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被收购的背后:美国勾勒全球芯片封锁网,中国面临一场硬仗!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在整个芯片领域,美国正在勾勒一张
密不透风的封锁网。台积电正式断供华为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14日,美国第一大半导体公司英伟达正式宣布,将以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33亿元)的价格收购软银旗下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
英伟达官网:NVIDIA斥资400亿美元收购ARM,为AI时代打造世界上最优秀的计算机公司
虽然之前也有捕风捉影的消息传出,但当软银和英伟达最终摁下确认按钮后,依旧如同炸响一颗超级核弹,把全球半导体界都炸开了锅。
对中国更是如此。
原因无他:若英伟达顺利完成对ARM的收购,不仅将对半导体行业格局起到革命性的颠覆作用,还能在华盛顿长臂管辖权的影响下,全面提升美国对外的卡脖子能力,包括我们!

马克思有句名言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芯片设计领域,由ARM公司提供的处理器框架,就是这个经济基础。像华为麒麟系列、高通骁龙系列、苹果A系列、三星Exynos系列等芯片帝国,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言以蔽之,如果没有ARM,或许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没有今日之繁华。
在信息技术深度嵌入社会生活的今天,处理器架构堪称工业电子产品里核芯中的核芯。
当下ICT产业界一共有四种主流处理器架构,分别是:
1、Intel主导的x86架构,采用复杂指令集,运用于PC端和服务器。
2、MIPS,采用精简指令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前消费类电子产品使用最多的处理器架构,比如机顶盒、游戏机、打印机。
3、RISC-V,开发于2010年,采用精简指令集,有望在AI+物联网的时代,成为计算机主流架构。
4、ARM系列,采用精简指令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广泛运用于几乎所有工业级电子产品领域。
ARM的成功关键取决于两点因素:
一是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ICT产业从八十年代美国搭建信息高速公路算起,在经过三十年迅猛发展后,进入了一个盈利的瓶颈期。
当时,PC电脑是ICT企业面向消费者最广的产品,但这种产品由于价格和便捷性的限制,一般是以家庭单位存在。更重要的是,电脑使用周期长,它创造的利润远远填补不了电子产品十八个月内就能迭新换代的技术投入。
而若想继续深挖市场,不仅需要细分到家庭单位中每个人的头上,还要在产品的发展方向上有所突破。
手机是一个很关键的阵地!
如果能做出兼具大部分电脑职能的手机,再加上其特有的人均刚需性,一定能做出更大的增量蛋糕。
不过,问题随之接踵而来,基于复杂指令集的传统处理器架构,存在着成本高、能耗大、体积大的缺点。即便是彼时能优化到极致的PC产品,也要比能随掏随用的手机大得多。
ARM32位元精简指令集CPU架构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通过高达75%的嵌入式占比,将复杂的指令集进行精简,从而在传输过程中用更少的指令实现更高的编译效率。运算能力的提高和频率的下降,使得ARM处理器在复刻普通PC大部分能力的同时,做到了小体积、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这为手机走向更高速运转的智能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随之,ICT产业从不便捷且产品单一的大型PC步入了以智能机、平板电脑、掌上APP服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颠覆了社会运转机制和日常生活
二是独特的授权模式:作为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授权为运营模式的公司,ARM不生产芯片,只提供设计方案。具体授权模式分为以下三种:处理器级别授权、处理器框架授权、处理器优化级别授权。
为方便大家理解,我就用造飞机来形容。
处理器级别授权就是把战斗机图纸卖给你,这里面会手把手教你如何造飞机,比如哪个零部件该用哪种材料,这种材料该如何锻造;再比如垂直尾翼的倾斜角度需要多大,它在风洞实验的合格成绩是多少,大概就像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枭龙的模式。
总而言之,该级别的授权,就是把所有东西一览无余的全部交给你,然后你可以从中窥探到处理器架构的绝密内容。
只要你有能力,通过逆向工程搞出一个高仿品也未尝不可。
处理器框架授权就是把战斗机的三维建模图卖给你,但这个建模图只有战斗机的具体气动布局和零部件结构图,至于隐身用的复合材料、起落架用的特种钢材、发动机用的耐高温材料以及适配的航电系统你自己去搞定。
