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君:2020,世界大变局中的激荡与突变
作者 :徐秉君 2020-01-27 00:16:45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新年度伊始,人们在期盼新的和平安宁时,却在震惊中迎来了1月3日的美国在伊拉克国际机场发动了“斩首”空袭,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团体“人民动员组织”副指挥官阿布·迈赫迪·穆汉迪斯两位重要领导人遇袭身亡。
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将弹劾条款提交参议院,佩洛西正式签署弹劾条款,7名弹劾经理“护送”条款至参议院,但参院并未正式接受,直到到16日才正式接受,表明开始启动弹劾程序。
1月1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俄罗斯政府集体辞职,这一突发消息令世界惊愕,俄罗斯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一开年就出现了这么多敏感的热点,那么?新年度大变局的世界又将如何变?怎样变?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局的过程中,从总体来看这一过程是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然而其中也充满了突变和不确定性,但总的趋势还是大变局中的激荡调整期,有些突变不仅让世界震惊,而且很难预料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从而使大变局中的世界充斥更大变数。
1月3日,在伊朗德黑兰,人们参加游行抗议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马尼被炸身亡。
美伊博弈加剧,是“战”还是“报复”?
美伊博弈由来已久,但是自去年以来无论是战略博弈,还是军事对峙,以及美国对伊的经济制裁都在加剧,从而使得美伊两国的摩擦对峙急剧攀升。
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国的国家战略做了一系列重大调整。随着反恐战争的“胜利”,ISIS分崩离析,中东局势趋于缓和,美军开始撤离中东,并把战略重点由反恐转向与中俄对抗。在特朗普看来,中俄的威胁远大于中东的威胁。因此,要把美军的力量逐渐转向应对中俄这两个新的战略对手上。与此同时,在全球进行无差别贸易战,并把贸易战的对手直接指向中国,同时也与盟友较劲,以强调美国优先。
然而,美国撤离中东后的战略真空,很快就由崛起的伊朗填补,并形成了什叶派走廊,这让以色列和沙特深感不安。实际上,特朗普在从阿富汗撤军、对叙利亚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伊朗等诸多问题上,早就引起美国军界的不满,以至于被认为是特朗普政府内部“精英派”的国防部长马蒂斯都辞职退群。
值得注意的是,美伊博弈逐渐升级。美国国防部2019年12月29日宣布,美军当天对什叶派武装组织“真主旅”位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多处设施实施空袭,以报复该组织多次攻击伊拉克境内驻有由美国主导的打击IS国际联盟部队的军事基地。
2019年的最后一天,数百名示威者在美国驻伊拉克使馆前集会,抗议美军空袭,把美国驻伊大使馆给烧了!随后,美国直指他们心中的“幕后黑手”伊朗,誓言有仇必报。
当地时间1月3日,五角大楼对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发动空袭,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等8人在这次空袭中丧生。
结果新年刚过,特朗普就下令五角大楼对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发动空袭,1月3日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等8人在这次空袭中丧生。
这一事件立即激起伊朗的强烈报复。1月8日,伊朗袭击了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目标作为报复,但美军声称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直到16日晚间,美国中央司令部才承认伊朗的报复行动造成11名美国军人受伤。对此,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说:“伊朗有力量打一个世界大国这样一记响亮的耳光。”
然而,在伊朗报复袭击同一日,伊朗军方误将一架从德黑兰起飞的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航班击落,导致飞机上176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随后,这一事件发生逆转,在伊朗国内引发了民众的抗议游行,其背后不排除西方发动的另一种战争——舆论战。为此,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军方对此已道歉,并会对此事彻查到底,他呼吁民众“保持团结”。
尽管美伊对峙已剑拔弩张,但双方并不想就此卷入战争。特朗普已经表示,他不希望在中东再打一场战争。鲁哈尼1月15日也表示,尽管伊朗目前与美国关系紧张,伊朗仍然“可能”与国际社会对话。他强调,德黑兰每天都在开展工作,以“防止军事对抗或战争”。
尽管美伊对峙已剑拔弩张,但双方并不想就此卷入战争。
另一方面,伊朗再次表明自己的核立场。鲁哈尼在伊朗央行大会会议上发表的讲话说,“现在我们在核能领域没有任何限制。我们现在在核工业方面的条件比达成协议之前要好得多,我们的浓缩铀产量超过了核协议签署之前”。他还表示,减少核协议义务的决定对伊朗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而在美国媒体看来,杀死苏莱曼尼后,美国面临两难困境:如果继续留在中东、部署有限部队,容易受到伊朗的攻击;如果不部署,又会任由伊朗势力做大。
从事件后的态势来看,美伊双方似乎都在避免战争,但又咽不下“报仇”这口恶气,因此意欲通过利用战争风险来表达各自的决心。但问题是双方都不能完全掌控事态的发展,这种升级及可能导致误判或引发意外。
不管怎么说,美国已把中东敏感地区的火药桶点燃,因为伊朗不是阿富汗或伊拉克,尽管双方事后都采取审慎的态度,但美伊矛盾和对抗已经上升。对此,伊朗取消了对其核计划的限制,特朗普也再次强调对伊制裁。有分析认为,这一事件将成为2020年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特朗普是连任还是被弹劾?
