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后婆婆想来照顾,但孙子的一句话,令奶奶哑口无言
原标题:孩子上初中后婆婆想来照顾,但孙子的一句话,令奶奶哑口无言
“孩子小的时候对他好,没有什么用,等他长大了、记事了,再对他好也不晚”。说这样话的人,一定是没有养过孩子。孩子从一出生开始,他饿了喂他吃的东西,他难受了,抱起他的人,他都会有记忆。就算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一点点抚养孩子长大的人,才是他最亲的人。

刚刚小时候,一直都是跟着姥姥生活,妈妈去上班,姥姥帮忙照顾他。奶奶家也不远,可是,奶奶总是说,这里不舒服,那里难受,只要需要她帮忙带孩子,她就准生病。心疼女儿,姥姥只好接了这个辛苦活。
幸好,孩子很优秀,也很懂事,一转眼就小学毕业了,长成了活泼开朗的大小伙子。刚刚上了初中,姥姥就回自己家里了,孩子大了,不用人照顾了。
孩子上初中以后,家里搬了新的大房子,奶奶却经常来了,来了就住两天。后来,居然对儿子和儿媳妇说:“我这岁数大了,不愿意一个人生活了,不如就搬过来和你们一起生活吧,也还能帮忙照顾照顾我孙子。”

刚刚低头正在写作业,抬头对奶奶说:“奶奶,你想要到我家来,我没有意见,但是别打着照顾我的幌子,我都比你高了,根本用不着你照顾了。我小的时候,怎么不见你来照顾我?”
儿子和儿媳妇还没有说话,奶奶被自己的孙子就怼了个哑口无言。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人照顾,你不来,现在想来和孩子亲近,孩子还真是不领情。亲情一方面是血缘关系,另一方面也需要朝夕相处的培养。特别是孩子,他们的感情是最纯真的,不会虚伪地掩饰,跟你不亲的时候,他是不愿意伪装的。

带孩子是很辛苦,但是也是享受天伦之乐,老人不愿意帮忙带孩子,却想要孩子和自己亲近,这也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是亲人,也需要付出感情和行动,才能收获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如果子女需要帮忙,老人确实身体还算健康,我觉得老人还是应该帮忙照顾孩子。
一个家庭的兴旺、和谐都是几代人的一起努力,老人帮忙带孩子很辛苦,但是也能收获满满的亲情和幸福。

如果你是愿意帮忙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孩子注意这几个问题,家庭关系更融洽,孩子也能成长得更优秀。
父母教育孩子时,老人不护短。
很多父母不愿意让爷爷奶奶来看孩子,就是因为有老人在,自己没有办法教育孩子,只要父母一批评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就出来做孩子的“保护伞”。爷爷奶奶这样做,表面上是对孩子好,但是实际上却让孩子变得有恃无恐,不利于他们建立规则意识。

爷爷奶奶帮忙照顾孩子,但是不要过度参与父母的教育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要站出来干扰,如果父母管教不了孩子,爷爷奶奶的话,他们也不见得会听。所以有的孩子就是无法无天,长成让人讨厌的“熊孩子”,长大了也没有出息。
爷爷、奶奶带孩子,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隔辈亲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老人照顾孩子比爸爸妈妈还要细致、周到。给孩子喂饭,帮孩子穿衣服、穿鞋子,等到孩子上学了,接送孩子上下学,都要给孩子背书包。所以,爷爷奶奶带出来的孩子,普遍都有独立性比较差的特点。

一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人格,是需要从小到大一点点培养的。我们虽然疼爱孩子,但是也要克制自己想要照顾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得到应该有的锻炼,让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好的爱。
爷爷奶奶要学习科学的育儿观念。
老人来带孩子,容易在教育理念方面和爸爸妈妈发生冲突,一些老人的方法来带孩子是不对的,比如孩子出生以后,用绳子把孩子捆起来,说孩子的腿会长得直。还有的爷爷奶奶,孩子生病了,不给孩子看医生,相信一些迷信的说法。冬天怕孩子冻着,爷爷奶奶给孩子穿了一层又一层,像个包裹的粽子。

现在和过去的生活条件不一样了,我们的爷爷奶奶也要多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时代在发展,我们也要跟着一起进步,才能把孩子培养好,一些老的教育方式和思想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