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孩子是最宠溺父母的人?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也会感同身受
原标题:为何说孩子是最宠溺父母的人?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也会感同身受
我们喜欢歌颂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付出,这样的爱很伟大。其实,孩子也很爱我们,甚至比我们爱他更多。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产房外,一家人欢天喜地。一个刚刚出生的女婴被护士抱出来,交到孩子爸爸的手里,“女孩,6斤8两,母女平安!”

就在爸爸、爷爷、奶奶、姥姥都在评论女孩可爱漂亮的时候,旁边一个两岁多的男孩,带着哭腔冲着护士喊:“阿姨,我妈妈呢?怎么不见她出来?”
妈妈还在产房没有推出来,男孩没有心思欣赏刚刚出生的妹妹,一心想念着自己的妈妈。孩子对父母的爱和关怀,比我们一点都不少。在他们内心的深处,最牵挂的是自己的父母。
孩子总是会有让人生气的时候,孩子不听话了,有的脾气急躁的爸爸妈妈还会打骂孩子。

有一次,儿子在厨房里耍他的“金箍棒”,不小心把油壶打翻了,老公把儿子拎起来,一个大巴掌就打在了屁股上,孩子哇哇地大哭起来。奶奶跑过来救场,一边哄孩子,一边把爸爸推出了家门外,还放狠话说:“敢打我孙子,不要他了!”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立刻擦了擦眼泪,踮着脚把门赶紧打开,他说:“我再也不调皮了,不要让小偷把爸爸偷走了。”
不管是对爸爸还是对妈妈,孩子的爱总是最原始的。就像有句老话说“儿不嫌母丑”,在自己孩子的心里,父母永远都是最漂亮的、最年轻的人、最能干的。

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部分是天然的、发自肺腑的
心理学家李玫瑾曾经在一次讲课中提到,孩子从没有思想意识的时候,就会对妈妈产生天然的依赖。女儿有一次外出了,她帮忙带孩子,孩子哭闹起来,不管怎么哄都不行。她拿了一件女儿的衣服搭在胳膊上,然后再去抱孩子,孩子居然就不哭了,因为孩子从妈妈的衣服上,感受到了妈妈的气息。
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孕育,在爸爸的期盼中成长,当孩子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和父母有着深深的亲情。父精母血,就像没有思想的小羊羔也会知道跟着妈妈走最安全,孩子更是会和爸爸妈妈有心灵相通的情感。

父子天性,母女连心,天然的亲情很重要,可是后天的亲子关系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我们看,一些被拐卖的孩子,他们和自己的养父母生活时间长了,也会对他们产生浓厚的亲情,甚至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愿意回到他们的身边。
爱是天然的,也是需要培养的,父母要想获得孩子的爱与关怀,培养一个爱父母的孩子,就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第一:父母先要给孩子最合适的爱,才能获得孩子的爱。
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处处用爱来抚养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在父母的怀抱里长大,妈妈半夜给孩子喂夜奶,一整年几乎都是在极度失眠的状态下生活的,爸爸给孩子洗尿布,脏和累也从来都没有关系。
父母的爱在陪伴孩子成长中一点点建立,父母守护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教导孩子,每一个父母都是舔犊情深,默默地奉献着。

父母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自己的父母吗?不一定的。我们不能溺爱孩子,那样孩子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也学不会感恩。
第二:父母要向孩子“示弱”,孩子才能独立,才能来关心父母。
一些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像钢铁侠一样,他们无所不能,会一辈子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太能干的父母会培养出无能的孩子,父母太勤快了,很可能会养育一个懒惰的孩子。
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应该锻炼他们学习生活的各种技能,而且还应该向孩子示弱:妈妈工作很累了,你今天要帮忙洗碗。懂得示弱的父母,才能收获一个愿意关心你的孩子,给孩子一些向我们表达爱的机会。

我们应该舍得向孩子“索爱”,我伤心了,请你给我一个拥抱,我太累了,请你给我捶捶背、揉揉肩。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父母需要的,他们的责任感会更强的。
最后,父母要尽情享受孩子的爱,孩子才会更愿意付出。
孩子想要帮助妈妈做家务,妈妈觉得不忍心,孩子一天的学习已经是很累了。拒绝孩子的爱,妈妈是好意的,但是孩子却是伤心的。孩子也是在无条件地爱着我们。当孩子愿意用行动来关心和爱护父母的时候,请尽情地展现你幸福的笑容,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