处理器优化级别授权就有点像波音和塔塔集团的合作,明面上F16是你印度生产的,实际上从材料到组装战斗机的机械设备全是美方供应。
第一种模式买方有权对核心架构修改,第二种模式只能对根据指令集框架设计出来的IP核进行修改,第三种就是典型的拿来主义,什么都不用改,把ARM的Logo擦掉换成自己的,然后找代工厂直接生产即可。
当然,别看ARM提供了框架,全世界能在这个框架内画出花儿来的企业,基本上也屈指可数,关键在于这个框架内的其他组件还需要自己设计。没有雄厚的技术底蕴,就算给最顶级的授权也无济于事。
这好比印度和中国造同样的战斗机,苏霍伊直接把图纸细节全摆在印度面前,结果还没有只通过成品就能独立生产的中国一半好。
ARM这三种不同定位和不同价格的模式,使得更多的芯片设计厂商能在省掉对基础框架的研发费用后,能够全力研发性能更先进但价格更实惠的芯片,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繁荣。
而亲手缔造这个繁荣的ARM公司,则牢牢控制着时代的命脉
根据相关统计,在中国设计的所有先进芯片中,基于Arm技术的比例约95%,中国区贡献了Arm总销售额的20%。
显而易见,一旦Arm被英伟达收购而后者又无力抗拒美国政府的行政命令时,白宫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芯片行业将形成降维打击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也适用本法。


ARM中国是一家合资公司,属于完全独立运营的实体,不过由于中方股份分散在几家企业,持股47.32%的ARM英国总部仍然是第一大股东。2019年,ARM中国年营收增长近50%,占ARM全球IP业务27%和营收增长的100%!
吴雄昂是有着过硬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士,并且是产业界有口皆碑的企业领军人物,该团队对于近期媒体报道中对吴雄昂的莫须有指控感到非常震惊和气愤。
第一,我们从没有断供,一直在支持华为,包括华为产品的发布和持续的出货。第二,我们Arm中国的产品是源于英国的架构。可以看到,我们V8架构以及后续架构也已经明确,这两个产品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向中国的客户包括华为进行供货。
另一个是ARM中国的发展轨迹已经超出了英国总部的控制:ARM中国能在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内为ARM全球业务贡献100%的增长,不止在于中国市场的广阔,更在于ARM中国在吴雄昂的领导下对技术的深挖。
目前,ARM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三条本土研发的业务线:周易AI芯片、星辰CPU、山海IoT安全芯片。在ARM中国的联名信开头,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诗:星辰山海不负韶华,凝芯聚力砥砺前行!
而这一切,让通过老牛挤奶模式盈利的英国总部,深感如芒在背
Arm中国董事长兼CEO吴雄昂(资料图)
由于美国总统在与中国的经贸战将技术优势“武器化”,因此除非英国拥有自己的讨价还价武器,否则英国将成为附带受害者。Arm为苹果,三星,索尼,华为以及几乎世界上所有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机提供动力,因此可以对他们施加影响。
这是什么意思?
英伟达收购ARM后,将为美国在对华科技问题上提供一把强有力的武器。而作为武器的打造者,ARM能承受中国的怒火吗?
综上所述,一旦ARM被美国企业英伟达收购,基于CFIUS法规的约束,ARM的中立性肯定会荡然无存,这将导致其在大国对抗中沦为美国打压竞争对手的科技牌和地缘政治牌!
不过,中国人也早有未雨绸缪,RISC-V架构就是这个“缪”。
基于精简指令集的RISC-V架构,不止是AI+物联网时代的专属定制,其开源和把总部搬迁到瑞士的做法,也能完全规避美国的商务禁令。在去年国际芯片大会上(Chips 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说过:
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Intel(英特尔)、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在科技去全球化及脱钩的大背景下,国内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向RIS-V阵地转移,比如阿里巴巴去年推出用于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的玄铁910,采用的就是RISC-V处理器架构,号称该框架阵营内最强处理器(但也必须承认,在国内企业耕耘ARM架构这么多年后,换平台发展的技术代价也是很大的)。
都是两个肩膀扛一颗脑袋,谁也不比谁聪明,不信十年后、二十年后,再回头看看,谁会当凌绝顶,谁又做那山下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