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未来关键10年,中国须闯过哪些“峡口”?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3-08 15:12:16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来看,未来这十年对我们非常关键。”


59L曹操读书网

记者 |徐欧露《瞭望》新闻周刊59L曹操读书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发于2021年3月3日,首刊于《瞭望》新闻周刊2021年第9期,标题为《大国经济新关口》。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评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新蓝图是: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专家分析,这意味着按现有不变价格计算,到2035年我国GDP将达到200万亿元,这需要未来15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实际增长保持在5%左右。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与奋斗。今后一段时期挑战更加严峻——

国际。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受到非经济因素严重冲击,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变幻不定。  

国内。“低垂的果实”已经越摘越少,发展动力的转换迫在眉睫。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卡脖子”问题突出,结构转换复杂性上升,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劳动力总量呈下行态势。

“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来看,未来这十年对我们非常关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他认为,在这个窗口期内,中国经济能保持较快的高质量发展,补好发展的短板,就能更充分地释放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159L曹操读书网

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59L曹操读书网


59L曹操读书网



59L曹操读书网

人多、地广,成就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也让实现现代化的挑战升级。

59L曹操读书网

1月18日,由贵州桥梁集团承建的都(匀)安(顺)高速公路云雾大桥成功合龙杨文斌摄59L曹操读书网


从现实来看,二战后步入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和地区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少数几个。俄罗斯、巴西等大国人均GDP始终在1万美元上下徘徊,无法向更高收入水平迈进。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第三的大国,中国的崛起是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大事件,这一过程会遭遇到许多一般国家未曾遇到的挑战。

治理难度更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撰文指出,人口规模之大,是说全世界目前发达国家的总人口也没有中国的人口庞大。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进入现代化的过程,就像一辆庞大超重的列车,一旦发动起来快速前行,需要高超的治理能力。

能力要求更多。比如,中国成为“基建狂魔”,是在解决地域广阔、地形复杂的基建需求中锤炼出来的。再如,人口较少的国家,只需少数几个产业就可能实现经济总量的跃升,像目前半导体相关产品已占韩国出口总额的15%~20%。而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需要大规模培育出多个产业龙头,才能支撑起足够的中高收入群体。

依赖外力更难“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依靠国际市场是带不动的。立足国内大循环,既是战略谋划,也是现实要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早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遭遇阻力更强。大国升级,产生的利益影响更大。以14亿人的体量,生活水平整体大幅提高,会引起世界资源分配格局的巨变。

加上“14亿人”的定语,达成任何目标的难度都升了级。

而在有限的时间窗口里,中国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我国实现创新发展、“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现有差距继续拉大的风险;全球治理体系调整为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条件,也存在世界陷入新旧治理体系碰撞的风险;高质量发展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也存在转型不畅、经济失速的风险……

这些风险背后,是一个个必须跨越的关口。

259L曹操读书网

大船过峡口59L曹操读书网


59L曹操读书网



59L曹操读书网

卡脖子、攻坚战、底线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将这几年的高频词摆在眼前,不难勾勒出藏在背后的一系列横在强国路上彼此影响的待解难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自主创新关。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无论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安全,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实现自主可控,这是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升级、避免陷入低端产业分工的关键。

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例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SCI科技论文篇均被引次数只有10次左右,低于世界篇均被引次数(12.61次)。在战略高技术方面,仍面临很多关键核心技术的制约。

“我国在前沿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还不具备明显竞争优势,不够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发展。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整体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不仅使经济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而且国家安全也面临着重大隐患。”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是跟随型科技发展模式,擅长集成创新、应用创新,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的科技体制、创新体系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眭纪刚说,包括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形成,人才创新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体制机制障碍尚存等。

经济转型关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数量红利”正在消失,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必须由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转向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

而实现这个目标尚面临诸多挑战——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待健全、产业体系依然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现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制机制存在制约、政府管理方式不适应等。

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实体经济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板总体还是供给侧结构的问题。”韩保江指出,我国产业整体还处在制造业的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别是技术贡献率较高的产业发展还不充分。

