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在人口问题上,不要散播阴谋论!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4-30 15:16:48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推迟,网络上有一些杂音,最典型的说法是,“有关部门需要花时间编造数据”。

这种说法之所以出现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流传,源于一些人对中国统计数据的“不信任”。

追根溯源,这种“不信任”,也与历史上一些部门、一些地方数据造假有关。

但是妄言“人口普查数据造假”,并以此煽动对政府的不信任感,是非常不对的。

对于人口普查数据推迟,相关部门已经给出了明确解释:

对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公布时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此前回应说,为了提供更多资料,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发布更多更细的信息,同时大幅增加普查公报数量。为此,人口普查发布前的准备工作也相应有所增加。国家统计局会加快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向社会公布人口普查最终结果。

从常识出发,人口普查,是为了搞清楚“家底”,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最基础的依据。

因此,对这种数据,没有任何“造假”的必要。

在人口普查数据上造假,就跟一个人修改自己的体检化验单一样,如果你的目标是了解自己身体真实的状况,就没有任何动力去做这样掩耳盗铃的事情。

另外,有些人对于中国政府的运作机制不太了解,对于人口普查这种重大基础性统计工作,直接由中央政府领导、组织实施,不仅不会造假,还会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因为只有数据真实、准确,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总体来说,中国政府是非常强调实事求是的,在人口普查中,以及伴随而来的人口政策调整等各种应对措施中,都会非常强调这一点。

在人口普查数据中“造假”,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我自己理解,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有所推迟,主要还是因为:

——鉴于这次人口普查可能反映我国人口方面一些趋势性、颠覆性重大变化,相关部门不仅要公布一些基础的数据,更要做好这些数据的解读,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这些数据的公布,还需要公布相应的政策,避免引发社会性恐慌,以及对中国经济和未来信心的下滑;

——在这次人口普查中,有关部门确实希望提供更多、更详细、更有价值的信息。

目前,中国人口问题确实比较严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跌破警戒线、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

这些都是真实的问题,没有必要回避,关键是要做到科学应对。

1)不要因为今天人口问题的出现,去否定历史上计划生育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当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出,是为了解决中国人口爆炸性增长甚至失控的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在一两代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之后,中国人口失控的局面得到了控制。作为对比的是,印度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其人口规模可能很快会超过中国,如果印度的发展跟不上、治理跟不上,人口不断增长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2)人口问题跟其他任何问题一样,矛盾无处不在,随时调整就好。我在做经济新闻的时候,就知道一个笑话——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所有的经济消息都是坏消息。股市上涨,担心泡沫;股市下跌,担心影响经济。工资停滞,担心影响消费;工资上涨,担心引发通胀。人口问题也是一样,增长太快是个问题,不增长也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关键是实事求是、科学决策、不断调整。

3)对于中国人口问题,也不用恐慌。人口减少、老龄化等,不是一个新问题,我们的邻国中,日本、俄罗斯都正在面临相应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现有的治理体系下,一旦认准了一个问题,全力以赴,一定可以解决得很不错。前几年全面放开二胎,就是一种对策,目前看这一政策的效果不太明显,相信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的同时,会有更多精准、有效、科学的人口政策出台,全面解决人口问题。

4)生育率下降,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大众的生育观念在发生改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早已经成为过去式。另外,居高不下的生育成本和养育成本,也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都需要重视和面对,在住房、交易、医疗等各个方面,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是大概率事件。

在国际层面,类似英国《金融时报》这样的媒体,也在就中国人口普查进行恶意炒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就所谓的“人口下降”翻历史旧账,炒作1959年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人口下降的问题;

第二,通过炒作中国人口下降制造恐慌情绪,动摇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第三,质疑中国的人口政策,背后依然是质疑中国的体制和模式。

对于《金融时报》本身,过去几年,其对华报道日趋负面。该报2015年已经被日经收购,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偏见,甚至是地缘政治算计,都值得关注。

过去几十年,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出现了“把《经济学人》有关中国的预测反过来看更准确”的闹剧。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实是,每当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突出中国面临的各种苦难和挑战时,中国都会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全力以赴加以应对,最后结果反而不错。

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媒体的各种“中国崩溃论”,反而成了中国化解风险、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提醒。

相信在人口问题上同样如此。

相关文章

  • 关于人口的一些思考!
    关于人口的一些思考!

    来源微信公众号:九边已获转载授权这段时间人口问题又聊得比较多,现在有几件事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1、人口拐点快要来临,很多年轻人不给生了;2、人口结构有问题,将来很多人将会无人养老。这两个问题我们上文都讲了,从现在来看,除了放开计划生育,没啥别的更好的套路,从现在放开二孩的情况来看,就算彻底解除计划生育,可能效果也不会太好。至于很多人说的“思想上鼓励生育”,几乎没啥效果,大家也都别想了,“生育观”往往是长期的生活经历形成的,不是你几句话就能改变的,更不是官方宣传能搞定。而且对人影响特别大的东西,往往是那种顶...

    2021-04-30 11:57:35
  • 人口焦虑!
    人口焦虑!

    作者:清和社长微信公众号:智本社(ID:zhibenshe0-1)近期,社会在等待原定于4月上旬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国家统计局于4月29日出来回应称,2020年我国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具体数据将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发布。随着近些年出生人数下降,人口焦虑逐渐升温。公安部户政管理中心公布的新生儿户籍数量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上一年这个数据是1179万。通常,新生儿户籍数量占当年出生人口的比例约为80%,由此大致推出2...