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议长佩洛西任命的弹劾管理人人选。7名成员包括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亚当·西夫和司法委员会主席杰罗尔德·纳德勒。管理人员将负责领导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案,并将两项弹劾条款提交给参议院。
这两项条款指控美国总统特朗普滥用职权、妨碍国会调查。7名民主党人将“起诉”特朗普总统。
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在签署弹部条款时说:“总统采取的这些破坏我们国家安全、违背他的就职誓言、损害我国选举安全的行为,对我们国家而言是悲哀的,是不幸的。”
《国会山报》1月12日报道,佩洛西周日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本周》(This Week)节目中说,“不管米奇·麦康奈尔耍什么花招,这位总统都会被弹劾一辈子”。她还说,“参议院没有办法消除这一(污)点。”
当地时间16日,美国总统弹劾案迎来历史性时刻,参议院在接受众议院提交的弹劾条款后正式开启弹劾审判,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三次参议院弹劾审判。现任总统特朗普,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继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之后第三位被参议院审判的美国总统。
在这一时刻提出弹劾条款,对谋求连任总统的特朗普确实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弹劾案要在参议院通过却有一定难度,因为支持罢免特朗普总统,在有100名成员的参议院,需要2/3支持票数才能将特朗普定罪并罢免。即便所有47名民主党参议员都投票支持罢免总统,还需要至少20名共和党参议员倒戈,问题是目前参议院还没有任何共和党人表示支持弹劾特朗普条款。
因此,特朗普在推特上说,弹劾案是“游手好闲的民主党人的又一场骗局”。白宫发言人格里沙姆也在讥讽佩洛西徒劳无功。她说,佩洛西失败了,而且只派这些管理人,不会改变任何事情。她还声明称,特朗普期待参议院启动弹劾程序,相信参议院将宣布他无罪。
除非有新的和足够的证据,否则在参议院通过弹劾条款的确很难。不过《洛杉矶时报》网站在1月15日报道,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希夫预计,在参议院弹劾审理过程中将有新证据出现,这会给诉讼程序增添可能的意外,并可能使共和党人迅速得出结论的努力复杂化。
他说:“总会有新证据出现。如果审判是公正的,那么新证据就应该被冞纳。”
参议院共和党同仁的护航下,特朗普或许可以平安度过弹劾难关,但如果新证据一一浮现后,可能会让特朗普团队得疲于灭火。
究竟是什么新证据?这些证据是否能够揭露特朗普总统的罪行或说明他无罪?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一些参议院的共和党人认为,参议院考量的证据范围应该仅限于众议院调查期间收集的证据。
然而,即便是有新证据和证人,也未必就能出庭作证。从理论上讲,参议院共和党人可凭简单多数拒绝传召任何证人,并马上终结弹劾程序。按照参议院规则,只要有51名议员赞成,方可传召证人出席审讯。
所以,特朗普似乎有底。但他还是在推特上表达了对于弹劾程序的愤怒,他用全英文大写字母写道,“我刚刚因为打了一个完美的电话被弹劾了!”随后特朗普表示,尽管弹劾审判将在参议院进行,但他仍计划下周一前往达沃斯。
当然,众议院议长南西·佩洛西也非常清楚,无论弹劾的结果如何,即便是被判无罪或者继续连任,特朗普永远无法改变遭到弹劾的事实。因此,她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说,不管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参议院审判,特朗普总统都已经被“终身弹劾”了。
普京准备移交一个什么样的俄罗斯?
1月1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政府辞职。这一震惊世界的新闻,瞬间刷屏并成为全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
人们不仅要问,俄罗斯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开年大戏着实让全球措手不及。
俄政府为何集体辞职?
