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仕阅读网
诸子百家
佛教经典
道家经典
儒家经典
周易玄学
诗词曲赋
历史演义
二十四史
古典小说
中医理论
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典小说
花月痕
魏秀仁
古典小说
阅读数:
上架时间:2020-01-01 11:27:16
收藏本书
强烈推荐
全本TXT下载
花月痕免费在线阅读,花月痕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花月痕全文阅读,花月痕无弹窗广告阅读,尽在豪仕阅读网古典小说频道!
《花月痕》内容简介
作品简介:《花月痕》,清人魏子安所作小说。全书十六卷五十二回,原署名为眠鹤主人撰,栖霞居士评。较早版本为清光绪十四年木刻本、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局的铅字排印本等。 此书流行于清末狭邪小说及鸳鸯蝴蝶派小说浪潮之前,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到狭邪小说的过渡环节,象徐枕亚的《玉梨魂》从小说名字和内容都是学它的。 此书是清朝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写韩荷生、韦疾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爱情故事。书中的韩荷生才兼文武,屡见奇功,终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韦疾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落得个一病身亡,刘秋痕也自缢殉情。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 此书描写韦痴珠、刘秋痕和韩荷生、杜采秋这两对才子与妓女的故事,叙述他们空达升沉的不同遭遇。韦、韩角逐官场,流连妓院。韦风流文采,名倾一时,而怀才不遇,终身潦倒;秋痕也因不得嫁韦,以身殉情。韩则飞黄腾达,累迁官至封侯;采秋终于归韩,亦得一品夫人封号。全书布局巧妙,行文缠绵,文笔细腻、哀艳姜婉。其中刘秋痕,虽堕娼门,但不甘沉沦,以死殉情,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少见的一处身遭侮辱损害而奋力抗争搏斗的光彩照人的妓女形象。 这部书有名,其实也只有名在里面的诗词,缠绵悱恻,哀感顽艳,都是香奁体。清末的文人很欣赏这些诗,张恨水早期的小说里也常引用这里的诗词。如果满分为一百分的话,小说最多只能打个六十分,诗却可以打上七十。可这些诗也过于绵软香艳,读过一些,就觉得无味了。我初读此书是在中学里,十多年了,记得的只有两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这两句因为太有名了,很多人都能上口,可知道它出自于《花月痕》的,又有几人?不免有点数典忘祖了。文学分析:魏秀仁(1818~1873)的《花月痕》是一部长篇自叙式抒情小说。作家将其一腔孤愤寄于楮墨,展现了一个潦倒名场、桀骜不驯的知识分子奋争与失败的心路历程。小说以韦痴珠与并州城中名妓刘秋痕的一段生死不渝的情缘为主干。痴珠弱冠登科,崭露头角,有揽辔澄清之志,上疏主张激浊扬清,刷新政治,包括“大开海禁”、“废科举”等,颇有惊世骇俗之论(第四十六回),在近代小说中较早表现出变革思想。然而文章憎命达,十年湖海飘零,依旧青衫白袷。小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才子佳人的窠臼,痴珠与秋痕一见倾心,并不仅仅是痴男怨女的怜才慕色,而是两颗孤寂的心、两个憎伪拔俗的灵魂的契合。小说较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痴珠的孤高狷介、睥睨尘俗的个性。至于秋痕,性格尤为刚烈。