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LG出现毒气泄漏,36年前的悲剧重现!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印度当地时间5月7日,韩国乐金化学(LG Chem)旗下乐金聚合物(LG Polymers)公司位于印度的一间化工厂发生苯乙烯泄漏事故,造成至少11人死亡,约5000人出现不适症状,其中近300人住院,至少20人需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事发时间为当地凌晨3点,居民大多数在熟睡,有人闻到刺鼻气味后逃离,但是很多人直接昏厥在床上,救援人员不得不破门而入,周围5公里区域,大批的人类,牛羊,成群的倒在马路中央,口吐白沫。
(有声音,请把手机音量减小)
网传事发地情况
当地警方在4点得到消息,立即出动救援车辆赶到现场,安得拉邦政府空运500吨化学抑制剂来中和毒气。
5月8日,该工厂发生二次泄露,LG进行更大范围疏散,发生事故的这间化工厂设立于1961年,公司原名印度斯坦聚合物公司,后来被韩国LG Chem收购,于1997年改为印度乐金聚合物,工厂生产聚苯乙烯和保丽龙等各种消费用塑料材料。
5月8日,愤怒的民众包围工厂,要求立即逮捕导致工厂泄露的人员,民众指警方没有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美联社消息人士指出,该公司获准进口苯乙烯,印度政府正在追查该化学品的相关进口文件。
LG聚合物印度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我们初步调查表明,事情起因是5月7日星期四GPPS(聚苯乙烯)工厂附近的苯乙烯储存罐泄露的蒸汽造成的,我们很高兴确认今天早上工厂的状况得到控制,我们向所有人保证,该公司致力于与印度当局合作,调查这一事件的起因,以预防将来再发生,并且确保患者得到护理和治疗。”
民众在周六的时候,带着三名遇害者的尸体,在LG聚合物工厂门口抗议,并且表示在政府宣布关闭或者搬迁LG聚合物工厂之前,不会举行下葬仪式,受害者的亲属也参加了抗议活动,并且说他们拒绝安得拉邦政府的赔偿。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印度发生毒气泄漏事件了。
博帕尔毒气事件
1984年12月3日0时56分,印度博帕尔上空烟雾笼罩,博帕尔陷入一片混乱。人们在睡梦中被惊醒并开始咳嗽,呼吸困难,眼睛被灼伤,数百名居民甚至在睡梦中直接死去。人们惊慌奔逃,但不少人在逃跑中双目失明,也有逃命时倒地身亡,再也爬不起来。
每分钟都有中毒者死 去,数小时内3000 人死亡,尸体被一个压一个地堆砌在一起。在大街上, 道路边,鸡、犬、牛、羊也无一幸免,在痛苦中挣扎,尸体横七竖八地 倒在街道上。另外有些在家中的居民 以为只要关闭门窗就可以防毒,而渗透了毒气的房间成了毒气室,造成全家人死亡。医院很快人满为患,到处是痛苦呻吟的病人,到处是堆着的尸体。
整个博帕尔的空气中弥漫着恐惧和死尸的恶臭。几天时间,2500人中毒死亡, 2万人受到严重毒害,5万人眼睛失明,15万人接受治疗,20万人逃离博帕尔市。
据次年9月份报道,博帕尔事件的受害者,不但受到呼吸器官、 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病变的折 磨,而且他们中有21%的人患了精神分裂症,经常产生自杀的念头,患有这种病症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导致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农药厂,1984年12月2日晚11时,该厂异氰酸甲酯地下贮罐车间里的第3号异氰酸甲酯贮罐安全阀门破裂,毒气溢出,一股股白色毒气喷射出来,迅速向四周扩散,45吨异氰酸甲酯泄漏殆尽。
而导致破裂的原因和这次LG出事的原因一模一样:又是储存罐的破裂。
1984年12月2日21时30分,也就是在泄漏之前的3个小时,该工厂的工人在清洗管路的时候,本应该隔绝化学物的盲板不见了。
所谓的“盲板”,指的是中间不带孔的法兰,供封住管道堵头用。用于将生产介质完全隔离,防止由于切断阀关闭不严,影响生产,甚至造成事故。
