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两天后,普京揪出幕后黑手,报复手段很“俄式”
东方时事,看透国际军事和国际政治斗争的众生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两天后,普京揪出幕后黑手,报复手段很“俄式”》是一篇关于克里米亚,黑手,大桥的文章。东方时事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东方时事评论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把握世界宏观大势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本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发生严重爆炸,造成3人死亡,并导致大桥严重受损,这一消息震惊了国际社会,事件的幕后真凶,以及俄罗斯后续可能作出的反应,一时间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
据塔斯社报道,普京日前针对爆炸案作出最新表态,他在听取俄联邦侦查委员会主席的调查报告后,认定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是一起精心策划,试图摧毁俄重要民用基础设施的“恐袭”,而乌克兰特工是直接参与者。
事实上,美国和乌克兰的动态,也验证着这一结论所言不虚。《纽约时报》称,有乌克兰匿名官员向该报透露,乌情报部门主导了对大桥的袭击,他们将炸弹安装在途经大桥的卡车上。

美国国防部在回应此事时,声称没有什么好补充的,显然是不愿多评价,担心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与华盛顿的淡定相比,基辅那边则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得意之情。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发文称,该事件只是一个开始。截止到目前,乌克兰都没有直接承认自己就是真凶,却也丝毫不避嫌,分明是在故意挑衅。乌方的做法,无疑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于是大桥被炸仅仅过去两天,莫斯科的报复就来了。
综合多家媒体的消息,10日当天,包括基辅在内,乌克兰多座重要城市遭导弹袭击发生爆炸,其中一枚甚至落在泽连斯基办公室附近,仅基辅一地,就有数十人伤亡。

由此可见,俄罗斯不仅以牙还牙,而且要连本带利地进行报复,这将为局势后续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过,要了解事件将对俄乌冲突产生多大影响,还得从涉事方三个玩家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的意图说起。
首先,美国一边化解俄罗斯可能在战场上的激烈反应,一边又对爆炸案乐见其成。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前,美国在国际上发起了一波舆论攻势,大肆渲染莫斯科可能对乌使用核武器的氛围,
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多次重申,自己不打核战争的立场。表面上看,拜登政府似乎有意降低冲突烈度,但其接下来的反应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面对这起针对民用设施的蓄意袭击,美国方面表示,“乌克兰人正在战斗,他们可以自主决定,何时何地以及该如何做”,这说明华盛顿秉持的是一种纵容和偏袒的态度。
说白了,拜登政府的真实的意图是,在想方设法绑住俄罗斯手脚的同时,尽可能利用乌克兰让其一直“放血”。其次,乌克兰希望把所有西方国家都拖下水,跟自己一起分担压力。俄乌冲突爆发前,乌克兰对美国满怀憧憬,以为拥抱西方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但现实无疑是残酷的,尽管乌克兰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北约却坚持将他们拒之门外,只愿意支援点武器,至于流血牺牲的事,得乌克兰自己干。

经过半年多的战争,泽连斯基早就看清了西方的嘴脸,他不希望完全沦为棋子的角色,却又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尽可能绑架西方便成了最佳选择。
最近,泽连斯基有两个举动引人注目,一是高调宣布签署快速加入北约的申请。二是,他亲自签署法令,承认属于俄罗斯控制的南千岛群岛是“日本领土”,这一系列举措,无非是想打破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隔岸观火”的局面,让他们不得不下场干预。
最后,莫斯科将采取强力措施来确立自己的优势。俄罗斯眼下同时在两条战线上遭受攻击,一条是国际方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政治,经济,外交,意识形态上,对其进行联合绞杀。

另一条战线在乌东地区,受西方训练与武装的乌军,不光在正面战场十分活跃,还时不时对俄罗斯的后方进行袭扰,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就是最好的例子,俄罗斯若不坚决反制,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正如上文所言,俄罗斯已对乌克兰各地实施了导弹攻击,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近几个月,俄军在前线的大规模进攻几乎停滞,而随着30万预备役兵力的补充,莫斯科已具备发起全线反攻的条件。
这一波导弹攻击,不排除是大战前发射的“信号弹”,既然乌克兰主动升级局势,就得做好出现任何结果的准备,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可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关于《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两天后,普京揪出幕后黑手,报复手段很“俄式”》的全部内容,如果《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两天后,普京揪出幕后黑手,报复手段很“俄式”》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时事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