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家庭三种生活,诠释了有老人带娃和没老人带娃的差距,很真实
原标题:三组家庭三种生活,诠释了有老人带娃和没老人带娃的差距,很真实
新生命的降临,给全家带来喜悦的同时,也意味着要肩负起相应的抚养责任。宝宝成长路上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求,不仅需要付出精力照顾,也需要经济支撑。
然而,对父母而言,正如网络上流传的那句矛盾语——“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因此,许多闲赋在家的老人们往往挺身而出,挑起了带娃的重担。

关于老人带娃,有人认为经验丰富又细心,是再好不过了;也有人反驳,认为老人带娃容易溺爱过度,养成孩子跋扈、骄纵的个性。那么究竟老人带娃好不好?
有老人带娃和没老人带娃都有什么区别?三个家庭的真实案例告诉你答案!
家庭①:有老人帮忙带娃,宝妈省心不少,但育儿冲突却不断
阿珍怀孕期间,婆婆就从乡下赶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因为有婆婆搭把手,阿珍也省心不少。

但问题出在孩子降生以后,婆婆自诩带过几个孩子,经验丰富,所以带孩子听不进阿珍的意见。大热天里,婆婆担心孩子受凉,硬是里三层外三层地裹起来,害得孩子得了热疹。
一开始阿珍还能心平气和跟婆婆沟通,但看着孩子遭罪,阿珍也急了,和婆婆面对面争吵了起来。有了这个开端,以后带娃的各种小事都会闹出育儿冲突,家庭矛盾不断。
家庭②:宝妈没有老人帮衬带娃,家庭经济捉襟见肘
可像小丽家没有带孩子,婆媳矛盾虽然没有解决,但夫妻却矛盾不断,经济条件也越来越不好了。

小丽生完孩子后,两边的老人都各有各忙抽不开身来帮忙带孩子。眼看着产假即将结束,小丽不得不被迫辞职,开启了全职带娃之路。以前两个人赚钱养家,勉勉强强够房贷等各种生活支出。但现在多了一个小家伙吃喝拉撒,又只有老公一份工资,家庭开支难免紧张了起来。
而且小丽手心向上要钱的日子并不好过,夫妻时不时因为金钱问题爆发争吵,家庭氛围被“低气压”所笼罩。

家庭③:婆媳共同带娃,家庭一片和谐
舟舟原本是计划请月嫂带娃的,但婆婆认为自己的时间宽裕,所以主动接过了带娃的重任。婆婆是文化人,平日里就爱读书看报,有了孙子后也并不凭着老经验办事,有时间还跟舟舟请教科学的育儿方法。
婆媳关系相处融洽,婆婆带娃也让舟舟放心。所以产假结束后,舟舟白天安心把带娃重任交给了婆婆,自己重回职场打拼,而且舟舟晚上和周末都主动带娃,不让婆婆累着。

三组家庭,三组现实生活的写照,老人带娃和不带娃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而同样是老人带娃,因为婆媳相处的方式不一样,也同样也很大的区别。
多数网友都认为,有老人帮手带娃的家庭很幸福,也确实如此,年轻人趁着职场上升的黄金期可以努力打拼事业,毕竟全职带娃不管是精力还是经济,压力都太大了。
还有网友认为,有老人带娃的家庭,一定要学会感恩,毕竟是老人以牺牲自由晚年生活为代价。即便是老人有些带娃方法不对,年轻人也要多理解、多包容,不要让老人辛苦的同时,还寒了心。

像我跟我婆婆刚开始相处也有矛盾,但我们俩都爱学习,慢慢地也能在一起沟通问题了,所以现在婆媳关系处得还不错,孩子也被教育得不错。
以我的经验来说,老人带娃的家庭如果想避免家庭矛盾的产生,就要特别注意两方面:
★彼此分工合作
新旧育儿观念的不同,很多时候成为了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线。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分工合作很重要。

在生活照顾方面,老人经验丰富,加上时间充裕,照顾孩子理应是得心应手。而在教育方面,老人的思想相对保守,对新鲜事物接受较慢,因此不太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所以教育孩子方面就应该由年轻父母出马。
双方在育儿问题上分工协作,达成共识,彼此少插手对方的“管辖范围”,那自然矛盾就会减少。
★相互包容理解
不仅是育儿观念差异,两代人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都有所不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难免会有“互相看不顺眼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双方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

老一辈要体恤年轻人工作的不易,偶尔“放纵”出现高消费,权且当作辛苦工作的犒劳;而年轻一辈也要体谅老一辈的生活方式,哪怕偶尔多一点唠叨,也是因为关心和担忧,很多时候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没有必要逞口舌之快,引发不必要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