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浣碧"到"浪姐"拼到赢却被群嘲的蓝盈莹给每个父母提个醒!也说蓝盈莹的好胜心
4
共情力
人生课题之二,就是学着让别人舒服。
这就是第二步,看到孩子面对输赢的表现,替他们解决问题前,父母先学会换位思考。
尝试站在孩子立场想一想,他为啥遇到那么小的事就崩溃了?他为啥根本不在乎比赛名次呢?他为啥害怕竞争呢?
当我们能够尝试去理解,我们的焦虑也就减少一半了。
而只有当我们父母具有了转换视角的能力,我们才能去影响孩子看待同样问题的视角。
我们多少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是,“不要你觉得,妈妈觉得就是这样”;那么慢慢地,这套霸权逻辑也就变成了孩子看待其他人的标准。
坚持你所坚持的,但别把这份坚持强加于人,那不是“为你好”,而是冒犯。
比赛就该为了争第一;课题演讲就该争A,这些对吗?
作为个人选择,完全没问题。但人都是社会的人,团队合作时,如果你只有“个人选择”,肯定走不长远。
在分配组员任务时,蓝盈莹完全可以面对吴昕问一句,你怎么想的,这一点并不难。
但缺乏共情力的人总是习惯拿对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写到这,又要忍不住说一句,是不是特别像我们平时育儿啊,“妈妈觉得你可以的“。
看节目时多少人当时翻白眼心里回一句,“你觉得吴昕可以,你倒是问问她想法啊”,都记得以后育儿给孩子“假”鼓励时,全部提醒自己这个画面。
说实话,团队怎么组合才能舞台效果最佳的确很关键。同样的问题,第三期《兰花草》那组也遇到过。
作为专业歌手的阿朵和袁咏琳当时看一下歌词就知道怎么分了,但阿朵就很照顾宁静的感受,提议让她先选。
宁静选词完全按照自己对歌词的喜好,选了最难的。阿朵当时没有第一时间给宁静专业指教,反而说,我们就先这样试试看。
唱完后,宁静自己也意识到有点难,一个人坐椅子上不响了。阿朵就坐到她旁边,小声给了建议。
“怎么做”真的不难,难的就是无法理解他人感受,甚至压根都没觉得这样有啥问题。
没有转换视角能力的,只会盯着自己认定的结果一条道走到底,哪怕最终头破血流,而且他永远无法理解周围人怎么了。
我的读书时代有很多不被理解的愤怒,直到有一天我开始问自己,如果我是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了。
共情力,并不是总为他人着想;共情是为了理解。只有理解,我们才能和解;也能用温柔的力量去更好地处理更多的问题。
5
动态思维
人生课题之三,就是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找到舒服的自处。
我走过两个极端,曾经无比“自我”,之后共情泛滥,成了“老好人”,直到后来慢慢在找平衡点。
此刻我回顾自己的转变,不得不说是依靠时间、经历和无数次碰壁,才换来的经验教训,建立动态思维。
那对于孩子来说,我们的这些人生阅历和智慧,是可以传承给他们的,这才是真正无价的。
那怎么做呢?
多引入动态思维,尝试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最棒/最差”都是有前提的。
比如跳舞,也许的确在家是最好的,我们当然可以夸。但夸的同时,也帮助孩子理解,还有很多和她差不多大的,或者比她大一点的孩子比她跳的更好。
这样的例子电视上就有,但举这些例子不是打压,而是拓宽孩子的参照系,让孩子认识到,这就是对照物的区别。
同时,更加关键的是,让孩子明白,那些孩子也是通过努力做到的,比如练习更多,练习更早。
那孩子输了,做的不好了,也需要同样引入这样的参照系。告诉孩子,这次输了,是和这些小朋友一起比才输的。
提醒孩子,之前和另外一些小朋友比,是不是就赢了呢?
仍然是参照系的变化,但更加关键的并不是停留在比谁更好,而是让孩子理解,输赢本来就是动态的。
最新一期节目里,张含韵的观众喜爱度是最后一名。她倒是非常坦然,说老本总会吃完,参加过那么多比赛,我也从来没拿过第一名,不重要。
我对她这段话的理解是侧重在了前半句,“参加过那么多比赛“,这就是动态思维的体现。
真的经历过,就会明白,某次的“第一”,放在更大的纬度上,都有可以努力的空间;某个领域某个时期的“最厉害”,放在更广的纬度上,都是暂时的。
动态思维的引入不是打压自己,让自己总觉得还不够好;也不是阿Q精神,总自我催眠已经很好了。
而是不会再害怕因为得不到“第一”而不去努力;更加不会在努力后没得“第一”而意难平。 人这一辈子需要修炼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面对输赢。
愿或不愿,我们一定主动或者被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竞争,只要有自我意识,就存在比较。
目标坚定、积极努力让自己上进;从容豁达、换位思考让自己幸福,这些都该是输赢观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输赢竞争就像剪刀这样的“利器”,我们要教会孩子使用,更要教会孩子“安全使用”。
忠于自己,善待他人,学会幸福。
大J叨叨叨
今天来公布幸运儿了,上周有个福利活动,恭喜来自浙江的读者娟儿获得价值1200元的小牛顿科学馆绘本一套,奖品已经在路上了。
这次大家的留言质量太高了,我看的时候收获也很多。所以特地又增加了6个获奖名单,每位送出价值119元的《不可思议的微生物》绘本。这6位里还有奶爸和准妈妈,恭喜你们啦,等着收奖品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