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生性凉薄的孩子是父母的悲哀:若从小有这种特征,就要警惕了
原标题:养出生性凉薄的孩子是父母的悲哀:若从小有这种特征,就要警惕了
有人比较重情义,也就是比较感性的人,有人理性思维比较多一点,遇到事情可以更好地分析、思考,果断地解决问题。人应该是感性多一点好,还是理性多一点好呢?
我觉得还是比较适中一些吧,一个人太感性可能比较容易受伤害,但太理性的人,又容易伤害身边的亲人。特别是一些理性过头的人,也被我们称为生性凉薄的人。

生性凉薄的人,是父母的悲哀
晓东出生在农村,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上面有两个哥哥。因为家里儿子太多了,他在3岁的时候,被过继给自己的姨妈家,成了他们家的孩子。
姨妈没有孩子,视他如己出,对他疼爱有加。尽管姨妈和姨夫都是普通的工薪一族,但是从来没有委屈过他的生活费用。从小到大,他们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这个过继来的儿子买进口奶粉。
上小学的时候,班级里有一个人买了英语学习机,他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说,爸爸二话没说,就花了五百多块钱给他买了一个。当时的五百多块钱,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呢。

和自己家里的两个哥哥比,小东就像是生活在蜜罐里。小东很聪明,他考上了名牌大学,大学毕业以后想要出国深造,可是家里没有那么多钱,父母也不愿意他走那么远。
可是,小东不听父母的劝告,还说:“我早就知道,你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可是既然收养了我,供我读书就是你们的责任。”实在是没有办法,爸爸妈妈就把家里的三室一厅的房子,换成了一室一厅的小房,供他出去留学。
小东一年、两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爸爸妈妈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可是,毕业以后,他就留在国外工作了,而且说因为自己的事业发展不错,也找到了相爱的人,以后都不会再回去了。学经济出身的他,计算过自己从小到大的抚养费、学费、医药费、出国留学的费用,说会连本带息一起还给自己的养父母。

这两位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汇款,有不知情的人说,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一定能做到,把父母养育自己的钱还回来,这孩子却做到了。
养孩子花的钱是回来了,可是,这么多年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心血,付出的那么深的感情呢?谁来偿还他们?说白了,这个孩子就是一个生性凉薄的人,没有考虑过养父母的感受,也不为他们的晚年生活考虑。
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没有父母愿意养一个这样生性凉薄的孩子。如果你的教育方式不对,孩子就会和父母不是很亲近,连父母都不亲近,孩子长大了,可能就是生性凉薄的人。生性凉薄的孩子,从小可能就会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自私自利,缺乏同理心。
自私自利是一些孩子的习惯,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应该的。他们从来不会感恩和珍惜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却总是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多。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只会在乎自己的得失,这是孩子生性凉薄的最大的一个特点。
二、独来独往,不喜欢和别人亲近。
孩子对父母会有天然的依赖感,他们愿意和父母亲近,想要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和父母在一起,也不愿意多交朋友,喜欢独来独往,这样的孩子可能也会变得越来越凉薄。

三、孩子重利益,少情意。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对金钱、利益也会有一定的认知和欲望。有的孩子虽然年龄很小,但是早早地就会算计得失,他们眼里利益比情意要重要多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可能会成长为见利忘义的人。
孩子的学识、能力培养很重要,但是,培养一个懂得感恩,重情重义的孩子同样是很重要的。为了防止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生性凉薄的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条。

一、父母不要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满足要有拒绝,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性格。
往往是父母付出得越多,孩子反而越不懂得珍惜和感恩。所以,孩子不能溺爱,父母也不要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让孩子知道,父母有些事情也是做不到的,父母做到的也是付出很多心血的。
二、父母和孩子培养感情,比给孩子赚钱更重要。
有些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和父母亲近,而是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很少陪伴孩子,孩子和父母没有感情,所以不愿意亲近,不心疼父母了孩子也是有的。远亲不如近邻,人的感情是需要培养的,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吃苦,为了孩子去赚钱,结果孩子和我们并不亲近,也不懂感恩,这样的父母是很悲哀的。父母还是多陪陪孩子,少赚一点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