据俄新社15日报道,普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说:“我认为有必要让全国公民对《俄罗斯联邦宪法》拟议修正案进行投票,只有根据投票结果,才能做出最终决定。”俄总统强调说,最终,一切将由人民做决定。
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议会作年度国情咨文。(图片来源:克林姆林宫官网)
梅德韦杰夫表示,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提到关于宪法修订等内容,俄罗斯联邦政府应给总统做出一切必要决定的机会。据俄宪法,俄罗斯联邦现任政府应该辞职。
普京感谢本届政府的工作,要求全体成员在新政府成立前做好本部门工作。并任命梅德韦杰夫出任即将设立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一职。同一天,普京向俄罗斯杜马提名联邦税务局局长米哈伊尔·米舒斯京担任新一届政府总理。
这一系列重大变化看似突然,其实完全是普京有计划的整体布局。根据现行宪法,普京必须在2024年卸任总统。随着四届总统任期临近,普京自然要考虑兑现自己的诺言,将移交一个怎样的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税务局局长米舒斯金后,提名后者出任总理。
缘何要修改宪法?
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对宪法提出了修改建议,其主要内容为:
在俄罗斯领土上,宪法的地位应优先于国际法。
国家杜马应有权确认总理人选(总统保留解除总理职务的权利),并有权批准副总理和部长人选。
总统候选人应当在俄罗斯生活25年以上且没有外国国籍。
从事“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的人员(部长、法官、地区领导人等)不得有外国国籍或长期居住在国外。
“强力机构”领导人应当由总统与联邦委员会协商后任命。
俄总统应保有对军队和执法机关的直接领导。
议会应对组建政府承担更多责任。
俄罗斯宪法
俄罗斯总统普京(左)与梅德韦杰夫
显而易见,这些宪法修改建议是在调整俄罗斯的权力架构,由以往的“强总统”权力架构向“总统、总理、议会”三者平衡的方向调整。尤其是提议未来总统候选人必须在俄罗斯生活25年以上,以及建议俄罗斯议员和部长们要有俄罗斯国籍等更为严苛的条件限制,反映出普京政权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俄罗斯挑动颜色革命甚至暴力革命企图的警惕,并通过立法来防范西方指定代理人来竞选俄罗斯总统或通过发起暴力革命来夺取政权。实际上这也是为“后普京时代”超前布局。
准备移交继任者一个什么样的俄罗斯?
俄罗斯前叶利钦在离任之前,对继任者普京说了一句所有人都无法忘怀的话:请善待俄罗斯。2000年,普京在竞选总统的活动中引用了斯托雷平的一句名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令所有俄罗斯人都为之振奋。
然而,普京接手的俄罗斯却是一个无比大的烂摊子。当年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随着苏联解体而衰落。叶利钦掌门俄罗斯并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融入西方世界,反倒由于实施“休克疗法”,把俄罗斯的经济推向趋于崩溃的边缘。叶利钦时代的改革不仅造成了一代人的贫困,也给俄罗斯留下了引发政局动荡的金融寡头,而这也成为俄罗斯至今难以翻身的根源。
普京临危受命,对内采取的是铁腕手法,震住了国内的经济寡头,平息了车臣叛乱,稳定了俄罗斯局势。对外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制裁和打压,以及北约的一再东扩和步步进逼,凭借强硬姿态应对,让美国不敢轻易进犯,维护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尊严。
普京发表的2020年国情咨文,正是表明俄罗斯新阶段的开始。
然而,当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剩下最后一年时,却发现普京当初豪迈的承诺已经难以兑现了。尽管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确实在逐渐恢复,但是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发展的预期,其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今普京虽然已经摆脱当初的困境,并带领俄罗斯日趋走向强盛,但还没有使俄罗斯真正走向强大。
这或许是普京内心最不甘心的一件事情。无奈任期临近,留给普京的时间不多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届时普京真的会退休吗?近段时间,世界各国及各大媒体都诸多分析和猜测。可是,当普京发表国情咨文后,俄罗斯政府集体辞职的消息一经公布,还是让世界吃惊不小。
不过俄媒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的国情咨文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在国际方面,它更是一座里程碑。20年前,在出任代理总统前夕,普京在纲领文件中为自己设定的主要任务实际上是不让俄罗斯滑落到世界政治的第二、第三梯队。在这篇咨文中,基本结论是——过去20年的任务已经完成,俄罗斯在第一梯队站稳脚跟,自身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必须把双倍精力用在自己的事情上,用在发展俄罗斯上。
综合分析认为,普京一开年的这一动作是个大手笔,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超前布局。普京作为有着宏大政治报负的强势领导人,很难想像他会在2024年退出政治舞台,不仅是因为他的抱负和目标还未达到,而是俄罗斯还确实需要他这样具有钢铁意志的领导人。尽管一些分析认为,普京不会再竞选连任,但并不排除他退居二线或幕后继续掌控大局。而普京发表的2020年国情咨文,正是表明俄罗斯新阶段的开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