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湄公河不宁静!蓬佩奥提着“环保大棒”来了!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9-18 12:23:17 围观 : 评论

原创: 后沙
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
已获转载授权

如果说美军海军在南海频频制造危险局面是针对中国的“明枪”,那么,它的“暗箭”在哪里?现在答案越来越清楚,就是湄公河流域。


美国在南海舞刀弄枪,中国都有纪录在案,但它在东南亚的干扰和破坏活动则相对隐蔽,往往在“经济援助”外衣下,手段显得不是那么赤裸裸。


然而,近段时间以内,美国对东南亚地区,尤其对湄公河流域的干涉行为越来越急躁,这也说明美国对自己在该地区影响力下降,越来越感到焦虑。



9月15日,受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邀请,蓬佩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加了会议,再次对中国进行大肆攻击,称在过去8个月时间内,局势发生了逆转,世界觉醒了,大多数国家都在站在了美国一边(美国+以色列,2比169,联合国大会投票结果,蓬佩奥果断失明)。


他还特别针对东南亚发表了讲话,“东盟国家也意识到只要美国与他们站在一起,他们其实就有能力挺身抵抗中国侵袭。”


蓬佩奥承诺要在南海、湄公河争议上为东盟国家发声,并增加投资,帮助该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蓬佩奥说的承诺,就是挑拨;蓬佩奥说的帮助,就是破坏。总之,美国靠得住,肥蓬能上树。


自从2011年10月5日“湄公案惨案”发生,到凶手糯康伏法以来,湄公河流域安宁了许多,抢劫凶杀、制毒贩毒等恶性犯罪在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联手打击下数量已大幅度下降。


稳定与发展是湄公河流域各国人民的最基本共识和需求,因此,美国也难以公开进行破坏活动,一直是用间接、隐蔽的手段来进行渗透。


现在连蓬佩奥都跳出来公开指责中国“威胁”东南亚,并扬言美国要跟“东盟”站在一起时,湄公河流域就会变得不那么宁静了,这些国家很难躲得过美国的“环保大棒”。


就在蓬佩奥发表演讲时,“美国之音”报道,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制办公室(OFAC)15日宣布,对中国优联集团进行制裁,理由是该企业在柬埔寨工程项目“侵占和摧毁”了当地人的土地和环境。


美国财政部还指责柬埔寨政府侵犯了人权,而且建设区域有可能变成中国的永久军事基地,进而“危害”了地区和平。



该项目是在2008年5月9日由中方企业与柬埔寨政府签订,租建用地3.6万公顷,租期为99年,是柬埔寨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项目。


美国明明是出于自己的军事霸权和政治霸权来看待这个项目,却用“环保”这个借口来进行破坏和打压。那么,这也预示着将来美国政府也会用“环保”为由制裁与湄公河流域建设有关的其它中国企业。


然后再用“人权大棒”打击那些与中国合作的国家。


如果美国阴谋得逞,这里将倒退到混乱和贫穷状态,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发展也将受到巨大破坏。


“环保大棒”美国一直用得很顺手,除了美国制裁威胁,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环保NGO在为其服务,或舆论造势,或上街抗议,甚至直接冲到施工地点进行阻挠。


NGO违法行动一旦受到各国压制,那么,美国就马上跳出来指责当事国“侵犯人权”,又是各种制裁。


简单说,就是你躲过“环保大棒”,也躲不过“人权大棒”。


但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建设项目,比如像化工厂,甚至高加索地区的生化研究所,要是有人抗议,美国就会要求当事国马上采取强制手段,它管这叫维护秩序。那些跟着美国“环保”起哄的狗狗们,是永远看不到这种“双标”环保的。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区域,当这种合作成果越丰硕,美国就越忌恨。


蓬佩奥赤膊上阵,预示着美国的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NGO游击式破坏将变为次要手段,美国将动用国家力量,公开破坏这里的经济发展,并企图改变这里的政治格局。


湄公河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不得不结束令其焦头烂额的越南战争,退出东南亚后,这里的政治天秤稍稍倾向了苏联。苏联解体后,又恢复了相对平衡,自我洗牌,胜者为王。


美国在21世纪初由于受到911事件影响,主要是借用日本的经济力量来影响东南亚,自己居于“二线”。


2009年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东南亚作为美国战略布局衔接点,就成了美国重点经营地区,而湄公河流域又是重中之重。


湄公河源出中国,下游国家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中南半岛又是连接东亚和南亚、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重要大陆桥。


美国一直试图控制该地区,或建立傀儡政权,或培养亲美势力。但美国借用日本之手来调控东南亚政策,并不成功,日本也力不从心。


2009年,美国提出“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故意针对上游的中国。以环境、卫生、教育、水文,动植物为幌子,说服各国与美国签定“密西西比河与湄公河”合作协议。


