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藏毒成新风险源,直接冲洗生肉很危险!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6-19 11:24:45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原创: 一棵青木
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
已获转载授权
18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南,其中着重标出了这么一段话: 
而央视新闻的宣传更直接,搞了个大图,上面用大大的字把最重要的一句话给写出来了:
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肉。 生肉怎么了?为什么不能直接冲洗生肉?什么叫溅洒污染? 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手这么宣传,自然是有原因的,都是为了大家好。 我给大家好好讲清楚里面的原因和背景。 01 隐形传染链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病毒专家,都怀疑新冠病毒有一条隐形的传染链。
因为目前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是基于“人传人”的假设展开的,这个假设在溯源SARS病毒时被验证非常有效。 但在新冠病毒这里,出现了问题。 目前全球已经被感染了700万人,病毒科学家有了大量的样本可以交互验证,但得出的结论却漏洞重重,自相矛盾,始终无法追溯到病毒的真正源头。 英国的新冠病毒专家组甚至彻底否定了英国疫情是由单一“零号病人”引发的观点。 病毒专家们经过推断,认为新冠病毒应该还存在一个未能发现的传播途径,极有可能就是由中间宿主带来的,这是一条隐形的传染链。 但找了半年,专家们一直都未能发现这个中间宿主,也没找到被其他动物感染的新冠病人。 北京新发地的这次疫情感染,让病毒专家们终于发现了这条隐形传染链的蛛丝马迹。 海外有大量的新冠病人,病毒的密度太大,传染的可能性太多,所以很难发现潜伏在水面下的隐形传染链。 但北京不一样,北京已经长达50多天没有出现过本土确诊案例,环境相当干净,突然出现一起疫情爆发案件,极易追踪溯源。 6月11日以来,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达到137例,所有的确诊病例都指向了新发地批发市场。 但新发地的首批确诊病例里,却无一人有过海外旅行记录,也无人有和海外确诊病例接触的历史。 按照人传人的规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无源头确诊病例的出现通常代表病毒已经彻底失控,感染者已经到处都是,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 但北京经过紧急核酸检测发现,病毒并未在北京失控,真正的确诊患者极少,而且都能追溯到源头新发地。 既然病毒并未失控,那为何会出现无源头的感染者? 新发地的病毒,到底是哪来的?怎么好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一样,无影无形。 全球的科学家都发现,自己好像找到了那条隐形的传播链。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海鲜市场存在重大隐患,这里的冰冻低温环境极易保存病毒。 而知名病毒专家管轶则认为: 新冠领域的诸多专家,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聚集在了冷链传播身上。
事实上,冷链传播在欧美国家早有征兆,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怀疑。 但因为海外的感染者太多,传播的可能性太多,病毒专家们一直没能找到实锤证据而已。 美国有多家猪肉加工厂爆发过超大规模的聚集性感染,感染率远超其他普通工厂,曾导致美国多家猪肉加工厂关闭,我相信大家曾经对这一新闻有所印象。 就在昨天夜间,德国最大肉类加工厂Tönnies集团突发员工聚集性感染事件,在首轮1000多名员工的检测中,657人的检测结果呈阳性,这个感染率骇人听闻。 而该加工厂共有6800名员工,目前有5000多人正在陆续排队检测中。按这个感染率推算,德国的疫情防控将面临巨大压力。 为什么前几天我们都在讨论海鲜市场和三文鱼,今天早上人民日报突然发公告说让我们不要直接冲洗生肉,德国肉类加工厂的这起大规模感染是重要原因。 病毒的隐形潜伏地,不是三文鱼,也不是海鲜,而是冷链。 而且同样也是在昨天,天津也新增了1个无源头的确诊案例,别说和海外或北京接触,他就连外出经历都没有,这些天一直老老实实的在西餐厅里帮厨打工。 唯一有接触病毒可能性的,就是他这些天偶尔会在厨房负责清洗冷冻海鲜食材。 天津的病毒,也像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无影无形,唯有冷链有嫌疑。 再往前数一数,美国曾有多艘航母中招,船员几乎都被感染,病毒专家现在怀疑,可能也和航母上的冷库有关。 中国北京和天津的案例,以及德国新发生的肉类加工厂大规模感染,所有的证据几乎都指向了冷链,低温和冷冻环境下,病毒非常容易聚集和传播。 所以,我国发出了紧急提醒,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肉。 02 如何保护自己
病毒能在低温中长期存活,有可能通过冷链传播,为什么给我们的警示却是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肉?
