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校长:俄罗斯衰落了?不好意思,落毛了它也是熊
作者 :蒋校长 2018-09-26 00:00:00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世间有这样的论调:俄罗斯“衰落”了,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世间有这样的论调:叙利亚早已在美国视界之外,如今只是美国消耗俄罗斯国力的泥沼。
世间有这样的论调:俄罗斯不行了,美国关闭了“两伊通道”,普京就只能被迫接受埃尔多安的敲诈。
世间有这样的论调:毛熊太蠢了,以色列略施小计就离间了叙利亚。
世间有这样的论调:止步于伊德利卜,俄罗斯难以为继,打不动了!
至于说:俄罗斯“衰落”论,我之前的文章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俄罗斯就像一挺缺少弹药箱的机关枪”。这个论述,当时是作为对俄罗斯经济能力质疑的描述。毋庸置疑,俄罗斯当下的GDP低于韩国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世界上任何一个有见识的人,恐怕都不会据此认为俄罗斯实力不如韩国吧?除非他是个疯子或偏执狂。
如果从军事来考量,基于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同样将俄罗斯定义为:一挺弹药不足的机关枪。
那么相对来说,美国也就只能是:两挺弹药充足的机关枪。
除此之外,武力世界的相同等级,就只有中国算是第四挺机关枪了!而且弹药还算充足,只是经验不足。
其他国家合起来算是第五挺吧?笔者是不是有点小看人?
所以,不要将豆包不当干粮,俄罗斯就算缺少弹药,那也是实打实的机关枪,跟美国是一个等级的。
这就是俄罗斯的所谓“衰落”!
俄罗斯再衰落,它的对手的地位也可以印证,它是不可小觑的猛熊。
或者有人认为缺少弹药箱的机关枪不能杀人,但那个人肯定不会是笔者,因为笔者知道缺少弹药和没有弹药之间的区别,而且还知道后面跟着个“战时体制”。
至于说:叙利亚是否早已在美国的视线之外?
叙利亚是不是在美国的视界之外笔者不知道。但是,可以确定“伊斯兰国”一直是在美国的视界之内的,因为美国雇佣了它。直到俄罗斯出手之后,伊斯兰国就从美国的视界中消失了。反而巴萨尔·阿萨德又顽强地回到了美国的视界之中,成了美国的眼中钉。
至于叙利亚是不是成了陷住俄罗斯的“泥沼”,呵呵!知道什么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吗?”,叙利亚虽然石油储量排名只到世界第30位,可是也算漂在中东“石油澡盆”上面的好吗?
再加上俄罗斯在叙利亚彻底扎根的机会,以及运作伊拉克“反美”什叶派(什叶派本就是多数派)稳定掌权之后,想一下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俄罗斯所谓四国“反美联盟”对中东的影响力,想一下俄罗斯在伊斯兰中东什叶派中能够达成的影响力,那就是中东的半壁江山,说是俄罗斯的“中东长城”都不为过。
而且,驻军叙利亚,还能够把住未来“伊斯兰管道”(石油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然后于地中海上船往欧盟)的“水龙头”。
这是何等的好事啊?
俄罗斯也有了未来世界能源价格的话语权啊!
可以说:“衰落”的毛熊也许就此发达了!
因为这样的“泥沼”笔者觉得中国也需要有啊!
所以,局势发展到现在,说明俄罗斯决定在叙利亚出手的那一天起,它就在执行一个“赚大了”的战略,所谓“泥沼”就是他妈的鬼话。
至于说:俄罗斯不行了,美国关闭了“两伊通道”,普京就只能被迫接受埃尔多安的敲诈。
呵呵!这样没脑子、没智慧、没眼光的论调也敢出门?不怕被人拍死在大街上?
笔者的观点是:普京一定会给特朗普政府主导关闭“两伊通道”的决策,点一个大大的赞。
如果特朗普站在普京面前,相信普京一定会说:“妞,你真懂我!”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先在这里卖个关子。
因为还有两个论调要解说,笔者的手有些渴了~~不是,是手有些酸了。
还有,埃尔多安有敲诈普京的勇气吗?而且是跑到普京的地盘上(索契)去敲诈?有吗?一定没有!
笔者的观点是:埃尔多安是个“马屁精”,同时还是个“戏精”。
至于说:以色列略施小计就能离间了叙利亚与俄罗斯?
俄电子侦察机被叙利亚防空导弹击落事件,以色列国防部发声说:“阿萨德政权对此次事件负有全部责任,是阿萨德政权的军队击落了该机”,并且以色列还派遣空军司令赴俄进行“图说”。
但是,俄罗斯的官方认定事件责任属于以色列。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在一份声明中说:以色列对IL-20飞机的袭击导致至少14名俄罗斯人死亡。
一个星期过去,以色列用尽所有的手法去辩解,依然不能更改俄罗斯军方的判定:俄罗斯侦察机被击落,就是以色列设的局,被以军F-16战机当成了“挡箭牌”,确实是叙利亚导弹打的,但以色列应承担全部责任。
毫无疑问,这件事有一个后果:以色列彻底失去了阻止俄罗斯向叙利亚交付S-300防空导弹的筹码。
两个星期之后部署到位的S-300,会让“作茧自缚”的以色列空军头痛欲裂吧!他们要如何继续在叙利亚天空的嘚瑟之旅?
