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使人成长---豪仕阅读网

昨天还叫我翻涌的后浪,今天又催我多生娃!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6-12 12:37:00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来源:米筐投资(微信ID:mikuangtouzi)
作者: 老船长
已获授权转载


01GSH豪仕阅读网

“你为什么还不生!”

功成名就的杨丽萍不会想到,自己61岁的时候,竟然还在被催生。

这一魔幻的场景,就发生在前几天杨丽萍的抖音平台上。在一个吃火锅的视频下方,一条点赞破万的评论,是这么写的:


“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

港口大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摸了摸后脑勺,辫子早就没了啊!”

这句陈腐又大男子主义的评论,迅速登上热搜。包括戚薇、陈数、李若彤等一众女明星站出来怒怼:“女人的价值不是用来生儿育女的”!


一场拳拳到肉的男拳、女拳、生育权的大论战,轰轰烈烈上演。

反倒是事件当事人杨丽萍显得颇为冷静淡然。她在评论中如此回应:


这种超然洒脱的境界,那些怼她的键盘侠,恐怕连十分之一都不及。

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中国网民的学历结构中,初中、高中(含中专、技校)学历占比为61.9%,而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仅为20.2%。

在大多数人眼中,至今衡量女性的标准,依然是婚嫁生育、相夫教子之类,且群众基础颇为广泛。


02GSH豪仕阅读网

“你为什么生这么多?!”

与此同时,另一则新闻同样引起不小的热议。


广西都安县,一对90后夫妻目前生育有9个孩子,最大的孩子12岁在读4年级,还有1个再有3个月也会降生。一家11口人住在深山,以打工和务农为生。

港口大爷同样不敢相信:“这年头,敢生两个孩子以上的,都是真的勇士。”

网友们也开始质疑:9个孩子怎么养育?这是对孩子们的不负责任!

窜上热搜后,都安县宣传部回应称,事情是真的,这家人共11口全部享受最高品类低保,每人每月350元,一家子每月领低保近4000元,基本生活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一边对大龄单身女青年催生,一边又觉得有些人生的太多了,做人好难。

但这两件事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事情:生育权。

不能忽视的另一个现实是,还有6亿人月入不超过1000元。

而在过去,草根们应对生存的法则之一,就是多生孩子,这代表着未来生产力的增加。对他们来说,儿女就是余生的指望,生育成了最大的保险。

广西这家人的生存状态,还在延续过去的方法论,只不过在当今社会已不太适用。

而近些年,生还是不生,已然成为全民难题。


03GSH豪仕阅读网

一场早已到来的人口危局

今年两会上,不断有人提出“全面放开计划生育”的建议。

5月22日,辽宁团陈向群代表建议,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

5月23日,贵州团代表孙永春建议,重视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问题,对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进行试点,在适当时候放开计划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广东代表黄细花已经连续多年建议取消生育限制。

而河南行动更快。6月3日,《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提倡一对夫妻(含再婚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原规定则是,养育两孩的再婚夫妻需要生育共同子女的,需要经过批准才行。

更有细心的人发现,在最新颁布的《民法典》全文中,没有保留计划生育内容。

这是否意味着,计划生育即将全面放开?一场新的生育潮即将到来?

这背后凸显的,更是一场严峻的人口危局。

比如最着急的辽宁,2015年起常住人口已连续五年负增长。而2019年,中国各省份人口增量排行中,全是负增长的东北三省只能排在末尾。


而如果计算净流入人口,一些省份表现得更糟糕。24个省市中,只有浙江、广东、重庆、福建等9个省份人口在净增长,而湖北、山东、河南、辽宁等传统务工大省和东北省份,人口依然在净流出。


人口大量流失,新出生人口并没能弥补这个缺口。2019年辽宁的出生率6.45‰,而人口自然增长率更是滑入谷底,仅为-0.8‰。

于是,老龄化问题就凸显出来。2019年末,辽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75.7万人,占总人口的24.7%,人口结构已严重老龄化。据预测,2042年辽宁的老龄人口将达到1500万,占总人口比例接近40%。

辽宁是东北的缩影,也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2000年前后,最后一波生育潮的80后走上社会,人口红利得到再次释放。加入WTO、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刺激等措施,将中国经济带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

但自此之后,中国的出生率开始走低。2019年新出生人口1465万人,创1962年来的新低,而出生率更是降到10.48‰的历史最低点。


随着生育率下降,中国劳动力人口占比逐渐下滑,2017年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已经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而中国的经济增速,也恰好走向了下坡。


于是你看到了,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7年百城抢人大战,2018年多地奖励二孩生育……

“辽宁们”想要挽救的,是一场早已发生的人口危机。


04GSH豪仕阅读网

生的下,养不起

生还是不生,的确让年轻人们左右为难。

港口大爷的大侄子也显得很无奈:“昨天还叫我翻涌的后浪,今天就又催我去生娃了!”

