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嘴”罗京:一生播音25年零失误,磁性嗓音征服观众却英年早逝
原标题:“国嘴”罗京:一生播音25年零失误,磁性嗓音征服观众却英年早逝
今天,一则“辽宁台女主持人直播情绪失控”的消息吸引了我。
打开一看,原来是辽宁卫视女主持人在播报“沈阳9岁男孩遇难”新闻时情绪失控,现场哽咽落泪,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种情况对于一位专业的主持人来说,不应该发生。

但是对于一位心地善良的人而言,又很能理解,她在直播中情绪失控显得有些不太专业,但她的真情流露,又那么戳中人心。
是啊,看到这样的消息,谁能不难过?
好在现场男主持人稳住了自己的情绪,眼看着搭档连道歉的话都说不下去,他立刻开始“解围”,担当起了播报新闻的责任,为搭档分担压力。
这起直播事故,女主持人或许略显不专业,但她是为逝去的生命感到悲痛,是人之常情也是情非得已,网友表示理解。

而男主持人,灵活应变为搭档解围,与此前“乾隆白菜”那次直播事故相比,这位辽宁卫视主持人受到网友一致夸赞。
有人赞他专业能力过硬,有人夸他富有责任心,让我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人提到,“愿他能成为下一个罗京”。
我确实没想到会有人再提起“罗京”。
很多年轻人可能对这个名字不熟悉,可是作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罗京”是一个亲切的称呼,“成为下一个罗京”更是对一名主持人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我们追王冰冰、罗平章的盛世美颜,我们也喜欢朱广权、撒贝宁的幽默风趣,他们自带流量,也都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但是,多年前那位凭借磁性的嗓音、俊朗的外表、沉稳大气的播音风格,感染了一代中国人的“国嘴”罗京,却很少有人再提起。
他有多牛?

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创造了25年无差错播报的佳绩,连续5年被评为央视最佳播音主持人,与前辈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
他去世时,五万多人自发送行,各大媒体纷纷哀悼。
今天,老拾就跟大家讲一讲“国脸”罗京的不凡人生。
01、
1961年5月29日,罗京生于北京。
小时候,没人看出他有什么天赋,家人也不指望他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只盼望他能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娶妻生子,安稳过完这一生。
简简单单的想法,普普通通的规划。
高中时,一位同学喊上罗京去考北京广播学院。他是理科生,对播音主持没兴趣,奈何架不住同学相劝便答应下来。
结果,他的同学因吐字不清遗憾落选,而形象清秀端庄、嗓音清爽悦耳的罗京却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就这样,罗京“阴差阳错”地成为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专业的学生。
当时,他们班30个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在新闻战线工作过的,而罗京却是白纸一张,入学考试的专业分数才刚刚60分。
但是,罗京短短的一生也是励志的一生。
刚进入学校时,他的成绩在整个系中排倒数,然而他一直默默努力,临近毕业时,他的专业成绩已经名列前茅。
他关于播音方面的毕业论文,更是受到了央视和上海电视台的青睐。
1983年,22岁的罗京顺利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同时被选中的,还有他的同班同学,日后的工作搭档李瑞英。

02、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闻联播最初都是录播。
罗京更多时候还要承担着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职责,所以他也是中国第一位天气预报先生。
罗京的嗓音浑厚稳重,面容亲切随和,得到观众喜爱的同时,也深受前辈欣赏。
有台里前辈曾评价他:“风华正茂,业务功底极佳,口齿清爽,声音极具穿透力,是个十分难得的播音人才。”
此后,罗京逐渐成为台里资深的播音员之一,很多重要的播音都交由他主持。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首次实现直播。罗京与李瑞英率先被安排直播任务,台里形容他们为“试验和后继者的样板”。
可谓是寄予厚望。
要知道,稿子一般都是提前十分钟才到播音员手里,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稿子来得就越迟,有时甚至要到播音时,才拿到稿件。
但是稿子来得越急,越要做到不能出错,这对播音员的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可以说,每一次《新闻联播》的直播,对于罗京来说都无异于一场“战斗”,所背负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严格来说,他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播音员。但是,他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生主持4000多次播音工作,零失误。
即便是一篇从未浏览过,长达4000多字的稿件,他也能一气呵成,不出任何差错地读完,连语气和情绪都传达得十分准确。

如此才能,罗京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央视前台长杨伟光曾说,很多重大的事情交给罗京播音,让人放心。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在北京奥运前夕,当得知自己患有癌症需要住院治疗时,他还坚持代表央视跑完火炬传递,加班加点参加奥运会直播。
2008年8月31日,最后一次播完“新闻联播”,罗京才住进医院。

03、
在20多年的新闻播音工作中,罗京形成了沉稳、大方、庄重的播音风格,他始终把自己的岗位与“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
因此,他也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国脸”“国嘴”。
他总是一副端庄肃穆的样子,以至于有人曾问他,你会笑吗?罗京却幽默地说:“是摄像机它不让我笑。”
确实,工作中他需要严谨、稳重,但是生活中,他却截然不同。

他为人和善真诚,人缘极好,身边的朋友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倾诉帮忙,他也是尽己所能,从不拒绝;
他乐观开朗,兴趣广泛,风趣幽默且多才多艺,踢足球、朗诵、唱歌、游泳、唱京剧,样样在行。
他谦逊低调,温文尔雅,对家人满是疼爱。可由于工作原因,他需要经常出差、出国,太过忙碌,无暇照顾家庭。

每当提起这些,罗京都表示很感激自己有一位理解支持他的贤惠妻子。
2009年6月5日,罗京因病离世,年仅48岁。超过上万名群众自发为罗京送行,妻子刘继红多次哭到昏厥……
伴随着《新闻联播》的前奏,每晚7点,本该准时出现的罗京,失约了。
我曾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也总觉得他的形象、他的音质、他的风格,至今在播音主持行业无人超越。

我也以为很多人早已忘记了这个“国脸”……
可事实上,我们依然没有忘记罗京、以及他磁性的嗓音。
前段时间,还有人专门去了罗京的墓地:“口”字型设计的墓碑,一支银灰色的浮雕话筒,诠释着墓主人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