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印象不是真相:执政党的支持率到底有多高?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7-31 14:39:43 围观 : 评论

作者:猫哥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最近几个月美国不予余力地拼命抹黑中国,但是这个抹黑的矛头基本都是对着执政党去的。

特别是蓬佩奥,一边编造各种谎言抹黑中国,一边假惺惺表示对中国人民依然“保持尊重”,企图割裂执政党与民众的关系。

1中国民众满意度

7月12日对于蓬佩奥的污蔑,我们外交部发言人突然抛出一个数据:“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率超过93%!”

(来源: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这个数据确实有点吓人,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来说民众对执政党的支持率超过50%就是很不错的数据,超过60%就是非常罕见的高支持率了。

而中国民众对中共的支持率竟然超过93%——这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据。

那么,这个民众支持率超过93%的数据是谁提供的呢?

这是哈佛大学在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提供的数据。

这份长达18页的报告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三名专家撰写,他们于2003年—2016年在中国组织了8次调查,与超过3.1万名中国城乡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谈话,以追踪中国民众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各级政府的满意度,之后写的这份调查报告。

报告得出的结论是:

2003年以来,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几乎全面提升,尤其是内陆及贫困地区的民众的满意度提升较大。

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各级政府满意度依次是中央政府最高,省、县(市)、乡镇各级逐级降低。

在2003年民众对中央政府满意度为86.1%,乡镇政府满意度为43.6%;

到了2016年,中央政府满意度变成93.1%,乡镇政府满意度为70.2%

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

民众对乡镇政府的满意度

(来源:报告截图)

不仅如此,中国民众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印象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民众认为,地方政府官员“友善”“关心普通群众困难”。

在2003年,仅39.1%受访民众表示地方政府官员“友善”,但这一数字到2016年升至74.3%。

2003年只有47.5%的民众认为地方政府官员“博学”,到2016年这个数字变成75.7%。

(来源:报告截图)

2印象与真相

说实话,如果这不是哈佛大学一群教授花费了13年时间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估计很多人都不大会相信这个调查结果。

因为这些数据与大家心理印象的差距有点大。

比如2010年之前当时网络上是啥氛围?

那时公知肆虐,反体制成为主流!

那个时期谁敢在网络上说自己爱国爱政府绝对会被喷成渣,甚至还有人因为发表了爱国言论被人肉被殴打,殴打之后警方处理居然是偏袒肇事者(真事)。

这种情况下哈佛大学调查报告居然显示从2003年—2016年中央政府民众满意度从来没有低于过80%,最高甚至达到95.9%!

这些数据是不是与自己心里印象差距太大了?

那么,印象与报告那个最接近真相?

我认为这份报告更接近真相。

为什么?

首先网络最容易放大负面印象。

举一个典型例子,去年滴滴出现两起杀人案件之后,网络舆论简直就要沸腾。

我的朋友圈就看到很多人要卸载滴滴软件,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滴滴安全性太差了!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滴滴杀人事件不久最高检就出台了一个报告,报告指出过去每年传统的出租车发生的恶性刑事案件是滴滴同等周期的8倍!

这就是印象与真相的差距。

其次,中国政府民众支持度很高的逻辑其实很好理解——

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国家民众对政府支持度肯定很高!

再说一遍,

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国家民众对政府支持度肯定很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平均每年经济复合增长率是9%!这样高速增长的经济,民众对政府支持度不高才是见鬼了!

3我的经历

可能一些年轻人不大懂我上述描述的含义,作为一个改革开放历史的见证者谈谈我的经历。

70年代我家住在企业的家属院里。

房子就一间,不但采光极差还没有厨房也没有厕所,墙壁与屋顶都是用报纸裱糊装饰,晚上还能听到老鼠在跑动。

洗澡去单位的澡堂,上厕所是去江边的公共厕所——

每次上厕所都要走好几分钟,晚上还要拿手电筒(附近没有路灯),这个厕所还发生过小孩晚上掉进粪坑的事故。

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间自己的私家厕所。

但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不要说是私家厕所,连台黑白电视机都是一种奢望。

那时黑白电视要400元一台,400元在70年代是什么概念?

