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处暑将至,老人说:处暑有“三怕”,分别指啥?为啥这么说?
原标题:2022处暑将至,老人说:处暑有“三怕”,分别指啥?为啥这么说?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

处暑,已到了高温天气“三暑”之“末暑”,气温不会异峰突起,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处暑节气后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
2022处暑将至,老人说:处暑有“三怕”,分别指啥?为啥这么说?
处暑节气有啥特点?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快结束了。
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并未开始凉爽,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节气,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小露锋芒。
在此期间,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处暑节气有“三怕”,分别指的是什么?
一、处暑怕大风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由于夜寒昼暖,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很快。
“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日无肯谷”“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等,都说明处暑节气后,作物很快要收获了。
处暑,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

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
处暑时节,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应加紧采摘,抢抓田间管理。
二、处暑怕连阴
俗话说:“立秋有雨万物收,处暑有雨万物丢”“处暑禾乃登,晴雨定收成”“处暑下雨烂谷萝”。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如果立秋下雨,接下来会适合收庄稼。
如果在处暑这天下雨,秋天的雨水就比较多,这样就不利于秋收,收了也没法晒。
处暑时节,是农作物果实逐渐成熟的季节,处暑当天的晴雨,可决定农作物秋后的收成;因为处暑当日的晴雨,可决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旱涝。

在旧时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经验总结出,处暑当日晴,预示今后一段时间内晴朗无雨,农作物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转化和干物质蓄储累积,农作物可以在有效积温条件下完成全部生育过程,农作物果实品质和产量能有所保障。
民间有“处暑晴兆丰”的说法;如果处暑当日下雨,民间也有“处暑雨,一秋雨”的说法;在农作物结实和产量形成阶段遭受阴雨绵绵的天气,温度和光照都不利于农作物进行果实转化和产量形成;所以民间认为,处暑怕连阴。

三、处暑怕冰雹
冰雹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小暑节气期间,也很容易突降冰雹。
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小暑到来之后,春玉米处于孕穗期,早稻处于灌浆期,棉花处于花铃期等等,都是生长的关键期。
如果此时遇到了冰雹,势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轻则造成减产,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绝收。
因此,对于农户们来说,处暑期间,害怕遇到下冰雹,可能对于不种地的朋友来说,影响不大,而对于农民来说,辛苦一季,都想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