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南海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上升了吗?
来源 百万庄通讯社
近期,美国从外交和军事上都加大了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施压力度。
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披露,7月26日,一架隶属于美国空军的E-8C“联合星”飞机与一架隶属于美国海军的EP-3E电子侦察机当天上午出现在台湾岛以南的南海海域,并向西飞行。
7月26日,美国E-8C“联合星”飞机在南海海域飞行路线图。(图片来源: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
△ 同日,美国EP-3E电子侦察机在南海海域飞行路线图。(图片来源: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据台媒报道,这是美军机自本月15日起连续第12天出现在台湾南边的巴士海峡,并对中国大陆进行抵近侦察。7月中旬以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国防部长埃斯珀和助理国务卿史伟达等高官亲自出面,公开否定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主张,污蔑中国试图建立“海洋帝国”。与此同时,美军加大了在南海针对中国的抵近侦察。截至27日,7月进入南海上空的大型侦察机已超过60架次。
7月3日至17日,美国“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和“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两进两出,在南海进行了两次双航母演习,B-52和B-1B两种战略轰炸机也频繁在南海及周边海域活动。全球机动,大开大合。
△ 7月17日,据美国太平洋舰队消息,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和“尼米兹”号航母在中国南海开始了第二次双航母演习。与外交战和舆论战相比,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各国专家,以及社会大众都对中美在南海爆发热战的焦虑显著上升。部分专家甚至已经开始公开推演中美在南海武装冲突的形式和规模。那么,今后一段时期内,中美在南海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美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核武器的巨大破坏性,大国间基本已经丧失了通过大规模武装冲突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热战毕竟不同于外交战、贸易战和科技战,开弓是没有回头箭的。
如今,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双方都保持着一定的底线。即便美军频频在南海炫耀武力,也不意味着它做好了“大打”的物质和心理准备。
至于坊间议论,美军要摧毁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基本上不存在这种可能性——美国非常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导致中美间的全面战争。
发生中小规模武装冲突的风险日益升高
然而,中美之间发生中小规模武装冲突的风险确实在日益升高。
不确定性主要源自美国,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类影响因素。
一是美国大选的影响。
近日,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动作表明,为了选举,他可以不惜一切。虽然按照以往的经验,特朗普本人擅长“极限施压”,并不偏好热战,且对南海议题不感兴趣,但如果其选情继续不彰,不排除会在南海制造摩擦来显示对华强硬态度,渲染自己“危机总统”和“战时总统”的形象。
二是美国内部强硬派可能乘机滋事。
自2015年以来,美国官员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说,要准备在南海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为此,美军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战假想和概念的创新。
从2018年开始,就不断有传言说,美军要在南海给中国来场“流鼻血式”的军事打击。战争言论的频现绝非偶然,因为美军普遍愈发焦虑,认为“除非爆发与美国的战争,否则中国终将控制南海”。
在这种认知背景下,在南海对中国搞一场“可控的军事冲突”一直是美军方的重要选项。如果美国政军体制出现混乱状态或失控迹象,部分极端势力很可能在南海采取冒险行动。
三是相遇事件引发的升级。
中美两军在南海有意或无意的海空相遇日渐增多,每天都会有数起事件。两国氛围好的时候,这些相遇事件能得到较好的处理,一些沟通机制也能够发挥作用,但鉴于两国目前的总体关系氛围,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很可能直线升级,演变成一场中低烈度的武装冲突。
不排除预料之外的结果出现
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于7月21日视频连线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并发表演讲时公开表示,他希望在今年结束之前以防长的身份首次访问中国,以便双方在有共同利益的方面加强合作,建立危机沟通所需机制,并强化美国“希望在国际体系中公开竞争”的意愿。同时他也喊话称,无意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
这表明,美国建制派和传统官僚体系仍然维持着理性。
但问题在于,如果仅有口头的宣示,没有实际的行动,上述因素的发展可能将超出埃斯珀和五角大楼的掌控。
另一方面,美军近期在南海采取的动作无疑也在加剧紧张气氛。
虽然包括航母在内的行动主要意在威慑和“秀肌肉”,并非战斗部署,但这种施压方式也可能被冒险分子利用,从而导致五角大楼不愿意看到或预料之外的结果。
当然,以上都是概率推断。以中美关系现在的氛围和力量对比,一旦发生军事摩擦,规模和后果将很难预料。
美国部分人士希望的“可控军事冲突”属于一厢情愿。无论中国如何希望维护中美关系,一旦发生军事冲突,中国必须也势必捍卫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或许美国可以决定是否要发起一场武装冲突,但这场冲突以何种方式结束,就不单取决于美国了。
- END -
撰文 / 胡波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
编辑 /张晶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