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台湾大学生惊天一问:广州有WIFI吗?那小岛有未来吗?
作者 :后沙 2018-11-04 17:51:53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广州有WIFI吗?
11月1日,在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活动上,台湾青年会代表人郑明嘉表示因为两岸之间资讯不对等,导致台湾很多大学生对大陆印象还停留在90年代。
他说甚至有大学生跑来问他:“广州有没有地铁可以坐,广州有没有WiFi可以用,广州有没有夜店可以玩……”
发出惊天一问的人,不是台南庄咖(乡下)不识书文的乡亲,而是被称为紧跟世界潮流的台湾大学生。
很多网友都被问呆了,茶叶蛋虽然贵,但逢年过节还能吃上一个半个,至于WIFI,我想我必须点上蜡烛打开小霸王学习机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陆是什么样子?
基本没有电,像上海,广州也许每天有几小时的电。
没有自来水, 我肩膀现在还痛,溪边挑水刚回来。
明天还得早起劈柴做饭,喂完马后,骑马去县城寄一封信,请电话公司派人来修一下村口的座机,坏了很久了。
电视,电影偶尔能看到一次,主要还是看皮影戏。
败家娘们昨天把茶叶蛋给吃了,今年算是破产了。
街上树皮全被啃光,人心惶惶。
这样的大陆,岛民们心理就满足了,整个水井里充满了优越感,井盖一封,感觉自己活在天堂里。
郑先生说这种误解是因为两岸信息不对等,真的是这样吗?台湾学生的信息从哪里获得?主要通过媒体和教育渠道获得。
难道台湾存在于另一个时空?十七世纪或十八世纪?
这并非信息不对等,而是信息被过滤了,舆论封闭现象的背后,既有政治因素,也有心理因素。
从政治上来说,台独势力当权后,它们不断散播“台独”思想,无孔不入。仇华反华,制造恐怖,是它们挑动民意,骗取选票的主要手段。
只有将大陆说得越贫穷,越不堪,越黑暗,才能让“拒统”逻辑成立,在政治上站住脚跟。
从心理上来说,“钱淹脚目”的八十年代经济繁荣时,那种俯视对岸的心理优越感挥之不去。
当军事(大陆拥有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外交优势(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国席位)被彻底逆转后,台湾当局(无论何党何派)要想稳定民心,只能拼命强调经济优势,哪怕是自欺欺人也要坚持到底。
现在台湾省经济被中国大陆远远抛在身后,而且还需要大陆拉一把,当这根经济优势救命稻草失去后,要将谎言维持下去,台湾当局只剩下舆论封锁一招。
除了极少数媒体能正确认识大陆变化之外,其它媒体都忙于丑化对岸,从社会到校园,呈现出极度扭曲的心态。
在这种氛围之下,哪怕在大陆工作,学习的台湾人回到岛内,也极少敢在公开场合赞美大陆,否则,就有“匪谍”嫌疑。
包括现在“九合一”选举,舆论场上也充满了“陆资干预”的叫喊。它们不需要真实的大陆,只需要一个符合它们想象的大陆。
因此,“广州有WIFI吗?”这种近乎于白痴的提问并不奇怪。
诛心之举--“去中国化”
明明是中国人,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要让青年人相信这一点,必须从思想入手,让他们变成没有根源,没有血脉的“台湾人”。
如何诛心?手段就是“去中国化”,1997年,李灯灰与“历史学者”杜正胜共同策划了“认识台湾”初中教科书,这是最早“去中国化”手段,台湾史从地方史变成了“国史”。
杜正胜丧尽良知的回报是2000年陈水扁上台封它为“教育部长”,接着闹出了“罄竹难书”的笑话,阿扁说:“台湾志工在世界各地做很多好事,感人的事迹罄竹难书”,引发群嘲,杜正胜出来洗地护驾,说罄竹难书是中性词。就这种人在主导台湾教育,真是悲剧。
“去中国化”在台湾推行20多年,其作用真是罄竹难书。
2003年9月,台湾当局公布《高中历史新课纲》,加入杜正胜捣鼓的“同心圆史观”,将明代中期以来的中国史列人世界史。
2004年,将台湾史与中国史完全分开,将1945年前的“民国史”列为中国史,1945年之后列入台湾史。
台湾学生被强行灌输了“一边一国”的政治宣传,无处可逃,也无处可避。中小学生则被使用“皇民化”教科书,比如“日据”改为“日治”,他们长大后,有人就相信自己奶奶当慰安妇是自愿的。
2008年国民党上台,以种种理由推托改正教科书的责任,维持“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教学模式和叙事结构。
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何等重要?但台独势力直接从教科书入手,杀人诛心,何其毒也?