就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来看,一方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分割未完全消除,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化程度和权益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就市场经济体制来看,专家指出,我国要素市场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要素市场的不健全,制约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

治理提升关。从国家治理历史演进来看,一个国家治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反映这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受访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国家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如制度执行力有待提升、制度执行监督还需完善等。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有为政府建设,对各领域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牵引、支撑和保障作用。

“新发展阶段,对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部门仍存在职能转变不到位问题,突出表现为干预仍然过多,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监管不到位,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宋世明说。

发展安全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40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成功防止了经济上大的波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或严重的经济失衡。

韩保江指出,在目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国内中长期问题突出的新形势下,我们正处在风险爆发的窗口期、多发期。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保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受外部环境影响并不明显。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又长期面临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经济安全风险并不突出。在此情况下,对经济安全风险的预警、防控机制建设也就相对滞后。

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有待加强。如研发设计等方面竞争力不强,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29%下降为2019年的27.2%,产业链和供应链衔接不够密切等。

粮食、能源、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如我国部分农产品、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生产还难以完全满足国内需求。2019年,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

局部金融风险依然存在。专家指出,随着存量风险“水落石出”,金融风险形成过程中伴随的腐败和违法犯罪行为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外部不确定性增加,金融风险防控仍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生态安全、民生领域安全和新型领域安全有待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有待建立健全……

复杂约束关。不仅关口重重,中国这艘大船乘风破浪的同时,一系列全新的外部复杂约束也不断涌现。

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调整。2020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产生的影响是根本性、革命性的。”韩保江说,低碳化对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倒逼机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技术选择,影响都将可能是颠覆性的。

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人口老龄化。我国已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2019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告诉记者,“未富先老”、世界最大规模的老龄人口,以及最快的老龄化速度,构成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国情,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

359L曹操读书网

14亿人的底气59L曹操读书网


59L曹操读书网



59L曹操读书网

“去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新增外国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1月24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载的一篇文章写道,尽管有许多退出中国市场的动机,但外企却很难这样做。它们认为应减少对单一市场供应链的过度依赖,但同时表示,更大的风险在于失去中国市场。
59L曹操读书网


某种程度上,这正是中国“战略机遇”的写照——面临全新挑战的同时,也手握多方面优势。

因大而强。大国升级面临着独一无二的挑战,同时也构筑了独一无二的优势和基础。

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这让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拥有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产业配套能力强;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强;大规模生产能力可以有效分摊研发费用……

2月22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首次公开亮相 王晔摄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我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是我们的现实国情,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所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告诉本刊记者。

这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大。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期和工业化中后期,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有了更多期待。据相关预测,到2030年,我国消费额占全球比重将达到16%。

市场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拉动产业升级的最强动力之一。超大规模市场才能支撑完整产业链。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撰文指出,中国有最大的市场,足够把任何一个产业都做到世界顶尖。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至少要有5000万的人口规模,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才能支撑住本国多种产业的全面发展。

因人而深。受访专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是,投入以人力资本为主、金融资本投入相对较少,而作为人口大国、人才大国,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高素质人才。

一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国16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64%。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目前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800多万,形成了一支由普通工人、技能人才、工程师、科学家组成的结构完整、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这也意味着,同样的科研投入,可以支撑更多包括工程师在内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在一些领域研发活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的今天——根据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每两年增加一倍,然而今天要将芯片密度增加一倍,需要的科研人员比20世纪70年代初增加了18倍,劳动生产率明显下降——人才红利显得尤为重要。

因制聚力。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人民真正管理国家各项事务,这是改革获得源源不断生命力的源头。

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央在很短时间内从全国抽调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从两弹一星到脱贫攻坚,在无数次攻坚克难中社会主义制度显现出鲜明的优势。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
这些优势,正在跨越关口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蔡昉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充分表明我国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这都是我们化挑战为机遇的底气所在。

