,世间可以选择的职业这么多,轿夫们为何会愿意从事这份工作。
炎炎烈日下,谁不想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着电视,谁不想活得轻轻松松,谁又想抬人上山,谁又闲着没事干想“抬狗”上山?
可事实却是,他们之所以干这份工作,是为了生计,是需要生存,是只能凭这份力气养家。
对他们来说,抬狗比抬人要轻松得多,为何不抬?如果不抬,就很有可能一天都没有收入;如果不做这份工作,怎么养家?

跟生活的重担相比,抬人、抬狗又算得了什么?
要知道,轿夫抬轿并不低人一等,这是他们养家糊口的手段。如果大家都不坐轿子了,他们也就没有了这份收入。
所以,居高临下的善良不是善良,那只是不切实际、盲目泛滥的虚假同情心,而已。
从实际情况出发,轿夫们最需要的,或许还是那些愿意为他们劳动买单、尊重他们职业、给他们工作机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