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不?军费开支世界第三,却有17个士兵被活活冻死!
来源公众号:蒋校长
已获转载授权
印度军队,在中国又被戏称为“白象”,意思是中看不中用。
▲ 实际上我觉得也不怎么中看
在南亚次大陆上,不对,在全世界,印度的军费开支都是非常惊人的。
2019年,印度以665亿美元的超高军费成为仅次于中美的世界第三!
天上是法国的“阵风”,海上是俄国的航母,两大列强伺候印度一国,这福气小吗?
然而与豪华的武器装备比起来,印度士兵的待遇简直凄惨得不行。
在本次加勒万河谷斗殴中,17名受伤的印度士兵竟然因为印方的混乱而被冻死。
胡总的消息比较笼统,我从印度朋友那听来的具体一些,这17人冻死的原因是逃跑时落水,结果印军救援部队没上来(估计当时炸营了),晚上活活冻死了。
当然,这件事在印度沸沸扬扬,版本众多,谁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但我觉得,落水的可信度稍微高一点,毕竟双方拳脚斗殴,受皮外伤和冻死,这其中没有必然联系,倒是和印度陆军常年欠发防寒装备有点联系:
▲ 十年前就穿着劣质羽绒服不戴防寒手套执勤了
同时也让我轻叹一声,原来印度的防寒服竟然是不防水的!
在这里顺便做个广告,龙牙二代B3泰坦保温服,浸水照样保暖!如果印度士兵有这号衣服,就不至于泡个水就冻死人了。
言归正传。
无论是缺乏可靠的防寒装备,还是缺乏医疗救援,亦或者弄湿就不保暖的军装,都反应出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印军的组织结构。
2019年印度陆军轻武器招标后,采购了100万支以上的步枪,其中不乏瑞士、俄罗斯的名枪。
印军既然为士兵配备了如此先进的装备,为什么就舍不得给他们穿上保暖的军装呢?
士兵如果冻死了,枪不就送给对手了吗?
今天,我就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印度士兵如此凄惨。
说到印度军队,诞生时间比印度这个国家还要早。
英国征服印度前后,有大批印度人踊跃参军。
对不起,这个“印度人”过于笼统,实际上英国招募的印度土著雇佣军民族、宗教成分各有不同,一般交叉使用。
举个例子,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雇佣军用来镇压恒河流域的印度斯坦族,廓尔喀佣兵用于镇压南部泰米尔人,等等。
但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宗教,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统统执行募兵制。这一体制残留至今,巴基斯坦军队也是募兵制!
▲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全世界兵役制度基本上两种,英美为代表的募兵制(美国1972年后改募兵制),中俄为代表的征兵制。
征兵制又叫义务兵役制,我们每个人高中毕业后都要参加军训,就是义务兵役制的具体表现。至于能不能当兵,除了有这个心,你也得有那身体。
但是印度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本身就分三六九等,让贱民拿枪,印度贵族心里不得发毛吗?
因此,印度只从某些阶层和民族人群中募兵。
在英国统治的一百多年里,募兵制基本保证了殖民军的忠诚。
但你要说这个制度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士兵的战斗精神确实有点问题。
英国人总不能教导印军“保家卫国”吧?那不是赶走自己么。
故而,长官发军饷,士兵听命令干活的传统就这么形成了。
同时,为了防止这些受过训练的士兵回到民间成为不稳定因素,也为了节省训练经费,印度士兵服役期非常长,最短也是17年!
只要不发生炸掉自家潜艇这样的事故,一般都能干到50岁,妥妥的铁饭碗。
所以,印度人当兵的热情非常高!