相关文章

  • 补壹刀:缅甸军方雇说客向西方示好,称“不想当中国傀儡”?事情没那么简单
    补壹刀:缅甸军方雇说客向西方示好,称“不想当中国傀儡”?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名自称“高级情报人员”的国际说客对路透社爆料说,他与缅甸军政府签订了一项游说“大单”。他宣称,缅甸军政府希望他向美国等西方国家递话,说他们是因为不喜欢昂山素季太过“亲华”才扣押了她,说他们是“真的想靠拢美国和西方”,“不想当中国的傀儡”。这些话可不可靠?这个人是个什么人?缅甸军政府和民盟,到底谁是中国的朋友?都是一些人心里的疑问。而互联网上,也对缅甸最近出现的流血示威,有着针锋相对的观点。这一切,都凸显了在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国,局势有多么的错综复杂。01路透社最近爆出独家消息,宣称缅甸军政府聘请了...

    2021-03-08 19:30:50
  • 研制第一岛链建拦截线就能挡住中国导弹?美国军方又在天方夜谭了
    研制第一岛链建拦截线就能挡住中国导弹?美国军方又在天方夜谭了

    3月5日《日经新闻》报道,该社从华盛顿获悉,美国将加强对中国的常规威慑,在所谓的第一岛链沿线建立一个精确打击导弹网络,作为印度-太平洋战区未来6年274亿美元军费开支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太平洋威慑倡议的核心提案,美国印太司令部已把这项议案提交国会。“对美国未来最大的威胁仍然是常规威慑力量的削弱”,文件说,“如果没有有效和令人信服的常规威慑力量,中国就有勇气在该地区和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取代美国的 对于2022财政年度,它要求获得47亿美元,这是2021财政年度为该地区拨款22亿美元的两倍多,接近美国每年用...

    2021-03-08 17:59:52
  • 李光满:形势异常严峻,事关生死存亡,中国的全局研判和战略选择!
    李光满:形势异常严峻,事关生死存亡,中国的全局研判和战略选择!

    当前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国家未来,我们必须冷静、理性、清晰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出正确的对策,确保不犯颠覆性错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一、中国的两大战略判断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对世界格局变化大趋势的总判断,这个判断的重点不在美国是否衰落,而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重新崛起,中国的重新崛起决定着世界大变局的基调,在全世界各国都在距离美国越来越远的时候,只有中国在快速追赶美国,并会在可以预见的时间点其国内生产总值会超过...

    2021-03-08 17:40:12
  • 他们狂砸1000万美元只为颠覆中国,可这还不是最让人震惊的!
    他们狂砸1000万美元只为颠覆中国,可这还不是最让人震惊的!

    说起美国政府用来干涉和渗透别国内政,乃至干涉别国政权的“马甲”机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以下简称为NED),相信不少关心中美关系的人都会有所耳闻。这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白手套”,常年来一直在以“民主基金会”的伪装给妄图分裂中国新疆、西藏、香港和台湾的势力提供资金、人力乃至媒体宣传上的支持。该机构同时还经常介入中国内地各 抓个“舌头”有多难?解放军出动2个连,迫击炮和重机枪掩护 美军炸弹中爬出大量昆虫,志愿军军医化验后惊道,美军...

    2021-03-08 15:00:05
  • 乌鸦校尉:中国为什么要批评一个土都吃不起的第三世界国家?
    乌鸦校尉:中国为什么要批评一个土都吃不起的第三世界国家?

    2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上的海地问题视频会议上,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针对海地共和国发出了如下发言:“长期以来,政治派别争斗不休,政治人物毫不作为,滥权腐败屡禁不止,国家治理几近失败。”“人民似乎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对一个域外国家用如此严厉的措辞,在我国外交场合极其罕见,甚至可以说是自改革开放后破天荒之举。这个加勒比国家到底是何方神圣?能把最温和的中国代表都气成这样?而且耿爽大使发言后,平常总喜欢跟中国唱反调的西方国家也一反常态,美、法等国居然也“步调一致”地批判海地。因为海地,这个跟美国近在咫尺的岛国已...