为什么大陆这边在网络兴起后,会有如此多零零碎碎的“历史真相”出现?背后也有鬼手闪现。
“去中国化”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台独“去罪化”。
台独,本来在台湾省是要被起诉入罪的,所以台独分子纷纷往美国,日本跑。1987年“解严”之后,它们陆续以“民主斗士”面貌回到岛内,“台独”以“言论自由”为掩体,火力全开,又不必担心坐牢,这是“去罪化”的第一步--法律去罪。
第二步是心理去罪,第一代第二代外省人也好,本省人也罢,在中国人身份认知上,绝大多数是没有异议的。
然而,台独势力从上至下推动“去中国化”计划后,社会上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言论,越来越没有心理负罪感,甚至成为一种流行象征。
“台独”被双重去罪,青年人的中国人观念,中华民族观念趋向淡漠,国家认同扭曲成了乡土认同。
“去中国化”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便是:
去除中国人意识,去除中华民族意识,去除一个中国意识。
切割历史等于是精神阉割,当台湾青年人在精神上被阉割时,没有被阉割的青年,反而成了异类。
精神阉人眼中,世界是扭曲的,它们几乎是变态地反华,不再称对岸为大陆,而是称中国。
道德缺失,责任缺失,良知缺失,是精神阉人的最大特征,在校园里,书可以不读,课可以不懂,但“街头民主”运动不可不参与。
极端的就冲向桃园慈湖的蒋氏陵寝泼漆,2018年3月泼漆事件让辅仁大学学生罗宜一举成为反抗威权,反抗“外来政权”的“民主新星”,成为媒体宠儿。
罗宜是被台独裹挟的典型台湾政治网红,接着他在8月27日蹲点守候,攻击台北市长,逼迫其为东京奥运会“台湾正名”活动签下连署信,与警卫发生冲突后,视频传于网上,再次成为“英雄”。
罗宜成名,身边追随他的学弟学妹越来越多,那么他真是为了“民主”而泼漆?并非如此。
罗宜利用他的名气向学弟学妹贩毒,从大麻到冰毒全都有货,9月上旬被警方抓获,罗宜指证两个合伙人与警方合作,逃脱了牢狱之灾。
他不仅是吸毒,而且是贩毒,时间长达两年多,有好多钱,有好多妞。丑事出来后,台湾媒体很自觉地给予淡化处理。
罗宜比那位卖春拉皮条的“太阳花女神”坏百倍,但这毒贩却是辅仁大学的学生偶像,喊喊“民主”,叫叫“台独”就有钱有妞,读书干嘛?
可以这样说,搞“台独”有几个是正常人?不是骗子,就是毒贩,背后全是暴利,坑的是追随者。
然而,没有一个封闭的舆论环境,这些魑魅魍魉就没有市场,它们见不得光,更害怕直面光明,所以,它们要封杀大陆所有的正面话题。
“广州有WIFI吗?”,有的人劝我们要宽容一些,原谅这种无知。
怎么宽容?你越宽容,它越是摆出一副“宁要小民尊严,不要大国崛起”的高冷样,还要保持那种虚幻的优越感。
张牙舞爪也好,温情诉说也罢,不管是小确幸,还是毒网红,这个小岛上的许多人精神已经被阉割了,不认得历史,也不认得自己,更不认得大中国。
台湾除了统一这条路,无论什么路,都是死路,没有任何未来……
何必等到没水没电没WIFI的那一天再来抱大腿?
真以为能用爱发电,用爱上网?用爱煮茶叶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