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兄弟姐妹不在了,你愿意养他的孩子吗?还是得考虑清楚再决定
原标题:当兄弟姐妹不在了,你愿意养他的孩子吗?还是得考虑清楚再决定
文|哑铃妈妈
很多80后的家庭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一个家庭多负担一个、两个孩子,会给经济上带来不小的负担。那个时候父母多生孩子的执念就是,孩子多一个亲人,将来就是多了一条臂膀,将来赡养老人或者遇到其他难题,都会多一个帮手。血浓于水,有时候亲人会带给我们不一般的温暖。

大家还记得海清主演的那部关于高中生高考的电视剧《小欢喜》吗?剧中海清扮演一位高三学生的妈妈“童文杰”,同时他们家还有一位高考生,就是她姐姐家的孩子“磊儿”。童文杰的姐姐去世了,她把磊儿接到自己家里和儿子一起抚养。

虽然这是影视剧中虚构的场面,但是还是让很多观众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如果做兄弟姐妹还是应该像童文杰一样,当兄弟姐妹不在了,看待他们的孩子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可是,也有的网友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养一个孩子可不是像演电视剧那么简单,有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我就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女孩莹莹的妈妈因为生二胎难产去世了。爷爷奶奶年迈多病,爸爸需要外出打工挣钱,就把她送到了妈妈的姐姐家里抚养。大姨一家觉得孩子也实在是可怜,活生生的一条小生命,又是妹妹遗留下的血脉,实在做不到不管,就留在了自己家里。

可是后来,女孩长大了,谈了一个男朋友,就在大姨家的附近。爸爸和奶奶就到大姨家里来,硬要拆散这对情侣,还在大姨家里大口破骂,说大姨想要卖了他们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给她养老送终,门儿都没有。
大姨自己有两个儿子,又要养着外甥女,这样的经济压力和体力精力上的挑战,承受起来有多么困难?可是,最后,却被孩子的爸爸和奶奶误解,难免让人太心寒了。
“斗米养仇人”这样的事,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挺多见的。有的孩子养育多年,最后吃力不讨好,反而养出来一匹白眼狼,反过来还要咬你一口,也是有的。所以,养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毕竟,谁也不想到时候又伤心又要接受别人的非议。

当兄弟姐妹不在了,他们的孩子要不要养?网上大多数的人说,还是会选择养,如果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毕竟是有血缘关系的,当然应该选择出手帮忙,毕竟帮助孩子成长起来,比什么都重要,有点小意外。当然也有的网友说自己不会养,因为实力不允许,自己的孩子都养不好等等的原因。
但如果决定要养育兄弟姐妹的孩子,就要比自己的孩子更多一点用心,这倒是不假的,所以决定养不养之前还是要考虑清楚,看自己能不能做到以下几点。

要给领养的孩子更多一点的爱和陪伴。
有人说,领养的孩子养不熟,我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孩子和谁感情深,和血缘可能有一点关系,但是陪伴更重要。你看那些从小被抱养的孩子,对待养父母就是和亲生父母一样的。所以,想要孩子多亲近你,就要多拿出一点时间来陪伴他们。
这些发生家庭事故的孩子,心理上都会有很大的创伤。在对亲人的思念中,他们经常会陷入深深的悲伤里。孩子来到陌生的家庭环境,也要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所以他们容易乏安全感,谦卑,自卑,内向。

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收养孩子的亲人要在心理上给孩子多一点关爱,让他感受到来自家庭和亲人的关爱。我们给孩子多一分理解和包容,给他时间去愈合自己的伤口,时间长了,他才能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
对领养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
有一部电视剧叫做《以家人之名》,是由谭松韵和宋威龙主演的。剧中的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亲如手足,对两个爸爸也都有深深的感恩和爱戴。我觉得这位李尖尖的爸爸是最了不起的,他每天给三个孩子做不同的早餐,都是他们最喜欢吃的。他做到了把收养的两个孩子,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对待。

领养一个孩子一定要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抚养和教育,才不会让孩子的心灵受伤,这个时候孩子才能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小孩子对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是很在乎的,特别是这样寄人篱下的孩子会更敏感。所以,不管是学习教育还是生活物质方面,都要做到和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