因为很多生肉,就是通过冷链运输的,病毒可以通过低温附着在海鲜和三文鱼身上,也能通过低温附着在生肉身上。 如果你把被污染的生肉带回了家,那么在冲洗的过程中,病毒很有可能会溅射污染周围很大一片区域。 这一研究结果,是欧美疾病专家在七八年前得出的结论,本来是用于遏制细菌感染的,没想到用在了今天的新冠病毒防控之中。 美国农业部USDA曾在2013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宣传资料中提到: 国外还做过科普视频,详细描述了在用水龙头冲洗生肉时,病菌的可能溅射范围。 范围很大,下图中的绿色斑点,都是病菌的可能污染区域。 用水龙头冲洗被污染的生肉,会大大增加你被感染的几率,病毒会随水珠一起溅射的到处都是。 如果你必须要清洗生肉,那专家给了你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把肉放进水盆里,缓慢清洗,这个水盆最好固定一个,不要和其他食物混杂在一起。 清洗完成生肉后,立刻丢到锅里蒸煮消毒,并用肥皂洗手或用水冲洗手部20秒以上。 接触生鲜食材后,在没有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之前,严禁用手直接揉眼鼻口部。 这就是我国防疫专家给出的建议。 用以上手段,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和家人。 03 疫情常态化,我们要淡定
很多人看到人民日报的通告后,恐慌了。
纳尼,生肉居然可能带病毒?冷链可能是新冠病毒的隐形传播链? 我不吃肉了,生肉这东西我连碰都不想碰,一切和冷链有关的我都不碰,我不觉得肥皂和洗手液能保护我,完全不碰最保险。 不吃肉,又不会死,大不了吃几个月的青菜和米饭。 哦对了,水果也是冷链运输,我也不吃了,清心寡欲几个月。 这么做,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冷链确实可能是一条隐形传播链,病毒确实有可能借低温环境长期存活,并择机感染。 但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冷链的感染能力极低,非常的低。 如果冷链的感染能力很强的话,也不会藏了半年才被发现蛛丝马迹。 只有在中国这种近乎清零的环境下,冷链偶尔传染的那几个人,才会显得如此的扎眼,让人很快就注意到了。 在国外,你根本注意不到冷链还有藏毒的可能。新冠病毒传染的主力军,目前依然是人传人。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每天的物资中转数量,是万吨级的。 这里面99.9999999999%的肉类,都是安全的。 否则疫情早就爆发了,北京不可能连续50多天零病例。 在数十万吨冻肉的中转后,终于有零星病毒抵达了新发地,在冷链环境中存活,并成功的感染了一位新发地员工。 后续的聚集性感染,都是这位新发地员工以人传人的手段感染的,这才形成了规模性爆发。 冷链,只是创造了新发地的零号病人,在总病毒量里微不足道。 而普通家庭里的肉类消耗量,不是按万吨计算的,也不是按吨计算的,而是按斤计算的。 被感染的几率,接近于零。 你通过冲洗生肉被感染病毒的概率,不亚于中500万大奖。 所以,我们没有断绝了生肉的冷链供应,而只是提醒广大民众,不要直接冲洗生肉,洗完生肉要洗手,仅此而已。 从种种迹象看,冷链确实存在传播病毒的可能性,但是从更广泛的证据来看,这种传播的几率极度微小,普通的洗手足以应对。 冷链运输是食品工业的伟大成就,让很多食品的储运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没有冷链,人类的生活水平会直接下降一个档次,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反正洗下手也不麻烦,只要注意不要冲洗生肉即可。 在中国天天吃冷鲜肉被感染的风险,远远小于你在美国街上溜达一圈被感染的风险。 以后的生活,疫情会常态化,零星感染会不时出现,我们要淡定,不能因此影响了生活。 当然,该有的防护还是要有的。 记住了,我再把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强调一下: 其他也没啥,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班的上班。 冷链传播这东西满打满算,几个月才在中国感染了一两个人。 威胁是真的不大,只是比较隐蔽和新颖,自己心里清楚国家最新公布的防护办法就行了。
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
已获转载授权
特别是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 购买、制作过程接触生鲜食材时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
另外还有生熟分开,不吃生的水产品等。

我们研究人员日常在采集带有病毒的生物样本时,通常都是在低温下保存。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在批发市场,很多海产品都是冷冻储存,在这样的环境下,病毒能够存活很长时间,传染人的几率也更大。
“通过冷链传播进来的可能性最大,欧美很多屠宰场都暴发了新冠疫情,如果真的经由冷链传播,并不是新鲜事。”
不建议清洗生禽肉、牛肉、猪肉、羊肉、牛犊肉。 生肉中的细菌会传播到其他食物、厨具、餐桌等,造成交叉污染。
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肉。 不要在接触生肉后用手揉眼鼻口部。 处理生肉、禽、水产品后,必须清洁手部。
上一篇:中国拒绝本土第二波疫情,但还远未到放松的时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