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战略定力,本质上还是很坚挺的。
这要算离间了俄罗斯与叙利亚~~就怪了!
至于说:止步于伊德利卜,俄罗斯难以为继,打不动了!
哄抬这个论调的基础,就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主导关闭了“两伊通道”。于是,土耳其埃尔多安乘机“涨价”敲诈俄罗斯(俄罗斯通往叙利亚的后勤补给通道有两条:其中之一是通过伊拉克、伊朗的“两伊通道”,目前“两伊通道”在美国运作之下已被关闭。另一条通道就是经过土耳其的“土耳其通道”,外界猜测俄罗斯现在也质疑这条通道的安全性)。于是,由于后勤补给通道出现问题,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有可能成为孤军。于是,止步于伊德利卜,俄罗斯难以为继,打不动了!
这个论调似乎“浑然天成”。
但是笔者有两个问题:俄罗斯海军是怎么抵达叙利亚的?还有海路的补给,其效率相比陆路如何?
所以不难判定:“止步于伊德利卜,俄罗斯难以为继,打不动了!”这是俄罗斯需要的一个世界印象。
为何?
其实笔者也有个不一样论调:
伊德利卜非军事区的建立肯定有猫腻!
笔者卖了这么久的关子,也是时候解惑了,解惑之前笔者要提到两个概念:一是“养寇自重”。二是“养蛊”。
其实这就是伊德利卜继续存在的“猫腻”,反应快的读者也许已经明白了。但是我还是要做一番完整的解说,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字数不够,这对卖字为生的笔者很重要!
先来说“养寇自重”:
设想一下,如果叙利亚一战平了伊德利卜,那么叙利亚境内的俄罗斯、伊朗军队马上就要面临一个问题:是部分撤走还是全部?特别是伊朗军队,伊朗军队撤离叙利亚就失去了对以色列的实质威胁,这是伊朗对美博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几乎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所以,基于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俄罗斯所谓四国“反美联盟”这个构想,俄罗斯都需要一个策略来尽量避免伊朗与叙利亚之间发生明显的龃龉,这个策略就是为叙利亚保留一个恰当的“威胁”来维持同盟的“凝聚力”,这个恰当的“威胁”就是当下复杂无比的伊德利卜。而且有了伊德利卜这个“威胁”,巴萨尔·阿萨德也可以对叙利亚人民和世界有一个交代。
所以,保留伊德利卜符合各方利益,也就是台面下的“养寇自重”符合各方利益,这才是伊德利卜存活下来的真正原因。
但是,要怎样将“保留伊德利卜”这件事做到浑然天成?这是个难题!
然而,世界的魅力就是真的有“无巧不成书”,俄罗斯为难之际,美国就策动了伊拉克关闭“两伊通道”(这为普京省了多少事啊!普京只要顺水推舟就行了)。
所以,美国的这个行动,普京会想要点一个大大的赞没错吧!
于是,有了埃尔多安亲自跑到普京的地盘上去行敲诈“恶行”。
于是,俄罗斯“发现”了“土耳其通道”也存在不稳定性。
于是,俄罗斯“感觉身体被掏空”,止步于伊德利卜。
于是,普京让了一大步,“满足”了埃尔多安的“贪婪”。
于是,伊德利卜存活下来,变成由周围15至20公里的非军事区包围的“小罐子”。
呵呵!不知道这可不可以作为特朗普的“通俄门”证据,想想应该可以吧?以笔者如此讲理人都觉得:普京瞌睡了,特朗普就去送枕头这件事不是巧合可以解释的。
为什么笔者说埃尔多安是个“马屁精”和“戏精”?
毋庸置疑,埃尔多安先生当得起这个称号!大家不觉得埃尔多安先生的表演当得起世人叫一声“大师”吗?
更何况,人家“埃大师”替普京背了这么~这么大一个锅,普京这个人情欠大了。
当然,普京欠埃尔多安的这个人情相对还好办,以后抽个空,重礼还了就是。但是,普京欠特朗普的那个人情就不太好办了,难道只有“心照”?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历史的谜团?
再来说“养蛊”:
前面已经讲到了巴掌大的伊德利卜如今成了个“小罐子”,罐子里面 “百毒俱全”,可以说伊德利卜这个格局像极了中国传说中的“养蛊”。
俄罗斯的预判是:将这些势力关在伊德利卜这个小罐子里面,这些势力为了生存资源,一定会相互攻击。然后分化、合并,经过这样的淘汰,最后生存下来的就只是少数组织。到时候,不管是以引入国家治理加以吸收,或是直接绞杀都可以。
保留伊德利卜还有一个好处是美国和西方高唱“人道主义灾难”的嘴,一下子就被堵了个严实。现实里土耳其面临的难民危机也得到缓解(或许这也是埃尔多安同意演戏的原因之一),也为伊朗、俄罗斯在叙利亚恰当的军事存在留下了博弈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就算美国支持的势力在伊德利卜存活下来,想要“参与”叙利亚的权力构建或许可以。
但是想要主导,别人就会问:你手里有什么?
回答:我手里有1/3或1/4个伊德利卜。
很搞笑吧?或许美国自己都会觉得丢不起那人!
可以说:叙利亚的权力架构路径,美国已经注定被边缘化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