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女儿不幸脑瘫,妻子狠心离家出走,丈夫独自抚养女儿17年
2016年,《中国梦想秀》的舞台来了一位特殊的中年男子。
男子今年40岁,外表普普通通,特殊的是他的身份和经历。
从1994年开始,他接连开始遭遇命运的折磨。当男父亲突然患上精神病,2年后,姐姐和母亲双双得了不治的绝症,于他而言人生已经千疮百孔,可生活却并没有对他心慈手软。
2001年,他成为了一位父亲,但他的双胞胎女儿却患上脑瘫,生活的重担让人喘不过气,她的妻子最终独自离家出走。
这样的经历,光是听起来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磨难,但是这位男子却用自己乐观的心态,和宽厚的肩膀,撑起一片天,独自抚养两个女儿17年!
那么,这个男子是谁?这些年中他是如何负重前行的?
(一)
他就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东北汉子——孙晓东。孙晓东打小就过得穷苦,家住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姐姐,父母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所以生活十分拮据、窘迫。
尽管生活过得苦了点,但一家人在一起,最简单的吃穿不愁就已经十分幸福。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直到孙晓东结婚成家后不久,厄运却悄然而至。
这天孙晓东的父亲劳作了大半天,正在田埂上坐着,忽然昏了过去,大家急忙把老人家抬回了家,孙晓东本以来父亲只是中暑了,醒来就会好。可是这一醒,却不再是昨天那正常的父亲了。
父亲醒来后无缘无故地大喊大叫起来,行为越来越过激,嘴里念念叨叨总以为有人要害他。没办法孙晓东和母亲只能把父亲送到医院检查,医生却告诉孙晓东父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医生后来还说了许多,孙晓东却觉得脑子里嗡嗡直响,只隐隐约约听到了“这个病是会逐步恶化的......”“要注意患者的反复发作,得有人时时照看......”随后父亲跟随着孙晓东回了家。看着发病的父亲,孙晓东内心五味杂陈,曾经这个家的天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塌了。
孙晓东
姐姐和母亲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家照看父亲,孙晓东和妻子则打工挣钱养家,自父亲患病后,家里一直都是这样分工。
孙晓东看着为照顾父亲已经心力交瘁的母亲和姐姐,不由得心痛。但这样的分工确实可以让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就像天平一样维持着某种平衡。
可天平一旦倾斜,所谓的平衡就会瞬间崩塌。1996年,孙晓东的母亲和姐姐相继确诊为癌症。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孙晓东在医院的走廊上隐忍着哭泣,哭这命运的不公。
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孙晓东崩溃,医院的走廊下,一个佝偻的背影轻轻拍着他的肩膀,那正是孙晓东的母亲。她告诉孙晓东,自己不要治疗。可这样的一句话,让孙晓东更加难受,责怪自己的无能。
孙晓东坚定地告诉母亲,得治疗,得吃药!就这样,孙晓东和妻子一边照顾着家人,一边努力出去打工。饶是如此,孙晓东的经济依然没有任何起色,反而自己和妻子的状态一天不如一天。
这天妻子告诉孙晓东肚子有些不舒服,孙晓东十分担心,连忙带妻子去医院检查。孙晓东终于在医院里听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消息——妻子怀孕了。孙晓东夫妻俩对于孩子的到来十分欣慰,孙晓东暗自给自己打气,他突然觉得生活好像又开始充满了希望。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孙晓东一家得知这个消息后,孙晓东的母亲更是主动请缨照顾儿媳,仿佛自己的病就要好了似的。这个孩子被视为孙家的“希望”,承载了一家人的爱与期待。
2001年,孙家可爱的双胞胎呱呱坠地,一家人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无法自拔。可这对双胞胎却成了压垮妻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坐完月子后,只留下了一封诀别信,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二)
细心的孙晓东将两女儿放在婴儿床内,看着她们酣睡的模样,不由得心生喜欢。但也正是因为孙晓东的细心,他发现了自己的两个女儿似乎有些不太一样,但又说不上来。
但此时的孙晓东并没有多想,因为孩子是早产,他只是觉得小孩子的成长都是需要时间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是回到家后,孙晓东越发觉得不对劲,自己两个孩子睡姿十分奇怪,不像其它小孩那样可以仰卧睡,而是头靠后,腿脚紧紧缩在一起,而且这两个孩子似乎十分“懵懂”,对于外界没有任何的感知,这一发现让孙晓东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孙晓东和两个女儿
急忙将孩子送到了医院,做了个全面的检查,但随后医生的一句话,让孙晓东如遭雷击,良久回不过神。
两个孩子因早产,都确诊为脑瘫儿。这也就是说,这两个孩子可能终身残疾,智力低下,而且还有语言障碍。
孙晓东仿佛被生活吸干了所有的精力,命运连他最后的“希望”都不放过。他踉踉跄跄地回到了家,面对妻子急切的眼神,孙晓东不知如何开口。