在新浪网发起的一项调查中,10万人参与投票,接近5万人表示一个孩子也不想要,24%的人只想生一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已经极低。


自由意识、女性独立意识崛起、文化水平提升都是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毕竟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

没体会过诗和远方的自由,才会拼命嫌弃眼前的苟且。

但在所有影响生育意愿的原因中,“养不起”是被提起频率最高的词。现实的世界,逼迫人们做出的选择也必然是现实的,生育成本走高,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在上述投票关于不想生娃的原因中,“养不起”的投票占比高达60%。

而早在2013年就流传中国养育成本最高的10个城市,最高的北京已经超过270万了。


有人计算,把1个孩子养大到大学毕业的基础成本已经到了50万,多数家庭的总成本在70万左右。7年过去了,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生育壁垒正在形成。

隔壁小王也哭丧着脸说:“我下个月房租还不知道去哪凑,还想什么孩子啊!”

而在所有成本中,房子、教育和医疗已经成为压在中产肩上的新三座大山。


2016年至今的一波房价暴涨行情,让中国人都意识到了房子的重要性。而随着房价快速攀升,居民债务压力也在快速上升。

有数据为证,2004-2018年,居民的房贷收入比(居民房贷余额/可支配收入)从16.2%上升至47.6%,也就是说,收入中有接近一半都用来还房贷了。

而居民债务收入比(居民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从28.6%增至88.4%,相当于包括房贷、信用卡在内的居民债务额度和居民收入的比例,已经接近1:1。

这是大多数中国年轻人的普遍状态,无产者努着劲要买房,有房者努着劲儿还房贷,一旦再加上生育孩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房子,影响生育意愿的成本因素中,教育高居第一位。


上面这条留言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公立幼儿园供给不足,私立幼儿园费用高,加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托管班,以及家长上学放学接送的时间成本、辅导功课的时间成本,教育问题的确是头等难题。

而近些年频频发生的校园虐童(红黄蓝事件、携程幼儿园事件)、“毒奶粉”(湖南郴州大头娃娃事件)等事件,甚至像杨丽萍被催生的公共舆论事件,都无形中对生育意愿造成了打击。

但每一个个体受到的打击,影响的都是宏观全局。

相关文章

  • 小米新十年,后浪守江山
    小米新十年,后浪守江山

    是好是坏,还得走着瞧。...

    2020-06-11 07:17:06
  • 政策“后浪”瞄准供需两端育新机
    政策“后浪”瞄准供需两端育新机

    随着今年“618”购物节临近,各地政府和电商平台摩拳擦掌,发放巨额现金消费券和补贴力促消费。记者了解到,仅6日正式开启的“北京消费季”,就面向在京消费者发放了100多亿元消费券。...

    2020-06-08 11:08:05
  • 明哥:「后浪」们有选择的权利?这是时代跟他们开的最大玩笑
    明哥:「后浪」们有选择的权利?这是时代跟他们开的最大玩笑

    由Bilibili站构思锤炼的脚本台词、何冰前辈深厚的舞台演讲功力,二者结合起来,为我们呈现了他们眼中的「后浪」。他们为当代年轻人,预设了对「前浪」们姿态的反驳心态,用前所未见的自由心态,描绘出了「后浪」们的集体画像:巴黎塔下跳舞、海洋航行、湍急漂流、高空跳伞,谓之为:选择的权利。刚刚从视频营造的热血情绪中回过神来,明哥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因为这样的生活,在我们曾经为「前浪」的年龄时,不曾拥有;现在已经成为了「中浪」中的一分子,更不是生活的常态。财务自由、云游四海、把爱好当工作、把旅...

    2020-05-18 15:23:00
  • 人口经济学 | 后浪还能“浪”多久?
    人口经济学 | 后浪还能“浪”多久?

    作者:清和社长微信公众号:智本社(ID:zhibenshe0-1)对于动物来说,生育是一项简单重复的本能运动。但对于人类,生育则是一项丰富复杂的综合活动。人类生育活动,涉及到夫妻情感、社会观念、动物本能、避孕技术、生育政策、生命繁衍以及偶发因素。避孕技术落后、突然中招、干柴烈火、龙年虎年、父母催生、男丁观念、疫情宅家,都可能提高生育率。反过来,避孕套发明之后,避孕技术将性爱活动从生育本能中脱离出来。人类掌握了生育的“自主可控技术”,尽情享受欢愉效用的同时,还可以主动选择不生娃,或何时生娃。所以,避孕套实际...