我感慨啊,英国人真狠,当兵退伍的都四五十岁,想造反都没精力。
为了防止印度人造反,高级军官不由印度人担任,官兵之间泾渭分明,互相没有什么沟通。到了战场上,士兵离开了军官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募兵制的典型特征就是其镇压属性。
英军根本没指望这些人能担当什么,只要他们听命令向老百姓开枪就够了。
印度独立之后,也只是把高级军官从英国人换成了印度贵族,其他的基本原封不动。
1962年的解放军正是军官大多经历过战争,士兵训练充分的时候。打你这种“治安军”简直就是“热刀切黄油”。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还击。”——庞国兴《战斗日记》
庞国兴四人横行数十里,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灵活执行上级战斗意图,打垮印军整个炮兵团。换成印军,士兵连上级意图都不会知道。
有人要问,几十年了,印度人难道不知道这个兵役制度有问题吗?
当然是知道的,但要改变谈何容易!
解放军士兵服役期2-3年,这么短时间内要形成战斗力,训练强度非常大!
我们不说加一趟油花1300万的“辽宁舰”,就说步兵最基本的装甲车辆,百公里油耗都在300L左右。
按照《士兵突击》里边钢七连那阵仗,光油费就能让某些国家破产!
▲ 许三多头一回坐豪车不太习惯
国防开支最贵的项目并不是买装备,而是训练!
VT-4坦克的主炮,公开资料寿命就400发,打完了就要换炮管,炮弹价格是以万元来计算的!
火箭炮呢?一发就是一台宝马5!
如果没有充足的黄金,不能国内自产,就算买来了S-300这种高端货色,也只能是十年不曾打一发实弹(参考越南)。
印度的情况呢?
本来武器就是万国牌,如果按照一流强国的标准训练,连弹药都买不起。
同理,当一名印度士兵训练成熟,军官肯定不舍得替换他。因为换人意味着重新训练!
一方面,客观情况造成了人才的稀缺,因为有机会训练的只有那几个人。
另一方面,人才稀缺岗位固定本身就容易滋生腐败。军人年龄越大,这个问题暴露的越明显。
印军明知道这个问题,但就是没有经费去解决。
所以,印度士兵的平均年龄总是远远超过周边国家,形成胡子兵对峙娃娃兵的有趣局面。
虽然这些士兵经验丰富,技术也不会差,但受限于训练强度和体能,实际战斗力完全被解放军的娃娃兵碾压。
上了年纪自然就油腻了,拖家带口的印度士兵也普遍看透了世道,不愿意卖命,战斗意志更为低下。
▲ 不能升官就只能混吃等死了(注意最右侧的大叔)
募兵制的问题,别国也不是没有,比如美国。
美国从英国人身上学到的东西显然更加高端。
阶级固化现象确实有,可不至于军官和士兵完全隔开。
完全隔开就意味着军官可以对士兵完全不负责任!
打仗的时候这种现象或许不明显,一旦到了和平时期,你的死活与我何干?
多说一句,这名士兵在“吹哨”后不久就被军官弄死了。
印度高官喜欢采购各种高科技装备,一架“阵风”竟然能买到2.5亿美元,可以买2架F-35和扩展包、弹药整套。
买一架C-17运输机5.8亿美元,比卡塔尔同款高出3.8亿,几乎是三倍价!
所有人都觉得,印度是因为没有自主产品才会当天下第一冤大头。
但问题在于,沙特、卡特尔也没有自主军工体系,人家为啥没有花5.8亿去当冤大头啊?
我只能勉强解释,沙特、卡塔尔是派王子去的,再腐败也是自己家的江山,多少收敛着点。印度是派军官去的,不是自家的税金自然可以玩命的糟践。
越是高精尖的设备,越能够赚到回扣,如果你让印度买一批龙牙防寒服,能有多少利润?还不如找些二手羽绒服贴上美国商标,反正冻死的不是我。
久而久之,印度军队就成了一个奇葩的综合体。
印度军人有的拿着进口最新型的步枪,有的却拿着老掉牙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布伦机枪,很多人吃着畜生的口粮,穿着浸水就要冻死的保温服。
枪比人贵,结果就只能是人丢掉枪。
这个结果是印度募兵制度的必然产物。
只要印度一天不能变成人民的国家,这种募兵制度就会无限期存在,军队就永远只能发挥“治安军”的水平。
无论买来多少洋枪洋炮,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一点,满清、民国已经用无数的历史事实给了我们足够的答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