    2021-04-30 08:15:11
  •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朱炎:孵化器要做好需重点解决这三个问题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朱炎:孵化器要做好需重点解决这三个问题

    “中国早年的孵化器有三大特色:政府背景占主导地位;服务方式主要为企业提供‘空间成本’;政府的政策供给和改革并不到位。”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朱炎在4月23日北京创业大厦举行的“‘创孵沙龙’—面向‘十四五’的创业孵化”线下沙龙活动中指出。“上述问题在多年的发展和驱动中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在政府端,政府已实现了革命性的改变,全面实现了电子政务,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朱炎表示。但是...

    2021-04-29 20:59:13
  • 外事儿: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共和党讨到了啥便宜?
    外事儿: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共和党讨到了啥便宜?

    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了2020年全美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普查数据显示,美国人口总数超过3.31亿,自2010年以来,美国人口增速仅为7.35%。一串串普查数据不仅意味着简单的人口增减,更代表着相应的资源配置。这份人口普查数据将成为重新划分美国国会众议院席位的基础,进而影响各州选举人票的数目,各州的政治影响力也将因此发生变化。此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美国未来的政治重心将进一步转移至南部与西部地区。人口增速是开展人口普查以来的倒数第二当地时间4月26日,十年一次的美国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出炉。20...

    2021-04-29 19:02:03
  • 清风:解决台湾问题的视野
    清风:解决台湾问题的视野

    一、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轮流转看,最先是美国,随后是英国,然后是欧洲几个传统列强,现在轮到了印度,这次印度的 大国情节 终于在疫情方面 看齐 了,印度成为世界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现在每天印度感染人数公开数据都在三十多万,而印度首席医疗顾问竟然执行莫迪命令说 不要惊慌,新冠肺炎都是轻症 ,这种草菅人命的政策也只有在这些政客中产生!西方国家多信奉基督教,属于一神教,而印度自从莫迪上台后大力推行印度教而排斥其他宗教,从 神 的角度看,这些政客的倒行逆施受到了报应,可惜的是受到伤害的是广大普通老百姓!而最近台湾地区大...

    2021-04-29 17:56:17
  • 李光洙因健康问题将从RM下车 以后专注做演员
    李光洙因健康问题将从RM下车 以后专注做演员

    RM是在中国很多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就是翻拍的这个综艺节目。RM已经拍摄了11年了,虽然在韩国的收视率已经不高了,但是在亚洲还是韩国最有影响力的综艺节目了。李光洙因健康问题将从RM下车,李光洙的公司表示他今后将会专注做演员,集中演技活动。李光洙得了什么病?为什么要离开待了11年的RM呢?小编今天就来揭秘一下。 李...

    2021-04-27 10:37:19
  • 补壹刀:这个全球战场又传来凛冽寒光!还是老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人?”
    补壹刀:这个全球战场又传来凛冽寒光!还是老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人?”

    今天,西方一些媒体不约而同地就碳排放问题,对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展开了新一轮攻击。“中印两国为拜登减排大计增添变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议题上大打太极拳”——看看这些个标题,很容易就能闻到那些笔杆子背后的一股火药味。他们的枪口瞄向碳排放问题,从侧面证明这个问题是他们认为很有利用价值的所在。这让刀哥想起2010年丁仲礼院士那段著名的采访——“我把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中国人就应当少排?”“维护发展中国的利益不是人类利益吗?”“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

    2021-04-25 17:40:32
  • 天涯补刀:气候问题背后的大博弈!
    天涯补刀:气候问题背后的大博弈!

    很多事在当时的信息和资料情况下,是很难搞清的,但是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一些事已经开始逐渐的清晰起来。比如,前段时间,外国媒体不断的造谣说中国政府强迫新疆人民去摘棉花,当时很多人认为那是为了打击中国棉花产业和纺织业。是这样的吗?表面上看,有道理,逻辑也没有问题,但是当时我就觉得不太可能,因为有两个明显的问题无法解决:第一,禁止进口中国新疆的棉花?中国自己都不够用?它们如何打击中国的棉花产业?第二,中国的纺织业独步全球,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如何来打击中国的纺织业?最近一段时间,《纽约时报》发布了一个新闻,我觉...

    2021-04-25 11:15:41
  • 这个全球战场又传来凛冽寒光!还是老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人?”
    这个全球战场又传来凛冽寒光!还是老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补壹刀已获转载授权作者:李小飞刀 花叨叨今天,西方一些媒体不约而同地就碳排放问题,对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展开了新一轮攻击。 “中印两国为拜登减排大计增添变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议题上大打太极拳”——看看这些个标题,很容易就能闻到那些笔杆子背后的一股火药味。 他们的枪口瞄向碳排放问题,从侧面证明这个问题是他们认为很有利用价值的所在。 这让我想起2010年丁仲礼院士那段著名的采访—— “我把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 “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中国人就应当少排?” “维护发...

    2021-04-25 07:34:43
  • 气候问题背后的大博弈!
    气候问题背后的大博弈!

    原创:天涯补刀来源微信公众号:天涯时事已获转载授权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生了很多大事。很多事在当时的信息和资料情况下,是很难搞清的,但是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一些事已经开始逐渐的清晰起来。比如,前段时间,外国媒体不断的造谣说中国政府强迫新疆人民去摘棉花,当时很多人认为那是为了打击中国棉花产业和纺织业。是这样的吗?表面上看,有道理,逻辑也没有问题,但是当时我就觉得不太可能,因为有两个明显的问题无法解决:第一,禁止进口中国新疆的棉花?中国自己都不够用?它们如何打击中国的棉花产业?第二,中国的纺织业独步全球,基本...

    2021-04-25 07:34:09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