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十:中欧投资协定,传递出清晰信号,具有4个重要意义!
作者 :纵横十 2021-01-01 16:02:57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1 特色 >
本次完成谈判,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非常“赶”,赶时间。
该协议自2013年开始,前后7年时间谈了几十轮,直到今年9月,都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却在此后短短二三个月时间便快速完成了谈判,这说明它很有可能如RCEP一样,为了尽可能的排除美国阻碍,力争在美国权力交接、无暇它顾之时完成谈判。
若不然,等美国权力交接完成,有了足够精力后,一会儿施压、一会儿威胁、一会儿制裁,事情就难办得多。
当初搞“中日韩自贸协定”时,日本有些力推该协议的主要人员,不是失踪就是离奇死亡,或者就是“政治消失”,一直搞不好。今年,在美国总统交接期间,各国快速搞定RCEP,日本虽然一直要印度也加入,但最终还是没等印度,赶紧抓住机遇入群了,就是怕美国缓过气来后,事情更难办。
本次中欧投资协定,似乎也在打这种时间差。
<2 信号 >
该协定的谈判完成,释放了一系列信号,包括:
一, 欧洲独立意识觉醒
近些年来,欧洲独立意识开始觉醒,觉得不能一味跟着美国走,特别是川普对欧洲各国“痛下杀手”后,这种意识更加强烈,欧洲多国政要都在呼吁欧洲要走自己的路线,比较有代表的是马克龙呼吁“欧洲要防卫自主”,即不再依附于美国。
本次中欧投资协定,欧洲没有经过老大美国的点头首肯,便私自与中国谈判完成了,也说明了欧洲在争取更多的独立与主动,不再一味追随美国。
二, 中欧都在努力把握时代机遇
争议没必要避谈,中欧之间是存在意识形态分歧的。
然而,当今天下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新一轮大发展时期,谁能把握机遇,谁就能得到极大发展,谁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那谁就会成为时代弃儿。
显然,中欧之间没有因为虚无的意识形态纷争,而放弃了必须进行的务实合作,“中欧投资协定”必然会为中欧带来新的发展高度。
三是中欧之间,从对抗走向了更广泛的合作
工业时代,中欧之间的对抗比较广泛,早年的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就不说了,如今还存在的“瓦森纳协定”也能说明问题。
只不过,当时间来到如今,会发现中欧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对抗在相对下降,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完成,是这一形势下的又一成果。
四是体现了中国的战略自信
中欧投资协定一旦生效,意味着双方都将更加敞开大门让对方企业进来,各种门槛与壁垒都将大大降低。
比如,早前的宝马奔驰要进入中国,得与中国合资才行,且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但中欧投资协定生效后,它们就可以建设独资公司,这将对中国国产品牌形成考验。
除此外,还在电信、金融、私立医院、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为欧洲企业提供更优越环境,这也将对国内相关企业带来考验。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敢于作出这样的决定,说明了我们不怕同欧洲竞争,体现了自身的战略自信。
上述四点,便是中欧投资协定所释放的一些信号。
<3 意义 >
另外,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完成,对中国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固了中欧关系、防止中欧开倒车
一旦拜登上台,会致力于带领盟友来围堵中国,这基本是共识。同时,当拜登上台后,欧洲的“大西洋派”亲美人士也将更加活跃,这为中欧关系带来了隐患。
还有,以前的中欧投资,都是政策性的,这容易因政局变换而导致政策的不连续性。但如今,当中欧之间的投资以协定及法律形势固定下来,那么就为以后中欧经贸的稳定性从法律层面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是美国孤立主义的失败
正如上文所说,欧洲没有得到美国老大的点头首肯,便“私自”与中国完成了谈判,这再次表明了美国的孤立主义不得人心,连它的铁杆盟友都懒得理会。
假如按特朗普及其领导下的“冷战活化石们”的理想意愿,那就是如对抗苏联那样,由美国牵头并带领欧亚等一众盟友,全面与中国断绝关系,那就最好了,但现实却是如此打脸。
美国不但没能封住中国,中国在2020年最后时间,反而左手一个RCEP,右手中欧投资协定,直接打通了中国在欧亚的任督二脉,也破碎了美国想将中国孤立在欧亚大陆的痴心妄想。
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完成,说明了中国不会等美国,欧洲不会等美国,美国再玩下去,整个世界都不会等美国。
三, 有利于中国赢得对美国的高科技竞争
欧洲已处于相对衰落之中,疫情更加剧了这一现状。
中国在疫情的表现,体现了中国对抗灾难与危机的超强能力;中国经济在2020年还能强势增长,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引擎的动力之强。
在此现状之下,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就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同时,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市场,这对欧洲来说根本是美国无法弥补的。
美国为了保持自身霸权,已经对中国高科技进行全面打压。
然而,仅是一个华为,就让美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穷举国之力来打压。美国要想封杀中国,除非与欧洲及世界其它强国一起同中国全面断绝关系,或许还有点可能性。
只不过,中国已在中低端制造业做成了世界第一,并已经在5G、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大数据、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科技方面全面爆发,这根本是美国无法遏制的。
欧洲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再加之自身对中国的需求,所以在与中国的合作上比较务实;反过来,当欧洲都不愿跟随美国时,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注定难以成功。
实际上,美国的科技霸权已经让欧洲反感,比如这段时间欧洲“数字税”的开征,对准的就是美国科技巨头。
中欧之间的联合,有利于破除美国的科技霸权。
四是为中国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铺路
中国在进行经济转型,减少低端、发展中端、冲击高端发展。
中国科技已处于全面爆发的萌芽时期,未来一定会全面大爆发,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一定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中欧投资协定,不但有利于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同样也有利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为未来中国“高质量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这一步是作者认为的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一步。
比如一个华为,仅是如今,它就在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全球人才,只不过由于美国的打压,它受到了种种不公平待遇。未来像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多,“中欧投资协定”为这些中国公司在欧洲的发展与权益保障进行了提前“修路”。
上述四点,便是作者认为的“中欧投资协定”的意义所在。
<4 时代 >
作者多次说过一个观点,当下时代的一个主动力是:新兴国家及其民众,摆脱了旧时代所遭受的奴役,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发展、迫切的希望摆脱旧时的贫苦过上好的生活。
另一个时代动力,便是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曙光若隐若现,在进一步提升生产力的进步。
这两股动力造就了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其中一个内容:新兴国家集体崛起,老牌国家相对衰落,即百年里的新旧交替。
谁能看清这一时代主线,把握住时代脉搏进行务实的合作与发展,谁就能继续高速向前,谁若是还搞压制与对抗这一套,谁就有可能加速落后,为时代所抛弃。
从历史上来看,欧洲人还是比较务实的,所以他们会抛开意识形态分歧与中国进行广泛合作,也就不必意外。
至于美国,如果它无视时代趋势、违背历史旨意,一味的玩对抗、搞打压,且不说新兴国家的集体“起义”(崛起),已是烽火四起,根本弹压不住,就连它的盟友也未必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美国的意愿与利益。
到头来,总想封杀孤立别人的美国,很可能把自己给玩孤立了。
当然,中欧投资协定只是完成了谈判,还未正式签署,它在未来会不会成为欧洲向拜登团队索取优惠的筹码,这将是一个伏笔,也还要继续观察。
上一篇:西西弗:中欧投资协议给我们的三粒定心丸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