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强权控制,而不是一直讲大道理!
原标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强权控制,而不是一直讲大道理!
文|哑铃妈妈
孩子就像一个气球,父母牵得好就飞得好,父母要是不小心松了手,孩子就可能会飞向天际,脱离了父母的控制,让父母心急又无奈。
周末我带着孩子一起逛商场,远远地看见一个小男孩在服务中心欢快地玩耍,只见他很快地爬上了一个购物推车,因为没有大人的帮扶,他跟购物推车一起摔倒了。

他疼得哇哇大哭,而孩子的妈妈心疼又愤怒,在一旁嘶吼着:“小李子,妈妈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可以独自攀爬推车,这样很危险,你怎么就是听不懂呢?”
一旁的服务员看着这个大声吼叫的妈妈,丝毫没有把孩子拉起来的举动,就十分温柔地抱起在地上的孩子,安慰道:“孩子还小,您家宝宝还没有5岁吧,还是先把孩子抱起来,看看有没有受伤!”
这个宝妈好像没听到工作人员的劝阻,全然不顾忌围观的人员,还在不停地讲大道理,既伤心又不平地喧闹着:“小车危险,不要去爬,一定要叫妈妈,妈妈如果不在的话.....”

说实话,此时听到这个妈妈的满腹牢骚,真觉得非常的聒噪!
5岁的孩子,你就奢望孩子如成人般明理、守理,开始长篇大论地跟孩子讲道理?难怪你说了100遍孩子还是记不住。
每一个孩子成长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
世界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孩子的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就是前运算阶段。
指的是2-7岁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主要是以感知,触碰、模仿、想象等,非常浅显的认知为基础。
这个阶段孩子只会记住眼前的事,而且思考特别简单。

所以,这个阶段,父母尝试跟孩子讲大道理,孩子是没有能力去接纳。在这时,孩子需要父母告诉要怎么做,如果孩子无法理解的时候,要强势地推动孩子,或者是权威地制止孩子。只有这些看上去“强权”控制,才是对这个阶段孩子真正的引导。
如此说来,父母是不是可以回归原始,用“棍棒教育”来教育孩子呢?答案非也。
01当孩子还年幼的时,更多需要父母决定
在家庭教育中,过度放纵孩子并不是真正自由与民主,相反可能会让孩子变成没有规则、没有界限、没有自我。
所以,孩子还年幼的时候,基本是没有分辨是非的力量,这个时候父母的“强权”就显得特别重要。

父母可以智慧地选择,用成人的理性及知识来帮助孩子,去指明孩子前行的道路。
当孩子要遇到危险的时候,要及时地制止危险严重化,如此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守护的第一防线。
02接纳孩子的“犯错”,并让孩子在错误中不断地成长。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就会情绪失控,不断地责骂孩子。家长本意是希望孩子可以更加安全、健康地长大,但实际上责骂甚至打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及恐惧的情绪。
孩子会在父母的责骂中会变得胆小、做事犹豫,不敢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更不敢尝试新的知识、挑战新事物了,孩子更愿意龟缩在自己的小世界,不前进,只是安静地保持在原地。

不犯错的孩子可能会暂时的安稳,但未来面对真正激烈的社会竞争的时候,孩子很可能是真正的弱者,那连自保都可能难了。
03不单纯的做孩子的朋友,更要做好孩子的权威父母。
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先进。那些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的父母,强调孩子的个性独立、民主自强。于是父母在转变,争取做孩子的亲切朋友,而不再是权威高大的父母。
可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平衡,交流也变得通畅,但是久而久之,大家也可能掉进另一个极端:“孩子不像是孩子,父母不像是父母。”
孩子把父母的权威踩在脚上,不尊重父母的想法,不在意父母的感受。于是,孩子迷失在失衡的世界,找不到人指引,也不相信父母的智慧,最终走上一条灰暗的路。

所以,父母想要智慧的育儿,不仅是单纯的要做孩子的朋友,也一定要保留适度的权威,与孩子之间建立起威信。
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民主平和,在关键的时刻,也要尊重及敬畏父母的权威,如此才能真正平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