我父母还算是企业的干部,每月工资也只有20—30元,据父母说,毛主席的工资才400元一个月。

我们整个家属大院只有一家人买了一台电视机,我们这群小孩最喜欢到这家去蹭电视看,当时甚至不敢幻想自己家里能有台电视。

到了80年代大部分城市家庭还是很穷。

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每月生活费只有10元——包括早中两顿伙食,当日来往学校的车辆交通费(每天2毛)。

那时食堂一份炒肉片是2毛,蔬菜是8分,我的生活费大致够每周吃两顿肉,也就是说一周六天我有4个中午只能吃素。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那时我对肉的渴望,明明中午计划吃一顿蔬菜,把饭盒递进食堂打菜的窗口,嘴里喊出来的竟然还是“来一份肉片”

这样生活费自然是有较大的缺口,于是就在家里偷粮票去卖钱(偷家里钱是不敢的,家里的钱父母每天都要数一遍)。

那时细粮票大致是三毛一斤,粗粮票是2毛一斤,并且经常波动——我对经济的启蒙理解就是从倒卖粮票开始的。

整个80年代,我们这代人基本对物质都没啥欲望,因为确实物质都很贫乏。

大家吃穿用度都差不多,服装都是最普通的布料,有件的确良都算是好的。

就这样大部分家庭都买不起衣服——比如我们家,都是靠母亲用缝纫机做全家的衣服。

90年代上大学之后,慢慢感觉条件好起来。

首先是彩电的迅速普及,然后是洗衣机、VCD进入千家万户,最震撼的是90年代中期我家安装了一门电话。

记得当时我兴奋得不得了,以前这玩意感觉都是电视里大干部家庭才会有的奢侈品,现在自己家里有一部,那种感觉简直就要飘起来。

从90年代回顾70、80年代,我都感觉自己家庭这十几年如同梦幻般变化。

其实我父母也只是普通的企业干部,只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推着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21世纪更是像开了挂一样,基本自己想要的东西几年之后都能实现。

想要一部大哥大,结果工作2年之后就拥有自己第一部手机;

想买房,工作6年之后买下第一套商品房;

想买车,工作8年之后买下第一台自己的私家车;

然后就是不断换房,不断换车,生活越来越安逸富足。

现在如果再回头看看这段历史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在这过程中任何时候最大胆的想法也不敢想象未来生活会变成今天这样!

要知道在80年代我们家连吃肉都很困难!

大家知道以上经历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这个国家仅仅用四十年时间就实现了发达国家300年的成就,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开了挂的人生。

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

4大象起飞的奇迹

二战之后也有少数国家与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比较典型的就是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

但它们才多少人口?加在一起还没有我们四川省多,而我们是十几亿这样的人口规模整体性的跨越式发展。

这是绝无仅有的大象起飞的奇迹。

横向纵向比较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可能有些人觉得今天的生活是理所当然,但是二战之后全球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只有区区几千万人口。

地球村除了发达国家还有60亿人生活水平依然很低下,只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率领下,让14亿国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即使在2010年之前,即使公知恨国党最肆虐猖狂的时候,我们党的民众支持率也非常高。

但凡上点岁数经历过改革开放历程大多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定的基本盘——虽然那时他们大多数都不上网。

大多数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

你就把西方那套制度吹上天也绝对比不上自己的亲身感受——这个国家的这个党这几十年确确实实是一直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5 建设性思维

在2010年之前我也曾经一度被公知那套理论所蛊惑,思想比较偏激,总是用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阴暗面去整体否定我们的体制。

后面因为工作关系与企业家打交道比较多,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我与他们最大的差距还不是财富上的,而是思维方式上的差距——

我的思维模式总是轻率地否定一切,而这些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都是建设性的思维,从不轻率地否定。

有一次与一个企业家交流一个项目,我大概从5个层面提出对这个项目的否定意见。

而这位企业家并不否认我的意见,但也不轻易否定项目,而是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既能规避项目的瑕疵又能推动项目的运行。

这次交流对我的震撼极大。

那天晚上我坐在某个城市河边的一个小酒吧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想了很多很多。

从个体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我的思绪如天马行空。

这次我与企业家的交流如果放大一点何尝不可以理解为一个普通民众与管理层的交流?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总是会因为某些微观的问题而否定一切,而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却是正视存在的问题并且用建设性的方法去解决它。

所以,我决定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是动辄偏激的以偏概全以点及面,而是尝试着用建设性思维去看到这个世界。

然后,我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假如你是总理》——就是试图站在总理这样宏观的层面来解析当时的热点时政事件。

这个《假如你是总理》我大概写了两季有二十多篇,通过这个写作过程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一个偏激的“右派”变成一个坚定的左派。