但妻子看见孙晓东的表情,其实也猜到了几分。孙晓东知道隐瞒不了,直接告诉了妻子,夫妻俩抱着一双儿女,无声地啜泣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孙晓东起来却不见了妻子的踪影,只发现了留在桌上的一张纸条,妻子不堪重负,彻底离开了这个家。
孙晓东却没有时间伤心,他能理解妻子的行为,而现在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精神状态,整个家还要自己去扛,自己必须振作起来。就这样孙晓东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开启了艰难的单身爸爸之路。
等两个孩子大了一些,孙晓东决定带两个孩子去北京,大城市,工资高,医院肯定也好。起初,刚到北京的孙晓东人生地不熟,也无依无靠,就带着两个女儿睡公园。
过往路过的人无一不投来异样的眼光,毕竟一个男人,手上抱着一个孩子,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包小包地拎着确实引人注目。
孙晓东和两个女儿在街头
孙晓东却没有心思理会这些目光,悲惨的生活已经磨平了他所有的棱角,现在他只是一个艰难讨生活的父亲。
北京的天气异常的冷,公园内两个孩子冻得瑟瑟发抖,孙晓东就脱下自己的大衣盖在两个孩子身上,自己蜷缩着身子,就在一旁看着两个女儿。
后来,好在三人住进了救济站,也算有片瓦遮风挡雨,但孙晓东基本不怎么花钱,一日三餐就是馒头就腐乳,吃得津津有味。
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孙晓东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都说肾值钱,孙晓东就跑去医院要卖肾,还好医生好言相劝阻止了。
在北京街头摆摊
就这样,孙晓东在北京当过房屋经纪人、拉过车、各种苦力活......只要是来钱的活儿孙晓东都做过。后来为了顾及女儿,他就摆起了地摊,将女儿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摆摊、救济站、医院,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反复又枯燥,可孙晓东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歇。
但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家里的噩耗再次传来。
(三)
这天,孙晓东摆完摊子,就接到家里姐姐打来的电话,她告诉孙晓东母亲去世了。破旧廉价的出租房里,堆放着许多衣物,尽管地方狭窄,但这些东西都很整齐,两个女儿此刻正熟睡中。
昏暗老旧的钨丝灯在孙晓东的头顶摇晃,影影绰绰,显得那么孤寂又落寞。
孙晓东想起在自己决定来北京时,母亲颤颤巍巍地掏出一个红色塑料袋,露出几张百元的钞票,她告诉孙晓东这一千块钱是给两个孙女治病的,孩子的病得治。
是啊,孩子的病得治,老人想法多淳朴,可自己的病哪怕是疼得撕心裂肺也不愿花钱再治。
孙晓东的愿望很简单,他只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可以上学、走路、玩耍。但这么简单的愿望对于他来说也无法实现。
后来孙晓东的父亲、姐姐相继离世,孙晓东自己都不明白他们的离开对自己到底是一种解脱,还是一种痛苦。
因为亲人的相继离世,亲戚们也开始劝孙晓东要不就算了吧。可孙晓东却告诉亲戚,自己不想认输,生活已经让他一无所有,他不想最后连女儿也输掉。
孙晓东开始更加细心地照顾女儿。生活上事无巨细,有时候路过精品店,还会帮女儿挑选漂亮的发夹,帮女儿梳漂亮的发髻。
他时常把女孩子长大了,要漂亮这句话挂在嘴边。她还会教女儿喝汤要用勺子,不要端着碗直接喝,这样既不美丽也不优雅。在孙晓东眼里,女儿就是一个正常人,也会爱美,也会爱打扮。
在女儿们眼里,孙晓东既是她们的父亲,也是她们的妈妈。
做康复训练
作为父亲,孙晓东在女儿进行康复训练这件事上可是十分严厉的,容不得女儿们有一丝丝的懈怠,只要看到女儿有一点的偷懒,孙晓东都会大声斥责。
孙晓东其实都将女儿们的辛苦看在眼里,康复训练很痛很苦孙晓东比谁都清楚,但他不能对女儿放松。
起初女儿们对父亲也颇有怨言,会悄悄地偷懒,但她们转过身就会看到偷偷抹眼泪的爸爸,随着女儿们渐渐长大,也终于理解了父亲。她们开始忍着剧痛,每天坚持三小时的康复训练。
这天女儿们开玩笑道要给孙晓东征婚,孙晓东为了照顾两个女儿一直没有再婚,有人追求也会直接拒绝,反而是两个女儿觉得父亲为了她们放弃了太多,觉得父亲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父女三人上节目
后来有一位叫方沫的女人被孙晓东的故事所感动,不断追求孙晓东,她承诺自己会和他一起照顾这个家。
起初的孙晓东是不答应的,但看着渐渐长大的女儿,在照顾女儿这件事上很多时候都不太方便,于是答应了方沫的追求。
也许被感动是一回事,自己做又是一回事,方沫并没有坚持多久,就离开了孙晓东。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孙晓东细心地照顾和不断地坚持下,孙晓东的大女儿终于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走路了,小女儿也明显有了好转。
孙晓东的故事也因为媒体的报道,被更多人知道,许多好心的社会人士都对这一家给予了帮助。孙晓东也开启了淘宝店,卖上了黑龙江的特产,一家的生活也渐入佳境。
都说父爱如山,是孙晓东对于两个孩子的爱与责任,才支撑着他一步步走上生活的正轨,两个女儿同样是他苦难生活里的希望。
我们一般祝愿别人,都是愿你事事如意,但生活里更多的是不如意何意难平,生活的苦痛是真实且客观存在的,重要的是我们应对苦痛的态度和行动。
最后,衷心祝愿孙晓东一家幸福,希望两个儿女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