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又一起围殴事件,多名男生殴打7岁孩童,真相是啥?
原标题:河北省唐山又一起围殴事件,多名男生殴打7岁孩童,真相是啥?
文/江湖独白专栏
标题:河北省唐山再起风波: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应该是嫌疑人的武器
河北唐山时隔一个月的时间,又一次出现了令人心痛的案件,这一次针对的对象是7岁的孩童,让这个备受争议的城市再一次出现多人殴打事件。

根据中国网资讯,近日在河北唐山市,多名未成年人欺负殴打一名7岁孩童引发热议,7月16日,据唐山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已经有公安进入,正在调查。
殴打7岁孩童,情节已经构成了对未成年保护法的蔑视,当多名未成年对一名未成年进行侵害行为,我们到底应该保障谁的例子。
有网友从法律的角度解释,几名未成年人已经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如不满14周岁者将不予处罚,但会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如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违反治安管理的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为什么唐山会让人如此敏感?
之前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总共抓了九名犯罪嫌疑人,让这座城市开始了半个月的雷霆风暴的扫黑行动,根据实名举报对多名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
这是一次舆论的胜利,
也是一次直面黑暗的开始,
我们开始意识到女生正在经历一些不平等对待,如果不为她们发声,接下来还会有更严重的案件出现。

同样一个道理,孩子也是家长的心头肉,长期处于暴力环境之下的未成年人也应该受到广泛关注,这一次涉及到的是即将成为未成年的男生对一名7岁孩童进行伤害。
它的出现让我们陷入沉思,在未成年保护法中是否能够针对此类暴力因子的小孩进行更为严厉的处理。
子不教,父之过,
一个孩子的变坏影响的绝对不止是他的家庭,还有身边邻居的受害者,这个片段有十五分钟,无助的孩子就这样经历多名男生的攻击,身上有伤,心理上也是无法接受的。
事发在遵化市一农村民房内,一名男童被多名13岁左右的男生进行轮流掌掴、掐脖子等,隔着屏幕可以听到啪啪的巴掌声,从这一点来看,被打的男童极有可能是留守儿童。

从曝光的视频来看,伤人者无视法律法规对他人进行多次伤害,对受害者进行双手合十抽打脸部,用脚踢孩子的臀部,脱掉裤子等侮辱性动作,可见他们明白不能将孩子打坏。
让我气愤的是,拍摄者也是团伙中的一员,将自己的罪行录制下来后,发布到网上耀武扬威,这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也是对相关法律的蔑视。
为什么频频发生此类针对孩童的暴力行为?
单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长辈因为生活困难被迫外出打工,体型瘦小的就会面临多位大孩子欺辱,这是一个让人痛心的社会现象。

那么未成年保护法有对这现象进行干预?
答案是有的,早在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增设了“强制报告制度”,规定某些工作单位及人员,如发现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制止、提出检举、控告。
此次视频的曝光,证明有知情人看不过欺辱小孩的行为,从而从引发起网络的热议,有人用微薄的力量去保护他人,就有人凭借心情去伤害他人。
法律就是对于后者的惩戒力度,更应该成为保护弱者的武器,不能将施暴者以年纪小为由而错过。

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中提到,完善未成年为委托照顾制度,以有能力解决孩童问题的成年人为标准,做到关爱留守儿童。
我们无法避免罪恶的发生,但是仍然要选择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作为普通人而言,懂得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才是未来对抗暴力的重点。
作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我看到孩童在被殴打,心中的思绪翻腾,巴不得一巴掌呼过去,可是他们是未成年,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惩恶扬善决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它关乎信任《未成年保护法》的公平性,保护受伤的孩童,严惩对他们造成伤害的施暴者。
将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一旦养成这种概念,足以为祸社会治安。

“百日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公安部对打击黑恶势力的决心,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2万元,这是一个可喜的数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人的困境,这就是我们为被打的受害者发声的动力。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只有严厉对其进行打击,将法治社会进行到底,才能杜绝以情绪不稳定伤害他人的犯罪行为。
唐山市在备受质疑之下,更应该拿出雷霆手段,及时公布施暴者信息和处罚手段,重塑城市形象,不能让几个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始终相信好人多于坏人,坏人只能用围殴的方式彰显自己的能力,最后被后来者推翻打倒。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守护孩子的希望,孩子是家国的未来,任何针对孩童的暴力行为,从重从严处罚,让家长们能够更放心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