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吵架?答案只有两个字
原标题: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吵架?答案只有两个字
吵架是生活中的常态,无论是夫妻之间的争吵,还是亲子关系之间的争执,都会让人在情绪中崩溃。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原本相爱的人,让本来以好心的出发点的付出,都得不到回应,反而造成冲突和矛盾呢?
心理学上认为所有愤怒的情绪,所有的争吵都来源于两个字:委屈。

《从出生到独立》的作者刘亮认为,无论是在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中,因为两个人关系的无法分割让人没有办法去重新选择,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心声没有被对方听到而分外委屈,这才是导致亲密关系变梳理,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明明相爱,却互相伤害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害怕遇到讲不通道理的人,这时候的沟通就像“对牛弹琴”一样的令人觉得无语,以下交流的场景很是常见:
你怎么又生气了?真搞不懂你是怎么了,你对我有什么不满可以说出来啊。
跟你说了也白说,你根本理解不了。
你都不说,你怎么认为我理解不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问题。
跟你解释,真是浪费时间,我懒得理你了。
像这样的交流中的冲突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种似曾相识,这不仅是两性关系时容易矛盾的点,也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对立和争吵。

在这样的争吵中,冲突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有理的,而对方是无理取闹,原本亲密的的一家人,在矛盾下像“陌生人”一样,沟通起来更是“鸡对鸭讲”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会经常发生互相不理解和怨怼呢?
举个例子来说,当一位妻子看到丈夫不理自己时,她就会表现出愤怒,甚至吵架,表面上看是妻子脾气不好,实际上是因为被丈夫在情感上忽略后的本能愤怒。
心理学上认为,在吵架时有两个本能反应,要么是回击也就是夫妻互相争吵,要么是表面上不说,但内心十分愤怒。
同时越是争吵,便越是关系糟糕,最终陷入人身攻击,夫妻关系进一步恶化。
而在沟通时展现出的表面感受称为“表层情绪”,把潜伏在表层背后的情绪称为“深层情绪”,无论哪一种情绪,都会伤害夫妻之间的感情。
停留在表层的“为你好”
不仅仅是亲密关系这样表现出愤怒,亲子关系也会时常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关于亲子关系的冲突,我深有体会。

暑假的时候孩子在家,刚开始我们还能相处很好,没过几天看到他的拖延与懒散,便气不打一处来,愤怒和斥责随之而来,吵他:你怎么懒成一条虫了,就不能好好坐着,读会书,写会作业,整天就是看电视。
你看,本来我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为你好”的做法不仅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与理解,反而成了我们互怼的日常。
我认为孩子不懂大人的苦心,我也不想唠叨,也不想每天催着他上进,但孩子却认为他爱做什么,不爱做什么他自己来决定,没必要听我的。
当时觉得挺委屈的,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地为了孩子而起早贪黑忙碌,还没说一两句就这么过激,于是特别委屈,觉得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
读完了《从出生到独立》后,从心理学角度才意识到自己犯了自以为是的错误,而反思自己,原来我眼里的为孩子好,都做错了:

首先,孩子面对我的唠叨和愤怒,他反抗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生物进化的本能。
更直白地讲就是当被别人冒犯或误解时,愤怒的反击可以保护自己免于受到伤害,这是人性的本能反应;
其次,当孩子生活上照顾得很好时,就忽略了情感上的照顾,这时候父母就容易忽视孩子内心的诉求;
最后,更多时候父母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委屈与诉求,并没有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感受。
心理学认为,所有藏在深层情绪背后的愤怒和反抗,都是委屈在作祟。更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没有被看到的期待与不被认可。
不吵架,从好好倾听开始
《从出生到独立》的作者认为,冲突本身不是问题,解决冲突的方法才是问题,而想要找到亲密关系的方法,就要找到情绪激动的原因,无非是两个根源:分不开和听不到。

分不开是指自己的情绪和别人情绪分不开,简单来说就是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在沟通过程中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感受,哪些是别人的,于是就会将自己的焦虑和别人的愤怒混为一谈,这时候就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比如说本身我们情绪就比较激动,没想到伴侣或孩子比我们更激动,这时候就表现出较低的心理时尚度,同时夫妻双方的焦虑还会传递给孩子。
这就是情绪和理智分不开的情景,也可以说认为是情绪化的人容易发脾气或不冷静。如果想要理智一些,就是要将情绪与事实分开,少关注感受多在意事实。这时候就从“我感觉”变成了尊重客观事实。
听不到就是既不能做到倾听对方,也不能做到接纳对方,耳朵听到的,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全是对方的千般不如意。
比如说在夫妻或亲子关系冲突时说的:多大点事,你至于上纲上线吗?好啦,不要多想了,别总是没事找事。

你看,这样的沟通不仅没有做到倾听,更别提共情了,我们这样的反应,相当于告诉对方:你的情绪不重要,所以没必要讲了,讲了你还是没理。
所以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导致了关系更加恶化,同时还增加了情绪失控的可能性。这时候正确的方法是非暴力沟通,也就是先描述事实,然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可以提出建议。
这样的沟通和倾听才有效果,才能划定彼此的边界,不会让人有种被忽视和侵犯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察觉情绪,然后把别人的和自己的感觉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