其中有一个存储超过安全规范储量25%的异氰酸甲酯储存罐,流入了4000L的水。
当异氰酸甲酯和水接触时,引发化学反应,温度上升,水很快沸腾气化,这时候只要有一点金属,就可能造成致命危险。而储存罐里面没有安装降低反应速度的制冷设备。
12月3日0时5分,工人发现微量气体外漏,上报操作员,操作员发现气体泄漏,但是认为比较轻微没有重视,再次打电话的时候,控制室的化学物质储物罐压力破表。
0时20分,仓储区温度升高,水泥仓储防护层破裂,气体流入工厂的线路。
0时30分,操作员执行经济程序,用洗涤塔把外泄的气体导入大型瓶状罐,企图通过苛性钠把气体惰化,然而,这个设备当时没有起到作用。
随后,气体到第二道防线,也就是燃烧塔,异氰酸甲酯非常易燃,如果正常情况,燃烧塔应该可以把异氰酸甲酯烧光,避免外泄,然而当时的燃烧塔因为没有及时更换出现故障。
而最后一道防线是紧急排气烟囱附近的水管,异氰酸甲酯溶于水,洒水设备设计高度为15米,而异氰酸甲酯毒气喷射高度达到了33米,导致水帘无济于事。
到了0点56分,一切为时已晚,当晚的东南风把毒气直接吹向了50万居民。
反思当年的毒气
一般来说,这类的有毒物质的工厂是不可以靠近居民区的,美国联合碳化生产西维因对人体并无害,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氰酸甲酯是一种剧毒物质。
异氰酸甲酯是由光气和甲氨化合而成,光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用来制作毒气弹,而异氰酸甲酯比光气的毒性高5倍。
异氰酸甲酯可由呼吸,皮肤或者误食而中毒,低浓度的异氰酸甲酯造成流泪及鼻腔、咽喉部的刺激,高浓度异氰酸甲酯造成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分泌物增加等等,甚至肺水肿及有生命危险。
美国联合碳化之所以选择在距离市区仅为3公里的地方建厂,是因为此处交通发达,铁路网四通八达,且有机场,电力和水资源丰富,有较为充沛的劳动力。
1984年的印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国,对于农药和化肥的需求量都很大,这也是美国联合碳化在这里生产的原因,但是由于80年代以后印度接连干旱,农民根本无力购买农药,导致公司的销售额急剧下降,
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工厂停产了六个月,为了节约成本,工厂把操作员的培训时间从6个月减少到15天,频繁的解雇技术人员,仪表和仪器长时间没有人来维修,操作工从12名减少到6名,由于裁撤人员过于频繁,导致类似盲板之类的器械经常被遗忘,化学处理装置偷工减料,长期疏忽安全系统的维护,维修和更新,甚至连负责的维修监督员都被裁撤了,
公司内部文件显示,在这次泄露事故出现之前,工厂已经出现了100多个安全不达标的情况,可以说博帕尔毒气泄露事故并不是一个偶然发生的问题,而几乎是必然发生,只要这种情况不得到改善的话。
但是印度方面也没有经常督导这类的问题,安全生产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是经常被忽视的现象,而导致这类疏忽式问题出现的原因,大多数是这类国家不太发达,寄希望于低安全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招商引资方面一定要警惕污染的转嫁,印度人口众多,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问题特别突出,这也是当年引进美国联合碳化公司的由来,用来解决农药供应不足,这是发展中国家的悲剧,而且这种悲剧还会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继续重演。
印度的这次LG苯乙烯毒气泄露事件,只不过是1984年毒气泄露事件的重演,同样的是毒气泄露,同样发生在深夜,同样的是储存罐破裂,同样的是民众和牛马中毒倒地,只是这次没有当年闹得那么大罢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