    2020-05-10 21:30:58
  • 《后浪》刷屏力图破壁二次元,B站还有哪些短板?
    《后浪》刷屏力图破壁二次元,B站还有哪些短板?

    B站越来越火了。《后浪》引发刷屏后,讨论还在持续。但当人们冷静下来后,更多的是质疑,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次打鸡血的营销,并没有触及到真正的年轻人,反而透着一股精英主义的傲气,以及突然一本正经起来的尴尬。显然,B站已不满足营造一个小而美的二次元网站。然而,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虽然B站极其注重用户体验,积极营造社区氛围;但一旦突破次元,力图迎合所有Z世代年轻人,不可避免会遭遇多重短板。一、难以持续的...

    2020-05-08 21:17:25
  • 这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后浪”!
    这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后浪”!

    围绕着近乎失控的舆论大战,中国的反击也愈发猛烈——先是CCTV新闻联播连续多日批评蓬佩奥,接着人民日报对美国连发十个追问!尤其是十个追问,每一问都涉及到美国疫情的核心问题,可谓拳拳到肉:禽流感病毒改造去年突然重启,之后无声无息,为什么?美军生物实验室一度关闭停产的真相是什么?去年传染病演习情景今年真实上演,真的只是巧合?提前预测疫情大流行又无视警告情报,为什么?有多少流感患者感染的其实是新冠肺炎,能不能说清楚?新冠病毒到底什么时候在美国出现?社区传播是否早已开始?全球首个启动新冠疫苗人体试验,这么快是怎么...

    2020-05-08 09:39:59
  • 后浪如何奔涌?做着父辈20多年前的工作,薪水却只涨了3%!
    后浪如何奔涌?做着父辈20多年前的工作,薪水却只涨了3%!

    作者:正解局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微信ID:zhengjieclub)◆后浪需要的不只是认可、赞美。前两天,国内知名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简称“B站”)推出了一个名叫《后浪》的青年宣言短视频。片子极力赞美着年轻人。但作为“后浪”的年轻人需要的仅仅是认可和赞美吗?正像有人评论的:前浪只需说一句“涨房租”,就可以让后浪哑口无言。“后浪”的无奈,在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早有前车之鉴。我们需要引以为戒。后浪还需前浪的多多关照01在全球范围,年轻人贫困越来越常见在法国,1/3的人对年轻人持批判态度,甚至还有个...

    2020-05-07 15:13:50
  • 从来就没有什么前浪后浪!
    从来就没有什么前浪后浪!

    作者:南苑大王来源:鉴茶院(ID:jcytoday)“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人类的衍生是一代一代的,大家通常用后浪来代表年轻人。作为一个针对年轻人的二次元、游戏、弹幕网站的Bilibili,这次为了更大范围的打开70、80、90后的市场,请国家一级演员何冰老师倾情演讲了《后浪》,煞费苦心,效果也非常不错,因为他们知道,太Q的东西,中老年人不喜欢。怀着羡慕年轻和不服老,再带有那么一丝教导,《后浪》一文和视频在中年人的朋友圈刷了好几天。但遗憾的是,根据多方面的了解,这个片子真正的目标对象,所谓后浪...

    2020-05-07 15:00:22
  • 《雷雨》告诉“后浪”,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雷雨》告诉“后浪”,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原创: 顾子明本文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政事堂Plus2019中国话剧界,有一个跨时代的经典作品《雷雨》,大导演张艺谋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就曾全盘借鉴过这个剧本。《雷雨》中,有一段闹罢工的工人鲁大海,跟资本家周朴园的对手戏。吃了多次闭门羹的鲁大海见到周朴园后,自信满满的表示,这次罢工是有团结的,有组织的。工人代表们正在联络其他的工会,准备一起对周家施压。不接受工人的条件就罢工到底,把周家的场子搞关门。而资本家周朴园则说教般的告诉鲁大海,他这么只凭意气是办不成事儿的,并拿出了矿上发回的电报,昨天工人...

    2020-05-07 06:24:03
  • 从“后浪”到搜索大数据里的新青年,谁更真实?
    从“后浪”到搜索大数据里的新青年,谁更真实?

    历来大的思想碰撞,多由演讲作导火索,从五四运动到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大抵如此。青年节前夕,一则由B站发布的青春宣言片《后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在央视播出后又在朋友圈迅速刷屏。一时间,后浪成了五四青年节的“显学”,正所谓承受多大赞美,就要能承受多大诋毁。盛名之下,亦有不少难副之声:后浪们的“照相师傅”——B站,是技术不到位吗?对后浪们美图太严重还是PS的太狠?正如余秋雨所言:何冰演讲中的后浪,是60...

    2020-05-06 22:18:0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