作家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烟花女子,对于“人”的尊严的渴求。为了摆脱被蹂躏玩弄的命运,她进行了惨烈的、或许可以说是悲壮的抗争。另外一对有情人韩荷生和杜采秋,则是为比照、烘衬韦痴珠和刘秋痕而设,寄寓了作家对于人生荣枯的感慨。韩、杜二人,美如天机织锦,然而他们所缺少的就是那种同丑恶、虚伪冰炭不能相容的个性锋芒。 符雪樵评《花月痕》说:“词赋名家,却非说部当行。其淋漓尽致处,亦是从词赋中发泄出来,哀感顽艳。然而具此仙笔,足证情禅。”准确地指出它采用了和历来“说部”截然不同的艺术手法,以词赋体而为说部,这是颇具创意的艺术尝试。《花月痕》完全摆脱了说话人讲故事的腔调,作家就是小说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旁观的局外人,痴珠即作家,作家即痴珠。小说中没有什么复杂奇妙的故事情节.足以构成其创作特色的就是作家主体精神的张扬,充溢其中的是作家灵台深处、烈烈如炽的表现自我的创作冲动。它近则直承《红楼梦》的诗意葱茏的气韵,远则遥接中国古典诗词主观的、抒情的艺术传统,这无疑是对固有小说叙事模式的挑战。风气所及,下开鸳鸯蝴蝶派之言情小说,与苏曼殊《断鸿零雁记》乃至“五四”时代郁达夫的自叙传式小说也未尝没有相通之处。诗词鉴赏:《花月痕》里,因为诗词实在太多,每一回都有诗,但大多都千篇一律,多选也无谓,选上一词一诗可矣。尝鼎一脔,可知全味,尽管这全味不见得如何味道好。 第十五回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此诗是书中女主角杜采秋写给男主角韩荷生的。这首诗,依我看来,也是全书中最好的一首。而首二句,又是一诗之冠。一首诗,起二句太好,并非好事,试读古来的名句,有哪一句是一首诗的起句?起句起得太好了,后面的句子就成了狗尾续貂。象此诗,有了头两句,后面的几句读过便忘。其实这两句诗本是一对,也不适合作起句,何况这两句,已是意尽,再接些滥熟之句,反而多余。 第二回词: 台城路 萧萧落叶西风起,几片断云残柳。 草没横塘,苔封古刹,才记旧游携手。 不堪回首。 想倚马催诗,听莺载酒。 转眼凄凉,虚堂独步迟回久。 何人高吟祠畔,吊新碑如玉,孤坟如斗。 三尺桐棺,一杯麦饭,料得芳心不朽。 离怀各有。 洒泪堕春前,魂销秋后。 感慨悲歌,问花神知否。 "孤坟如斗"句,"孤"字原作"狐"字,不通,且对"新"字,无疑是"孤"字。此字我妄改,想必也不是很离谱。此词是第二回男主角韦痴珠题花神庙的词。花神庙在小说里是一种象征,此词是小说中第一主人公韦痴珠出场的第一首词,自然应该很好了,但此词也只是一般,象"新碑如玉",比拟不伦,有点杂凑之感。小说里说"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于此,或传某校书埋玉之所。"那坟自不会是葬花,世上恐怕没人会那么无聊,葬个妓女(校书)自有可能。词里是把坟中当后者解,无非是吊古伤怀。一部小说里,连篇累牍的都是诗,我觉得他写小说似乎只是为了把自己的诗塞进去,小说反成了附属,不免本末倒置了。象此词,用在这里,其实也只是炫才使气,没有的话,对情节发展也没什么影响。而诗词太多,也喧宾夺主,至少我读此书,记得的也只是几句诗,情节一般没什么印象。我读的这部是八十年代初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的定价一元二角二分,共453页。点校得不太好,时有标点错误,象十九回里,有一句是"却是将《池北偶》谈李闲、谢玉清一则衍出来","谈"字应属上。另外前面那个"狐"字,我想也多半讹字。
查看全部章节
《花月痕》全部章节目录
第一回 蚍蜉撼树学究高谈 花月留痕稗官献技
第二回 花神庙孤坟同洒泪 芦沟桥分道各扬镳
第三回 忆旧人倦访长安花 开饯筵招游荔香院
第四回 短衣匹马岁暮从军 火树银花元宵奏凯
第五回 华严庵老衲解神签 草凉驿归程惊客梦
第六回 胜地名流楔修上巳 金樽檀板曲奏长生
第七回 翻花案刘梧仙及第 见芳谱杜采秋束装
第八回 吕仙阁韩荷生遇艳 并州城韦痴珠养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