因为站在宏观的层面我发现,一些看似简单的社会问题处理起来也是千头万绪繁杂无比。

而我们的管理层不但殚精竭虑化解着各种社会矛盾,还能同时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真是太不容易了!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我渐渐越来越反感那种冷嘲热讽的公知腔,特别反感那种动辄把屎盆子往体制上扣的言论。

有一次在饭局中一个朋友喋喋不休地对执政党大放厥词,在他眼里执政党与民众就是“割韭菜”的关系,为了割韭菜执政党策划了各种阴谋。

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就与他杠起来——

“你说执政党对老百姓一茬一茬割韭菜,那我来给你讲几组数据:

1999年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是8平米,现在是36平米,自有房率全球第一;

1999年中国私家车保有量只有1000万台,现在是2.1亿台;

1999年中国空调销售量是1000万台,现在是1亿台,空调渗透率60%已经达到美国标准。”

“那我来问你,不是说执政党就是对老百姓割韭菜吗?怎么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怎么解释?”

他瞠目结舌。

然后我继续毫不客气说道,30年前你也不过是个农村的孩子,现在你有车有房,每年出去旅游度假都是住5星级酒店——

能有今天的生活你觉得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还是因为时代大环境的原因?

他想了想,试图开口却被我打断了——

“最重要的原因一定是时代大环境!没有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大环境,个人再努力也是一个屁!”

6 时代的浪潮

当然,我能下这个结论也是有依据的,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如果撇开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就是印度。

但是印度也没有能实现带领印度老百姓实现阶层性的跨越。

2016年莫迪搞税改,消费品税率最高的奢侈品税率是28%。

那么大家知道印度官方定义的“奢侈消费品”是什么吗?是汽水、电吹风、巧克力、洗衣机。

也就是说,如果你生在印度,通过个人努力能过上印度官方定义的“奢侈生活”——

其结果也不过就是能喝汽水,吃巧克力,用电吹风与洗衣机而已!

与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差了一大截。

也只有在中国,过去几十年才能不断创造出整整一代人跨越式发展的励志故事。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被时代的浪潮席卷着前进。

平时大家忙忙碌碌不觉得,过了10—20年回头再看看绝对会惊叹自己生活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感受我相信60后、70后甚至80后都感触颇深。

所以,最后我毫不客气对朋友说到,“如果没有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大环境,你大概率还留在农村啃泥巴,你能有今天的成就一定要记住一句话——”

这是一句很俗套的老话,但是当时我觉得无比的贴切,这句话就是,

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

7 西方的幻像

本次新冠疫情就是一张魔鬼的考卷,将过去公知吹嘘的无比“优秀”的西方那套制度的幻像戳得稀烂。

幻象一:美国是有言论自由的国家。

相:任何媒体稍微站在公正立场上报道中国立刻被抨击为“亲中”。

美国之音这样长期反华的媒体竟然因为有“亲中倾向”导致高层被撤职,推特上只要客观为中国说几句公道话就会被删号。

幻象二:美国的官员对选民负责。

真相:美国目前确诊超过400万,死亡14万,如此灾难性结果没有任何官员为此承担责任而被撤职查办;

幻象三:美国民众综合素质很高。

真相:直到现在很多美国人还不愿佩戴口罩,甚至有人认为口罩里藏着5G天线,美国防疫首席专家福奇甚至收到死亡威胁——

这些全都是超级反智的行为。

幻象四:美国官员权力有制衡,官员不敢为所欲为。

真相:川普上台一言不合就动辄退群撕毁各种协议,这些行为可有任何制约?

防疫期间,川普将联邦政府弄来的防疫物资交给女婿库什那贩卖,库什那让各个州政府竞拍防疫物资,价高者得,这种公然发国难财的行为可有谁来制约?

幻想五:美国政府以人为本。

真相:美国疫情爆发之后(包括欧洲各国也是如此),政府首先考虑不是防疫救人,而是不要影响经济。

不管疫情有多严重,不管死多少人,都无法动摇美国政府重启经济的决心。

以前公知污蔑中国靠“低人权优势”来推动经济增长,现在来看,真正具有“低人权优势”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以上林林总总与中国相比方方面面都差了八条街,所以老天爷也很公平,中国不仅是全球防疫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也是今年全球各国经济体唯一将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8 核心竞争力

我甚至认为,如果哈佛大学现在再对中国民众做一次调查,有很大可能执政党与各级政府的民众支持度会创下新高。

这才是中国最核心的竞争力。

执政党与老百姓紧密团结在一起从而形成极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但能创造经济建设的奇迹,更能创造防疫战争的奇迹。

这就是我一直坚定的看多做多中国,并且坚定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