2011年7月,美国推动“湄公河下游之友”外长会议,2012年将缅甸拉入,搭起了湄公河“合作”戏台,一大堆离湄公河十万八千里远的善男信女们却纷纷赶来,日本、韩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而中国却被排斥在外。


缅甸、老挝,在2013年还成为了“金色眼镜蛇”多国军演的观察国。5月,缅甸总统吴登盛访问美国。然后柬埔寨也被美国邀请一起搞“维和军演”。


然后就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美国河流协会”(NGO)开始在湄公河流域国家落地,其它“NGO”更是多如牛毛,拿着美国的的狗粮,扮演美国推销员,将宗教、文化、人权、环保等议题玩得滚瓜烂熟。


奥巴马政府尽费周折将昂山素季推上缅甸权力宝座,结果缅甸还是保持与中国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是美国“湄公河计划”遭到的最大打击,有苦难言。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保持着健康的外交关系,有矛盾都在本地区解决,避免国际化。然而,美国则想将一切矛盾国际化,想通过挑拨离间,在这里构筑一道针对中国的防火墙,以利相诱,以力相逼,企图使中国受到阻挡。


美国想在湄公河做什么?


不同的历史阶段,美国的政策也不尽相同,但根本目标不变有大的变化:


一、遏制中国影响力;


二、以经济,外交手段实现美国在该地区利益;


三、打造由美国主导政治生态圈(代理人执政)


为遏制中国,美国必须找到挑拨的借口,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有一个长期矛盾,就是水资源问题。


中国只要在澜沧江修建水电工程,美国肯定会第一个跳出来,理由都是--保护生态环境。


这样既能破坏中国的水利计划,又能扮演小国保护神的角色,与美国在南海兴风作浪紧密配合。


美国之所以放弃军事手段干预湄公河国家,是因为越南战争,美军可以在中东打、在巴尔干半岛打,但在这里,它不敢这么干,北越当年能跟美国耗到底,背后站着谁?美国很清楚。


既不能武力解决,又无法集体结盟,美国只能采取各个击破手段,像“湄公河流域合作委员会”这种区域性组织,美国是最喜欢介入的。


奥巴马喜欢“民主改造”,温柔一刀,但特朗普不喜欢。这里有四个不“民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想拿到“民主”牌照,必须由美国说了算。


美国套路很清楚,如果你没有“民主”牌照,等待你的就是制裁。越南想“民主”,网上就出现一帮“越吹”。


越南加入了TPP,结果被美国给耍了,特朗普撕毁了TPP,让越南非常难堪。


柬埔寨每次大选,美国扶持的带路党都要折腾,洪森一直态度鲜明,坚决反对美国干涉柬国内政。所以,美国第一拳就必然打向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柬埔寨,要立个威。


美国为了其战略利益实现,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接下来,很可能要逼各国表态,再搞一个湄公河国家《共同宣言》之类的东西,一步一步破坏这些国家与中国合作环境。



在经济上,日本是美国主要帮手。2012-2015,日本给湄公河流域援助达74亿美元,共57个项目,其中越南26个、缅甸12个,项目包括高速公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日本的付出得不相应回报,但日本算的不是经济账,而是政治账。


有的人在网上有一个很古怪的思维:中国对外援助,就是撒钱的傻子,日本这么做,就是精明能干,高瞻远瞩。有这种傻子,美国NGO才可以在四处煽动人心。


美国想花日本人的钱,办美国人的事。2012年,美国为了将拉拢缅甸,要求日本免除缅甸37亿美元债务,当成给昂山素季执政的“礼物”。


日本只好忍痛免除,其实日本也提防着美国在东南亚动作过大,会破坏自己多年深耕的有利局面。



特朗普可不像奥巴马那么“和蔼可亲”,随着美国“印太”战略推出,奥巴马“温柔一刀”已被抛弃。


蓬佩奥在湄公河流域的政治路线图,从柬埔寨身上就可以看出:


以环保为名让NGO出来闹→煽动反华情绪→向政府和中资项目示威→制裁中国企业→柬埔寨经济陷入困境→民怨沸腾→社会动荡→族群撕裂→冲突国际化→带路党自封首相→美国承认街头首相→走向“民主”……


这个路线图可以复制在湄公河流域任何一个国家身上,但中国决不会让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一定会见招拆招。


特朗普、蓬佩奥想推倒洪森、昂山素季,得先看看自己能不能留在位置上,更何况还有中国在主持公道。


一个北美国家,不顾本国疫情失控,不远万里跑到湄公河折腾,这是怎样一种精神病?


东南亚的事就不劳美国操心了,死皮赖脸凑过来,蓬佩奥那张大脸和臭嘴不觉得恶心吗?以后被大家一起赶走,就没意思了。



我们向来是以德服人!中美两国在湄公河流域争斗,接下来必将进入白热化阶段,甚至要预防“湄公河惨案”这类恶性事件再度出现,东南亚国家必须保持清醒。


没有美国,湄公河流域才会变得更好,对世界来说也是如此。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