    2021-03-08 14:26:56
  • 为针对中国:美防长计划下周访问印度,深化军事合作
    为针对中国:美防长计划下周访问印度,深化军事合作

    (观察者网讯)据路透社7日报道,有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当天透露,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可能将于下周访问印度,目的是“深化两国军事关系,对抗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实力。”消息人士称,奥斯汀将成为访问印度的首名拜登政府高官。一段时间来,美印政府在涉华问题上互动频繁。不过也有美媒认为,在美印合作“升温”的表象下,双方仍有隔阂。根据消息人士说法,依计划,奥斯汀将下周与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进行会面,但尚不清楚两人会 报道提到,本次访问正值印度冒着被美国制裁风险、坚持引进俄制S-400防空系统之际。印度将会利用本次美印会谈契机...

    2021-03-08 14:13:03
  •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海军”?专家:CNN数据矛盾 自我打脸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海军”?专家:CNN数据矛盾 自我打脸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晨阳环球时报记者郭媛丹马俊】拥有11艘超级航母、90艘宙斯盾战舰、50艘攻击核潜艇的美国海军竟然还算不上全球头号海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6日的报道“慷慨”地将“全球最大海军”的称号给予了中国海军,并宣称中国海军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赶超美国。对于美媒这篇充满忧虑心态的报道,海军研究院研究员张军社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个翻版,充满了谎言 西方鼓吹“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多”并不罕见,但这次CNN重点强调了中国海军在舰艇质量上的提升。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

    2021-03-08 14:10:26
  • 占豪:中国警告立陶宛不要玩火!
    占豪:中国警告立陶宛不要玩火!

    这三个国家,没事就喜欢挑衅俄罗斯,完全不顾自己的国家安全。波罗的海三国之所以痛恨俄罗斯,原因在于,一战结束后三国本来是独立了,但1939年三国被苏联和纳粹德国给直接瓜分,三国大部分领土也被纳入到了苏联。苏联解体后,他们纷纷独立并先后加入欧盟,现在三国与俄罗斯势不两立,时常无缘无故挑衅莫斯科。然而,立陶宛可能觉得挑衅俄罗斯不够刺激,现在竟然挑衅到中国头上了。据俄罗斯媒体3月5日报道,立陶宛官方前不久竟宣称,准备今年与台湾当局建立“经济与外交关系”,在台湾设立贸易代表办公室。立陶宛官方说:“我们的贸易办事处将...

    2021-03-08 14:00:11
  • 占豪:“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英国大使该醒醒了!
    占豪:“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英国大使该醒醒了!

    这是英国大使吴若兰在3天前发表在英国驻华使馆公号上的文章。很显然,这篇文章是这位颇有礼貌与亲和力的英国大使精心炮制的一篇“大作”,并且有非常清晰的目的。在占豪看来,吴若兰大使的这篇文章目的很明确,就是在给包括英国媒体在内的西方媒体辩解、洗地。她在文章中的开篇第一段就一句话:“外国媒体在中国正在被歪曲报道——这掩盖了它们发挥的积极作用。”不要小看这一句话,这篇文章是英国大使对中国人民的“公关文”,是为包括英国媒体在内的西方媒体进行公关的,她的目的是为了说服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包括英国在内的外国媒体在中国被歪...

    2021-03-08 13:57:13
  • 天涯补刀:中国第二个“巴铁”——俄罗斯!
    天涯补刀:中国第二个“巴铁”——俄罗斯!

    因为无论中国在国际上面临什么样的困境、无论面临多大困难,巴基斯坦都会无条件的支持中国。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什么叫做“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是指: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无论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中巴之间的友谊不变。这里面有两个核心的地方:第一个: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中巴之间的友谊不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哪怕是全世界与中国为敌,巴基斯坦也会站在中国的这边。同样的道理,哪怕全世界都和巴基斯坦为敌,中国也会站在巴基斯坦的那边。比如,在60-70年代的时...

    2021-03-08 12:56:26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