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一位“菩萨皇帝”,40年不近女色,死因沦为千年笑柄
原标题:历史上唯一一位“菩萨皇帝”,40年不近女色,死因沦为千年笑柄
公元527年的一天,建康同泰寺内,一个帝王模样的人正缓缓的脱下自己身上的黄袍,取而代之的是一件僧衣。
一旁伺候的的方丈不忍问道:“陛下真的要遁入空门吗?老衲劝陛下还是慎重一些为好”那人却意味深长的说道:“朕意已决,大师休要拦阻”。
不多时,一群大臣赶到了同泰寺,一进门就扑通跪倒一片,纷纷哭喊着:“请陛下速速回宫理政,朝中不可一日无主啊!”
那人不耐烦的说道:“朕意已决,今日便要出家为僧,尔等休要聒噪!”
这位执意出家的帝王便是被后世称为“菩萨皇帝”的南梁武帝萧衍,之所以叫他“菩萨皇帝”,是因为他在位四十八年的时间内,南梁境内的寺院数不胜数,僧人的数量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杜牧的千古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南梁的佛教之所以会发展的如此迅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萧衍身上,他本人信仰佛教,到了狂热的地步。
萧衍出身名门,是西汉名相萧何的后代,之前曾是南齐重臣王俭的一个幕僚。后来,萧衍凭借着出色的能力不断升迁,加之与当时的皇帝萧鸾关系不错,最终升至黄门侍郎。
萧鸾死后,继任者萧宝卷荒淫无度,滥杀无辜。萧衍趁机起兵,将萧宝卷赶下了台,自己则成为了南齐的大司马,这个职务位高权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身居高位的萧衍权利欲极度膨胀,终于在公元502年的时候,他再度起兵,推翻了南齐,自己坐上了龙椅,改国号为“梁”。

有萧宝卷的前车之鉴,刚刚当上皇帝的萧衍不敢放松,他表现的相当勤勉,凡是好皇帝该做的事,他一样没落下。
萧衍在位前期,南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经济也空前繁荣。
然而,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萧衍却开始不按常理出牌了,不知什么原因,他居然迷信上了佛教,为此逐渐荒废了政事。
萧衍对佛经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出家之人断不可杀生思淫,于是他决定从自身做起,不仅改吃素食,甚至不近女色。
据史料记载,萧衍五十岁时,打发走了绝大部分的嫔妃,一直到八十六岁去世,他有差不多四十年代时间没有和任何一个女人同过房。
值得一提的是,萧衍不仅对自己要求很严,对臣民的要求也一点不低,他下令,全国一律吃素,甚至连祭祀也不能使用三牲。

不仅如此,萧衍甚至觉得自己应该亲自出家,成为一名真正的僧人,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然而,萧衍并非真的想永远呆在寺院里,他只是想过一把和尚瘾而已。
很快,在大臣们的苦苦哀求下,萧衍就改变了主意,三天后,他便脱下了僧衣,重新换回了龙袍。回去后便发布大赦令,顺便把年号也改成了大通。
在以后的岁月里,萧衍有先后三次“遁入空门”,与第一次不同的是,大臣们的哀求已不起作用,必须要用相当数量的钱财才能把这位帝王赎回来。
在萧衍的大力支持下,整个南梁的佛教事业的发展达到了全盛的地步。然而,此举也严重削弱了南梁的国力:僧人们不从事生产,全靠百姓和官府供养。

百姓们为逃避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争相逃亡,甚至出家为僧;南梁的军队军备松弛,兵源奇缺,在豪强并立的南北朝时期,这一点可以说是最致命的。
由于过分的迷恋佛教,萧衍本人也变得迂腐起来,开始无底线的仁慈起来。东魏将军候锦战败后想要归顺南梁,然而此人一向品行不端,是个小人,大臣们纷纷劝萧衍不要接纳候锦。
然而,关键时刻,萧衍却动了“慈悲心肠”,不仅收留了候锦,还委以重任,让其手握重兵。
候锦表面上归顺南梁,实际上也是暗藏祸心,他在暗地里与东魏暗通款曲,趁着萧衍第四次“遁入空门”,于公元548年起兵造反,并迅速包围了建康。

此时,萧衍才如梦方醒,急调援军解围,然而,南梁军队早已丧失斗志,就这样,在被围困了几十天以后,萧衍被活活的饿死了,时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